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衰弱患者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状况的分析

2019-03-13 01:05孙媛媛杨琳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负性量表领域

陈 娟, 谢 军, 孙媛媛, 杨琳琳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全科医学科, 安徽 合肥, 230001)

衰弱是指因诸多生理系统功能累积降低而致的一种老年综合征,以个体抵御力、生理耐受力、储备能力降低为本质,最终可增加个体脆弱性及其对不良健康结局的易感性[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老年衰弱患者的数量随之增多,不仅会耗费大量卫生服务资源,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老年患者因年龄较大,身体各器官逐渐衰弱,加上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常担忧自身疾病状况,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2]。不良情绪可引起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如脂质代谢紊乱、儿茶酚胺大量分泌、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增大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3]显示,与正常老年人相比,老年衰弱患者伴有抑郁、焦虑的概率将增加2~3倍,对其治疗与康复效果均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选取58例老年衰弱患者进行调查,采用Hamilton焦虑、抑郁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分析老年衰弱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年本院收治的58例老年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3]: 衰弱评估量表(Tilburg量表)评分≥5分; 年龄≥65岁; 患者同意参与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可正常沟通并完成身体评估测试。排除标准: 近1个月内服用过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者; 有精神疾病或伴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 病情危重,无法站立或行走者; 存在重要器官(如肾、肝、脑、肺等)病变者。

1.2 衰弱判定标准

Tilburg量表涉及心理衰弱、躯体衰弱及社会衰弱3个维度,共15个条目,其中心理衰弱包括应对能力、焦虑、抑郁、记忆力4个条目,躯体衰弱包括行走困难、身体健康、平衡、体质量降低、握力、视力问题、听力问题、疲劳感8个条目,社会衰弱包括社会支持、社会关系、独居3个条目,该量表采用二分类计分法,共0~15分,分值越高则衰弱程度越重, Tilburg评分≥5分即判定为衰弱。

1.3 方法

1.3.1 调查工具: ① 基本资料。向患者发放本院自拟的调查表,统计患者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伴发疾病等。② 焦虑症状。采取Hamilton焦虑量表对患者焦虑症状进行评定,包括害怕、焦虑心境、紧张感、认知功能、失眠等14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法(0分,无症状; 1分,轻度; 2分,中度; 3分,重度; 4分,极重),总分为60分(<7分,无焦虑; 7~<15分,可能有焦虑; 15~<22分,肯定有焦虑; 22~<29分,明显焦虑; ≥29分,严重焦虑),将无焦虑和可能有焦虑症状的患者设为无焦虑组,其余患者设为焦虑组。③ 抑郁症状。采取Hamilton抑郁量表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定,包括失眠、抑郁心境、罪恶感、自杀、激越、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疑病症等17个项目,总分52分(<7分,无抑郁; 7~<18分,可能抑郁; 18~<20分,轻度抑郁; 20~<30分,中度抑郁; ≥30分,严重抑郁),将无抑郁和可能抑郁症状患者设为无抑郁组,其余患者设为抑郁组。④ 生活质量。采取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分为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和两个独立的总体生活质量与总体健康,共26个条目。生理功能共7个问题,可对患者最近所经历的不适症状进行评估,并反映机体活动能力受限程度; 心理领域共6个问题,主要评估患者在焦虑、抑郁方面的感受; 社会领域共3个问题,评估生理及心理问题存在的患者对家庭、亲属及朋友的干扰程度; 总体健康主要评估患者在感知能力方面的总体情况; 总体生活质量主要评估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总体情况,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总体生活质量越好。

1.3.2 调查方法: 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负责开展调查,采取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利用统一性指导语告知研究对象填写方式,共发放问卷58份,回收5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基本资料分布情况

58例老年衰弱患者中,焦虑34例,抑郁30例,年龄65~93岁,平均(75.38±7.26)岁,基本资料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58例老年衰弱患者基本资料分布情况[n(%)]

2.2 焦虑情况

58例老年衰弱患者中,焦虑患者34例(58.62%), 无焦虑患者24例(41.38%)。焦虑组、无焦虑组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总体健康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4], 且焦虑组以上各项评分显著低于无焦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焦虑组、无焦虑组及中国常模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2.3 抑郁情况

