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促醒效果的影响

2019-03-13 01:05许红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呼唤外伤颅脑

许红丽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 岳阳, 414000)

颅脑外伤主要是由于暴力直接或间接强烈作用于头部所引起的颅脑组织损伤,颅脑外伤具有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1-2]。本研究针对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促醒的影响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5月本院治疗的颅脑外伤65例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2017年3—5月78例患者作为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20~48岁,平均(34.0±5.2)岁,受伤原因有交通伤、打击伤、坠落伤; 护理干预组男41例,女37例,年龄22~52岁,平均(35.0±5.7)岁,受伤原因有交通伤、打击伤、坠落伤。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脱水、止血、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药物治疗,并做好预防压疮、翻身、呼吸道护理等措施。

1.2.2 护理干预组: 在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① 呼唤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居住环境安静、整洁,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措施时应喊患者的姓名,每天对患者进行呼唤,呼唤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小名等,通过有效的呼唤可以增强患者的感知觉。② 听觉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可以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或播放一些刺激性的声音,如家人的说话声音、动物的叫声等,另外也可以定期为患者读家属的来信。③ 视觉护理干预: 病房内白天与夜晚的灯光亮度应有所不同,使患者睁开眼时白天可以看到鲜明的颜色,晚上可以看见模糊的倒影。④ 嗅觉护理干预: 在病房内可以摆放水果、汤类等带有味道的食物等,促使患者闻到各种各样的气味。⑤ 触摸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每天对患者的四肢、躯干进行触摸、拍打等,对皮肤进行刺激,增强患者痛、温等感觉,每天帮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同时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活动的时间为30 min, 每天进行2~3次。⑥ 微波治疗刺激护理干预: 对患者太阳穴和百会穴实施微波治疗,每日2次,每次30 min。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2个星期及1个月清醒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2个星期及1个月清醒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患者清醒率比较[n(%)]

3 讨 论

颅脑外伤具有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临床中治疗颅脑外伤以纠正休克、抗感染等治疗为主[3-5]。对于颅脑外伤患者来说,其护理过程比较长,因此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地为患者及家属实施护理措施[6-7]。研究[8-10]显示,颅脑外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经过抚摸、语言等刺激一些神经元会再生,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昏迷时间,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效果。

本研究分别对2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护理后发现,实施护理干预患者的清醒率要高于实施常规护理患者的清醒率,说明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颅脑外伤患者促醒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护理干预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促进受损大脑轴突的生长,使受损脑功能重组。嗅觉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处于抑制状态的神经细胞,从而加强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使患者早日恢复意识; 视觉护理可以增加大脑皮质的兴奋灶,促进患者的视反应; 触摸护理有效促进了肢体的血液循环,避免关节发生挛缩等情况,重新建立联系,加强了脑干网状结构的唤醒反应,促使精神环路及功能重建,使昏迷患者慢慢恢复意识。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促醒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快了患者恢复意识的时间,改善了预后。

猜你喜欢
呼唤外伤颅脑
无声呼唤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呼唤古风
荒野的呼唤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穿越时空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