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9-03-13 01:05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贝沙坦内皮收缩压

龚 芸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老年科, 湖北 仙桃, 43300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H)是指收缩压在正常值以上、舒张压正常的一种常见高血压疾病[1]。有统计资料[2]认为, ISH发病率占所有高血压病的6%~10%, 且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异性的对症治疗方案,目前主要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ISH发病机制主要是增加的动脉管壁僵硬度,降低了血管弹性收缩力,从而减弱抗血管冲击力,提前了外周脉搏反射时间[3]。本研究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对其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ISH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2组。其中男106例,女98例; 年龄50~79, 平均年龄(61.80±6.40)岁; 舒张压60~89 mmHg, 平均舒张压(75.65±4.25) mmHg; 收缩压140~180 mmHg, 平均收缩压(158.31±5.33) mmHg; ISH病程3~10年,平均病程(5.30±2.40)年;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 ISH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非同日检测收缩压≥140~<180 mmHg, 舒张压<90 mmHg; 排除标准: 恶性高血压病; 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合并心力衰竭等疾患; 双期高血压病或单纯舒张期。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4周,其中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氢氯噻嗪片口服(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751), 12.50 mg/次,每日1次。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杭州赛诺菲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113)口服治疗,起始剂量为0.15 g/d, 每日1次,根据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最大剂量为0.30 g/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 转速2 500转/min, 离心半径15 cm, 离心10 min, 分离血清,放置于-20 ℃下保存待测,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 取上述血清标本测定,测定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 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其中无效为患者收缩压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有效为患者收缩压降低10~20 mmHg, 显效为患者收缩压降低20 mmHg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对比

治疗前,2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均为内皮素-1(ET-1)降低而一氧化氮(NO)增加(P<0.05), 且观察组NO高于对照组而ET-1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对比

2.2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对比

治疗前, 2组患者hs-CRP及sICA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hs-CRP及sICAM-1均降低(P<0.05),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对比

2.3 治疗后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2例,头晕4例; 观察组胃肠道反应4例,头晕2例,口干1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 观察组为6.9%,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 高于对照组的7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目前大部分研究[4-5]表明,随着血压的不断升高,血清中sICAM-1、CRP等细胞因子的含量水平亦显著上升,其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系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ISH发病机制较特殊,炎性相关细胞及炎性因子的产生可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系统造成慢性损伤,严重者甚至诱发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等[6-7]。加上ISH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机体组织器官功能衰退,血管壁硬化等状态,升高的的血压变异性可使左心室肥厚加重,诱发心率失常[8], 同时使血管内皮功能收到损害,抑制NO产生[9], 并激活或使神经激素系统亢进,导致损害靶器官[10]。

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能抑制Ang Ⅱ转化为AngⅠ, 且同时对醛固酮释放及血管收缩产生抑制作用,可保护靶器官及降压[11]。本研究中,治疗前2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患者均为ET-1降低而NO增加(P<0.05), 且观察组NO高于对照组而ET-1低于对照组,说明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 2组患者hs-CRP及sICA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hs-CRP及sICAM-1均降低(P<0.05),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作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 CRP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一种炎症状态,其含量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中上升明显[12]。sICAM-1可增加血管透通性,导致血栓形成、内皮损伤及血小板聚集增多,从而促进动脉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13]。治疗后,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 高于对照组的74.5%。厄贝沙坦的药理机制主要在于其可减少容量负荷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从而改善及逆转心室重构[14]。研究[15]同样认为,厄贝沙坦可预防或减慢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疾病的进程,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贝沙坦内皮收缩压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厄贝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7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