58例老年衰弱患者中,抑郁患者30例(51.72%), 无抑郁患者28例(48.28%)。抑郁组、无抑郁组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总体健康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且抑郁组以上各项评分显著低于无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4 老年衰弱患者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衰弱患者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 见表4。

3 讨 论

表3 抑郁组、无抑郁组及中国常模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表4 老年衰弱患者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弱,机体灵活性降低,潜在影响着患者对自我健康状态的感知; 同时,老年患者常伴发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不仅会加重各器官功能的衰弱,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长期身体功能受限可降低患者躯体舒适感,减少其与外界接触机会,缩小其自主活动范围,限制其扮演正常的家庭或社会角色,进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生活质量又称生存质量、生命质量,是指对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及健康状况的评价,不仅满足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5-6]。

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衰弱患者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其中冠心病概率最高,本研究中老年衰弱患者伴有冠心病的比例高达70.69%(41/58)。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多种生物学因素(性别、年龄、遗传因素等)、心理因素(应激反应、人格等)、社会因素(生活习惯改变等)造成的结果。研究[7-8]表明,冠心病的致死率为10%~20%,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有研究[9]发现,冠心病患者有着不同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在不良心理应激状态下,儿茶酚胺物质大量分泌,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及交感神经兴奋是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基础,而焦虑、抑郁症发病机制的一种理论与神经内分泌基础相一致。因此,监测老年衰弱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变化对预测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0]。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国内外学者更加注重对老年衰弱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研究,但由于不同样本研究采取的量表及标准不统一,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差异也较大,为20%~75%[11]。本研究采用Hamilton焦虑、抑郁量表对老年衰弱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评定,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8.62%、51.72%, 可见老年衰弱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这与患者担心疾病状况、长期患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家庭或社会支持、因住院治疗造成经济压力等有关。

目前,生活质量被临床公认为评价一个人健康状态的客观指标与工具,且出现许多有针对性的测量方法,如WHOQOL-BREF、健康调查简表、诺丁汉健康问卷等[12-13]。本研究采用WHOQOL-BREF对老年衰弱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显示焦虑组、抑郁组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总体健康及总生活质量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无焦虑组、无抑郁组及中国常模,这与相关研究[14]结果相似。分析原因,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病程较长,会影响患者的睡眠与休息质量,同时因疾病本身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此外,老年患者因存在焦虑、抑郁症状,大多不愿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社交沟通能力明显下降,进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15]。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衰弱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与相关研究[16]结果相似。姜玲等[17]报道,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进行评定,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健康体检者,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说明,焦虑、抑郁情绪的存在,对老年衰弱患者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尤其是在心理领域方面。分析其机制为: ① 老年衰弱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存在,可促使患者过分关注躯体症状,进而强化症状,不仅易导致病症顽固及反复,还会降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其生活质量; 同时,在应激条件下,负性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等途径造成患者胃肠动力障碍,影响其胃肠敏感性,从而降低生活质量。② 生活质量的降低可促使患者产生或加重不良情绪,故老年衰弱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负性情绪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为提高老年衰弱患者的生活质量,消除或减轻其负性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吴明等[18]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得出年龄、文化程度、焦虑、抑郁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这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对药物依赖性增加、未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等有关。因此,对于老年衰弱患者负性情绪较重及生活质量较低的问题,临床应充分重视并尽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① 定期开展健康心理知识讲座,告知患者慢性疾病相关知识、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同时讲解良好的心情对于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② 告知患者不良情绪的正确宣泄方式,纠正患者不良应对方式、行为模式及错误认知,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③ 告知患者在日常治疗后可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听舒缓柔和的轻音乐、睡前饮用热牛奶等,并给予表现良好者一定表扬及鼓励,以调动其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心态; ④ 鼓励老年患者加强躯体功能康复锻炼,如散步、跳舞、打太极拳等,并积极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家属、亲戚、朋友交流,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时,应积极诉苦,以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19-20]。

综上所述,老年衰弱患者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且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可降低生活质量,临床应积极给予心理疏导等相关措施,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改善康复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如样本数较少等,后期还应加大样本数量进一步探讨,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及国际医学发展的趋势。

猜你喜欢
负性量表领域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