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去氧胆酸联合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2019-03-13 01:05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莫沙多潘立酮胆酸

陈 宇

(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医院 药学部, 安徽 合肥, 230601)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也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幽门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其中由非手术胃引起的BRG称之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BRG)[1-2]。目前,临床上治疗PBRG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包括促胃动力药、抑制胃酸药及胆盐类药物,但临床疗效不一。熊去氧胆酸是一种内源性胆汁酸,口服后可降低石胆酸和脱氧胆酸等毒性胆酸的浓度,具有保护胃黏膜的效果[3-4]。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是常见的改善胃动力药物,其能促进胃排空,缩短反流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减轻对胃黏膜的损伤[5-6]。本研究比较熊去氧胆酸联合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治疗PBRG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PBRG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PBRG临床典型症状。86例患者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23~76岁,平均(47.50±4.80)岁; 体质量51~85 kg, 平均(67.20±7.30) kg; 病程2个月~6年,平均(3.40±1.10)年。将上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多潘立酮和熊去氧胆酸联合莫沙必利的治疗方案,每组4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排除标准[7]: ① 排除存在胃、十二指肠及胆囊手术史者; ② 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肝、肺、肾等脏器疾病者; ③ 排除合并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 ④ 排除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 ⑤ 排除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相关内容者。本研究已报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本研究相关内容已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多潘立酮治疗, B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叮嘱患者口服熊去氧胆酸片(生产厂家: 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 50 mg×60片/瓶;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73318) 8~10 mg/(kg·d), 分早、晚进餐时服用。A组口服多潘立酮片(生产厂家: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 10 mg×30片;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10910003) 1片/次,餐前30 min温水送服, 3次/d。B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生产厂家: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 5 mg×24片;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19990315) 1片/次,餐前30 min服用, 3次/d。2组患者均坚持服药1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若效果不佳则采用其他治疗方案。

1.3 评价标准

① 疗效评定: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共3个等级。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未发现反流,胃黏膜炎症消失; 有效: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胃镜检查发现反流情况减轻,胃黏膜炎症减轻; 无效: 临床症状、体征未缓解,甚至病情较治疗前加重。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② 临床症状评分变化: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变化,临床症状包括腹痛、饱胀、恶心、呕吐,每项症状记分为0~3分,其中0分代表无明显症状, 1分代表轻微症状, 2分代表明显症状(可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3分代表严重症状(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得分越高表示临床症状越严重。③ 治疗前后均完善相关的血、尿、心电图等检查,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年龄、病程、体质量等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行t检验; 计数资料如性别、不良反应等采用[n(%)]表示,比较行χ2检验; 等级资料如疗效采用秩和检验。设置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个月后, A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72%; B组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74%。A组总有效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腹痛、饱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个月后,2组上述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A组腹痛、饱胀、恶心、呕吐评分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A组仅发生轻微腹泻1例,头晕1例,口干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4/43); B组发生轻微腹泻2例,头晕1例,心悸2例,口干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6/43)。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分

3 讨 论

PBRG可导致患者产生包括腹胀、腹痛、胃灼热、恶心、呕吐等在内的各种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病情长期反复不愈者还会导致溃疡、食管狭窄、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进一步加大疾病恶化的风险,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8-9]。目前,研究[10-11]认为PBRG的发病机制可包含十二指肠生理性的逆蠕动、异常的幽门解剖结构、感染幽门螺杆菌和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等方面,其中反流液中的脱氧胆酸和石胆酸能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氢离子的逆弥散,最终导致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临床上对PBRG患者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治疗,一方面是结合胆汁以减少反流物对胃黏膜的损伤; 另一方面是应用促胃动力的药物来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十二指肠运动的协调性,进而减少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12-13]。

熊去氧胆酸是一种可以在肝脏内合成的内源性胆汁酸,正常人体内的熊去氧胆酸含量较低。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PBRG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4], 其一是其能有效抑制肝细胞中胆酸的合成,而且熊去氧胆酸所具有的亲水性及无细胞毒性的特点,使其能够有效降低石胆酸和脱氧胆酸等毒性胆酸的水平,降低对胃黏膜的损伤; 其二是其具有胃黏膜保护剂的效果,能与胃黏膜中的黏蛋白进行络合,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地减少或缓解了毒性胆酸、胃酸等对胃黏膜的不良刺激。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是改善胃肠动力的代表药物,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减少胆汁反流的发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反流物的排出,减轻对胃、食管黏膜的损伤。多潘立酮是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直接阻断胃肠的多巴胺受体而表现出较强的促胃运动作用,同时其还可以加强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管反流,因而也表现出一定的止呕、止吐作用,还不影响胃液分泌[15]。莫沙必利是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药,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来刺激胃肠道而发挥促动力作用,加速胃内容物的排出,减轻胃部不适症状的程度,同时也不影响胃酸的分泌[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熊去氧胆酸治疗基础上,加用多潘立酮治疗的A组总有效率为83.72%, 略高于加用莫沙必利治疗的B组的76.74%(P>0.05), 表明多潘立酮与莫沙必利均能有效治疗PBRG。在腹痛、饱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方面,2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评分均明显下降,且A组效果略优于B组,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改善PBRG患者胃部不适症状,减轻、减少恶心与呕吐的程度与发作次数。在并发症方面,2组患者均发生较为轻微的腹泻、头晕、口干、心悸等,且A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B组,考虑与药物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有关。

综上所述,熊去氧胆酸联合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治疗PBRG患者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胃部不适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莫沙多潘立酮胆酸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观察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HPLC-ELSD法同时测定感愈胶囊中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血清甘胆酸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对肝脏损伤的诊断价值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