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价值

2019-03-13 01:05于娜娜朱学专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于娜娜, 黄 磊, 朱学专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 江苏 淮安, 223400)

急性呼吸衰竭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该病主要因肺换气通气功能受阻,静息条件下,气体交换条件难以维持,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发生,最终引起生理病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而多种因素均可导致肺换气通气能力下降,因此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疾病的病因也比较多[1]。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时,现代医学中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居多,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与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无创呼吸机显著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速度快,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2]。当前,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临床中主张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本研究对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 年龄62~84岁,平均(74.10±3.40)岁; 15例并发肺性脑病, 1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 14例伴轻度意识障碍。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 年龄61~83岁,平均(74.30±3.30)岁; 16例并发肺性脑病, 2例并发消化道出血, 12例伴轻度意识障碍。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指南》[3]中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年龄均大于60岁; 经动脉血气分析,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 在海平面、静息、呼吸空气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p(O2)]<60 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50 mmHg; 有无创呼吸机治疗适应证。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造血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者; 排除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排除近期服用抗氧化药物者及对本次研究不配合者。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营养支持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同时给予无创呼吸机(伟康BOPAP ST30, 美国飞利浦)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调节S/T模式,呼吸频率12~18次/min,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血氧饱和度(SaO2)及患者耐受程度,对压力参数及吸氧流量进行调节,保证SaO2>90%, 4次/d, 每次3~6 h, 2次间歇期间,给予患者鼻导管低流量氧气吸入。待患者病情缓解或改善后,对压力参数、吸氧流量进行调节,并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直到撤机。需注意的是,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期间或观察组患者撤机后,出现病情恶化达到呼吸机治疗标准的,则及时给予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

1.3 观察指标

依据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评价标准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 治疗24 h内,患者p(O2)≥60 mmHg、p(CO2)≤50 mmHg, 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症状显著改善; 有效: 治疗24~48 h内,患者p(O2)≥60 mmHg、p(CO2)达到56~59 mmHg, 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 治疗48 h后,患者p(O2)、p(CO2)指标未改善,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或加重,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前及治疗7 d后,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Easy Blood Gas, 麦迪卡公司)对2组患者p(O2)、p(CO2)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对比。治疗前及治疗7 d后,对2组患者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并制作血清标本,对血清丙二醛(MDA)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进行检测,各管吸光度值采用532 nm比色法测定; 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进行检测,各管吸光度值采用550 nm比色法测定,试剂盒均有上海科华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生命质量评价,依据生命质量量表(QOL)从患者疾病期个人信仰、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理健康、与周围环境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分,并计算总评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好。治疗后,对2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治疗期间,观察组中无死亡患者,对照组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0.00%,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2组p(O2),p(CO2)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 2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 且治疗后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 mmHg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对比

2组治疗前MDA、SOD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 2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 且治疗后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对比 nU/mL

2.4 2组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QOL评分为(119.24±12.86)分,对照组为(118.93±12.17)分, 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观察组为(92.74±8.41)分,对照组为(103.27±9.15)分,2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2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治疗期间,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分别为1例误吸、1例皮肤肿胀,并发症发生率为6.67%, 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腹胀,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以往采用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存在并发症多、有创性、肺部感染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脱机困难等不足[4]。临床中也有诸多研究[5]显示,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的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其应用价值也得到进一步肯定。

本研究显示,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表明其对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并发症少,治疗可操作性及安全性较高。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无死亡患者。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效果更好。主要原因在于,应用无创呼吸机可使p(O2)、p(CO2)血气指标快速改善,达到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6]。此外,无创呼吸机治疗中可以间断应用,操作简单,具有无需全天持续使用,随时开始的优势,在治疗中不需进行气管切开及插管,所以并发症较少,对上呼吸道防御功能有保护作用[7-8]。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可提高患者治疗的耐受性与依从性。因此,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有推广的价值。

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除了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的优势外,在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生命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 2组患者治疗后p(O2)、p(CO2)、MDA、SOD指标及QOL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 QOL评分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及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气指标改善主要因无创呼吸机对患者呼吸机疲劳有缓解作用,可减少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从而使p(O2)水平升高,p(CO2)水平下降,达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治疗效果提升的目的[9]。氧化应激指标方面,MDA属于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具有细胞毒性,MDA水平的降低表明无创呼吸机治疗对肺组织损伤较小[10], SOD指标则能对机体抗氧化、抗衰老能力准确反映,其水平升高表明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对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更好[11]。治疗后,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不但可减少患者呼吸耗氧量,缓解患者疲劳程度,对患者呼吸功能有显著的改善效果,还可防止患者对呼吸机过于依赖,有利于脱机,缩短了住院时间,使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也随之减轻,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显著效果[12]。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黑珍珠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