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患者围术期的个性化护理策略

2019-03-13 01:05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肝胆外科个性化

王 艳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辽宁 葫芦岛, 125001)

肝胆外科手术属于普外科常见手术,其包括脾脏手术、肝胆手术及胰腺手术等。因肝胆外科疾病普遍偏于复杂、严重且并发症较多,所以在接受治疗期间易出现一定心理障碍,导致治疗依从性降低,让患者身心遭受巨大折磨[1-2]。近年来,个性化护理能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与需求,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3]。本研究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进行干预,旨在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纳入标准[4]: 临床资料完整者; 确诊为肝胆外科疾病者; 年龄18~70岁者; 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5]: 有肝胆疾病史者; 有心理疾病者; 有严重心血管病者; 不能配合完成此次研究者; 住院治疗中因某种原因转院者。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 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5.21±9.32)岁; 身高162~183 cm, 平均身高(172.32±8.21) cm; 手术类型: 胆肠吻合术10例,肝叶切除术12例,胆囊切除术11例,胆道引流术9例。研究组男26例,女16例; 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46.81±9.65)岁; 身高163~182 cm, 平均身高(173.88±7.62) cm; 手术类型: 胆肠吻合术9例,肝叶切除术14例,胆囊切除术10例,胆道引流术9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及手术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保持病房干净卫生、通风良好,日常宣教及病情观察等。

1.2.2 研究组: 实施个性化护理。⑴ 术前: ① 心理护理[6]。临床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个人情况,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情况,同时对患者及家属疑虑给予积极分析疏导。交流过程中,仔细收集患者心理变化信息,并给予适当安抚。② 术前准备与宣教[7]。术前遵医嘱给予患者输注葡萄糖以缓解饥饿感与烦躁情绪。与此同时,强烈建议患者术前进行肠道准备,并告知其必要性。最后采取无菌操作,为患者留置尿管与胃管等。⑵ 术中: ① 提前调节好手术室温湿度,做好保暖与防寒工作; ②依据患者心理状态及需求给予疏导与安抚; ③ 辅助医师完成手术并及时为患者调整体位; ④ 保护患者隐私,避免手术室内人员过多[8]。⑶ 术后: ① 疼痛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一旦恢复意识,立刻让患者知晓手术成功,嘱咐其静养。对于出现痛感患者,耐心讲解疼痛发生原因,并转移注意力,如看报、聊天、听歌等,对于疼痛实在难忍者需遵医嘱口服止痛片。② 康复护理[9]。待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一定锻炼来改善肺功能,告知锻炼必要性与重要性,并进行口头讲解结合动作示范来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最大可能地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导致蛋白质缺失,造成肝胆功能损伤,同时发生静脉血栓可能性也较大,故护理人员需特别注重患者体位转换和适当活动。于术后第1天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或变更体位,接着通过口头讲解结合动作示范以指导患者熟练掌握床上活动方法,直至第3天,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活动量较小的地面活动,下床前将患者腹带固定以防止伤口破裂,而发生感染[10]。③ 引流管护理[11]。如果引流液气味、颜色及引流量异常,立即向临床医师汇报,并协助医师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向患者与家属讲解引流管出现突然情况的危害性,嘱其共同关注。④ 出院护理。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根据其病情制定专业的家庭护理方案,并积极仔细与其家属交流解释,待家属了解并掌握护理方案后,方可出院。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不良发应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SDS、SAS评分标准[12]: 采用SDS、SAS评分评估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得分越高表示焦虑及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焦虑、抑郁评分

干预后, 2组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分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不良发应发生率7.14%(3/42)较对照组的23.81%(10/4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术后恢复情况

研究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2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2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3 讨 论

肝胆疾病是近年来临床多发慢性病,也是外科较为常见疾病,包括脂肪肝、胆石症、病毒性肝炎及胆囊炎等,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浑身乏力、异常劳累、黄疸、免疫力低下、腹部胀痛等,发病时通常起病急与病情重,让患者身心遭受巨大打击,造成一定程度心理负担,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3]。因此,在治疗的同时,有必要针对患者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而临床常采取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所谓常规护理即临床对患者制定的固定护理模式,其中包含常规临床检查与护理要求,对于医院而言虽减轻了工作量,降低了负担,但对于患者而言,却极为不利,并不能满足患者诸多需求,保护患者诸多利益,且对恢复过程不具有很大意义[14]。

近年来,伴随着护理观念增强与发展,一系列护理措施逐渐走进人们视野,例如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其护理针对性、特殊性与高效性深得广大患者与临床医师青睐[5]。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研究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对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策略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分析原因为个性化护理策略对肝胆外科围术期患者采取了心理护理干预、术前准备与宣教、术中疏导协同、术后痛感护理、康复护理、出院护理等[15]。术前心理干预可让患者及时详细了解到手术过程,做好一定心理准备,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疏导与安抚,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对手术的信心,改善护患关系,同时也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为开展手术提供首要心理条件[16-17]; 术前准备与宣教可让临床医师顺利进行之后手术操作,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避免准备不充分造成意外医疗事故,给患者身体带来巨大伤害; 术中疏导协同可使患者处于一种良好状态,尽可能保护患者隐私可一定程度消除患者尴尬与紧张心理,避免术中心理波动过大影响患者手术效果与安全性[18]; 术后痛感护理通过转移注意力法及服用止痛药可一定程度解决患者疼痛问题,提高术后舒适感; 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适量运动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对伤口及患处愈合均具有积极作用; 出院护理中让家属详细了解护理方案,于出院后对患者给予精心护理,此举措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9]。

综上所述,对肝胆外科围术期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策略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并可有效促进术后身体恢复。

猜你喜欢
肝胆外科个性化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同桌宝贝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