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路径护理对急诊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9-03-13 01:05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康复研究组功能

贺 影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急诊科, 安徽 宿州, 234000)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较高,早期病情危重且极易变化等特点,且其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该病可造成记忆力、吞咽功能障碍等认知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情绪焦虑,甚至发生痴呆,完全丧失自理能力,同时大部分患者伴随不同程度肢体瘫痪,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2]。因此,临床对急诊脑卒中患者尽早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康复路径护理是以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的日程计划表,包含方案、护理流程的优化和护理计划,以促进组织效率和能力,减少患者临床并发症为主要目标[3]。本研究对急诊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康复路径护理,探究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诊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5~73岁,平均(58.6±3.6)岁; 病程4~15 d, 平均(9.1±1.2) d; 出血性卒中13例,缺血性卒中3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6~74岁,平均(59.2±3.7)岁; 病程3~14 d, 平均(8.8±1.1) d; 出血性卒中15例,缺血性卒中35例。纳入标准[4]: ① 临床确诊为脑卒中者; ② 年龄35~75岁; ③ MOCA评分在23分以下者; ④ 洼田评分在3分以上者; ⑤ 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 ① 伴随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者; ② 伴随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③ 伴随系统疾病并影响护理者。整个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入院后行日常护理,告知其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了解; 加强患者饮食和药物护理,提高其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1.2.2 研究组: 给予康复路径护理。① 第1天: 进行病区环境和护士长、科主任、负责护士以及治疗师等康复成员等入院介绍,评估患者吞咽水平、焦虑程度、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② 2~7 d: 对患者进行认知训练指导,反复强化向患者展示的数字、图片和实物,让患者记住相关展示物品的名称,并根据各患者自身情况增加辨认物品的数量和种类,以此训练患者记忆力; 通过搓纸球、捡豆子、系扣子等方法训练协调能力和注意力; 通过智力拼图,存钱、买菜等计算加减法的方式训练患者计算能力,每天训练2~4次,每次1~2个项目,每次30 min内; 上肢康复锻炼: 上提肩胛骨、手指和腕关节痉挛、前壁、Bobath握手、手指松开与抓握等康复训练,每日训练2~5次,每次20 min内; 下肢康复锻炼: 膝关节、髋关节训练、足关节、踝关节训练、搭桥训练,每日训练2~5次,每次20 min内; 加强对病房的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了解其心态变化并做好心理指导; 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加强其对患者训练时的保护意识,调动其在患者恢复中的作用和力量。③ 8~14 d: 评价患者认知训练结果; 预防压疮、肺部感染、肩手综合征、泌尿系统感染、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训练患者呼吸、咳嗽以及吞咽功能。④ 15~30 d: 评价患者吞咽功能、认知功能、焦虑程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疾病先兆表现、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预防,做到较好的自我防护; 进行出院指导。

1.3 观察指标

1.3.1 吞咽功能评定标准: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5]。患者取坐位于5 s内喝下30 mL温水,评分等级共5级, 1级为1次喝下无呛咳, 2级为2次喝下无呛咳, 3级为1口喝下有呛咳, 4级为2口喝下有呛咳, 5级为呛咳严重无法喝下。

1.3.2 认知功能评定标准: 采用蒙特利尔量表(MOCA)[6], 包含注意、记忆、定向力等8方面认知评估,总分30分, 26分以下者说明认知功能缺损,其克朗巴哈系数为0.93。

1.3.3 焦虑程度评定标准: 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包含23个评定项目,14分以上为焦虑,2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该量表在精神科中应用较为广泛,其信度系数为0.83~1.00。

1.3.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标准: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7], 包含10个评定项目,总分100分, 40分以下重度依赖、41~60分中度依赖、61~99分轻度依赖、100分无需依赖。该量表是临床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评定方法。

所有患者在护理前、护理14 d和护理30 d应用上述各指标检测标准进行检测。

1.4 疗效评定标准[8]

显效: 洼田饮水试验进步3级或评定1级者; 有效: 吞咽功能改善明显,洼田饮水试验进步1~2级或评定2级者; 无效: 吞咽功能无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无进步或评定3级以上者。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护理后吞咽功能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吞咽功能显效和好转人数达43例,总有效率为86.00%, 对照组显效和好转仅为28例,总有效率为56.0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后吞咽功能比较[n(%)]

2.2 护理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护理前, 2组患者MOC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护理14 d和30 d后, 2组患者MOCA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显著(P<0.05), 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蒙特利尔量表评分比较 分

2.3 护理前后焦虑程度比较

护理前, 2组患者HAMA总分、躯体因子分和精神因子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护理后14 d和30 d后,患者各项目分数均较护理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 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分

2.4 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护理前, 2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14 d和30 d后, 2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显著(P<0.05), 见表4。

表4 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分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发病后容易导致肢体瘫痪、吞咽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从而对躯体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患者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负担[9]。研究[10]结果显示,目前临床上常规且单一的认知康复护理手段已不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吞咽功能障碍,且对患者疾病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等心理问题作用甚微。康复路径护理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方法,其主要以患者为护理中心,按照患者自身情况制定有时间、顺序且最为适当的个性化护理计划。临床研究[11]显示,脑卒中患者在其早期应用康复路径护理可有效恢复脑侧支循环能力,促进中枢神经功能的重塑,进而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临床实施康复路径护理则能帮助患者进行有序合理的康复锻炼,循序渐进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减少关节畸形、肌肉萎缩以及痉挛等情况发生,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神经恢复,最终帮助患者重返社会[12]。

本研究中,通过比较常规康复护理和康复路径护理发现,实施康复路径护理的患者在护理14 d和30 d后的MOCA评分均显著更高,说明康复路径护理较常规康复护理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更大。而患者在实施康复路径护理14 d和30 d后其HAMA评分也更高,也证实康复路径护理较常规康复护理对患者焦虑程度的改善也更大,这与赵小秋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康复路径护理具有标准化、程序化特点,强化护士工作连续性和条理性,使得护士护理内容明确,患者参与感强,接受度高,从而配合度高相关。研究[14]结果显示,早期实施康复路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饮水呛咳、咳嗽无力、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研究中,应用康复路径护理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的患者,证实前者护理效果更好,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改善吞咽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重塑治疗的信心,以收到良好的预后效果。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应用康复路径护理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应用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的患者,提示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更为显著,显著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负担。

综上所述,将康复路径护理应用于急诊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能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和吞咽功能,减轻焦虑,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康复研究组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