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训练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2019-03-13 01:05张海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分级心功能

张海燕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医院 老年科, 江苏 淮安, 223001)

作为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复杂临床综合征,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老年CHF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往往并发多种慢性疾病,基础疾病复杂,症状不典型,心功能基础差[1]。老年CHF患者的临床治疗以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主[2]。研究[3-4]发现,作为病情稳定的老年CHF患者的有效干预手段,运动训练可改善患者运动耐量,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对老年CHF患者开展运动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93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Ⅲ~Ⅳ级,排除标准: 正在接受激素类药物、胰岛素治疗者; 血钾、血肌酐异常及肝肾功能异常者; 近期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者。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研究组中,男27例,女19例; 平均年龄(69.2±8.7)岁; NYHA分级为Ⅲ级29例,Ⅳ级17例; 基础疾病为冠心病18例,心肌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高血压6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6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8例; 平均年龄(68.5±8.3)岁; NYHA分级为Ⅲ级27例, Ⅳ级20例; 基础疾病为冠心病16例,心肌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高血压7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 给予强心、吸氧、扩张血管、利尿、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与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 ①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阐述CHF的常见症状、治疗措施等,以便其能及时发现症状并诊治; ② 体质量增加过快说明体液潴留,需及时采取措施,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定期监测体质量的重要性,指导患者于早晨进食前、排便后测量体质量; ③ 为提高用药依从性,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用药健康宣教,包括作用机制、按时用药及用法等; ④ 叮嘱患者控制钠盐摄入量,严重者还应控制水的摄入量,使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⑤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解答患者治疗期间遇到的问题,使患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研究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运动康复训练,时间为3周,训练内容根据患者病情制定。① 心功能分级为Ⅲ级者,入院后卧床休息,由护理人员帮助其进行训练,依次为床边站立、移步及辅助步行训练, 3~4次/d, 5~10 min/次, 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和时间,待病情稳定后第11天鼓励患者在床边或室内平地步行100~200 m, 2次/d[5]。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患者练习坐浴、床旁用餐、自行大小便等,并使其从坐浴逐渐过渡到自主洗浴。② 心功能分级为Ⅳ级者,入院后需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协助其进行各种床上被动活动, 2次/d, 依次为翻身、肢体活动,脚、踝、膝部关节等腿部运动,胸、肩和上肢等运动,椅子疗法(即帮助下床坐沙发或直背椅等),使患者从关节被动运动逐渐过渡至主动运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或家属需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洗漱、进食、大小便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心肌质量指数(LVMI)及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E/A)。生活质量的评估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总分100分,评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疗效判定标准: 分为显效(干预后NYHA分级改善2级或恢复至Ⅰ级)、有效(干预后NYHA分级未至Ⅱ级但改善1级)、无效(干预后NYHA分级未见变化甚至加重)[6], 以显效率+有效率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疗效

研究组46例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6%(38/46); 对照组47例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6.0%(31/47)。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功能指标

干预前, 2组LVEF、LVESD、LVEDD、LAD、LVMI、E/A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2组LVEF、E/A较干预前显著升高, LVESD、LVEDD、LAD及LVMI则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2.3 生活质量

干预前, 2组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2组MLHFQ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MLHF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3 讨 论

CHF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生率已超过1.6%[7], 且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发生率的升高而升高[8]。目前,CHF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正性肌力药物等,但疾病的进展率仍较高,造成患者预后不良[9]。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老年CHF患者难以维持有效心排血量,同时因自身泵血功能减弱或丧失,导致病情更为凶险。PavloviĉM等[10]研究证实,运动耐量持续下降是老年CHF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且患者因体力活动受限而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强运动康复训练,对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尤为重要[11-12]。

CHF患者的运动贮量降低主要由骨骼肌及外周循环改变所致,且有研究[13]证实,与正常人相比, CHF患者的骨骼肌血供更少,考虑与外周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有关。适当的运动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心肌顺应性及心肌细胞的运动储备功能,有利于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改善[14-16]。张双等[17]认为,对老年CHF患者开展运动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气体交换功能以及骨骼肌、神经内分泌等多个系统,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提升自我效能感。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 2组LVEF、E/A较干预前显著升高, LVESD、LVEDD、LAD、LVMI以及MLHFQ评分则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干预前后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运动康复锻炼可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在于运动康复训练能通过改善骨骼肌血流而产生局部代谢,从而使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得以改善[18]。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对老年CHF患者开展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从而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社会。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分级心功能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分级诊疗路难行?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