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研究

2019-05-15 09:47韩红建李听炎
关键词:大都市西安市外语

韩红建,蒋 跃,李听炎

(1.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2.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一、引言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西安这个曾是东西方文明交流枢纽的内陆城市,将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带一路”的推进实施,也将加速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2017年12月,西安市提出,要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要以建设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1]。然而,语言是一切对外沟通和交流的媒介和桥梁。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拥有国际语言环境。曾毅平认为,城市的国际语言环境是一种投资环境[2]。城市国际化最大的瓶颈或障碍并不是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而恰恰是人们容易忽视的国际语言环境[3]。因为,沟通和交流是人类开展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正因如此,语言互通也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物质基础之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主体的语言交流能力。一个拥有良好国际语言环境,国际交流顺畅的城市,将极大地推进其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因此,开展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是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一项无法回避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必要条件。

二、国际化大都市的国际语言环境需求

作为国际金融、会展和服务的中心,国际化大都市需要对国际组织和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聚合力。通常情况下,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主要包括五项重要指标:一是跨国公司进驻数量;二是外国金融机构数量;三是城市年入境旅游人数;四是年举办国际会议次数;五是外籍人口比例[4]。达到上述五个指标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一座城市国际交往的水平和各种国际交流的通畅程度。这也是衡量这座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建设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已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必备条件和发展趋势,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国际语言环境”是指一个城市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进行交流的广度、深度和频度[5]。“国际语言环境”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方面。“人的因素”主要指城市不同人群对外语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物的因素”主要是指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中外语应用的范围和规范程度[6]。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是一座城市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城市的国际语言环境状况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开放、文明程度、国际化程度和文化包容性,也反映了其社会经济生活的便捷性。

陈晓指出,“日本企业在大连招募员工很容易,大连附近大约1/3的人在高中就学习日语,因此很多日本公司都愿意来这里……因为语言优势而形成日本企业的群聚效应,在大连软件园内最具代表性”[7]。因此,作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之一,居民外语水平的有效提升和社会对外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培育出良好的国际语言生态环境,并为西安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从这个角度看,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是加速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推进器,也是西安和世界各个区域加强互动交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实现互联互通的媒介和桥梁。

鉴于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对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性,本文拟将“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相结合,通过调研和文献调查,从西安市居民外语能力提升和西安市公共设施的外语服务功能优化两个方面,就西安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提出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三、居民外语能力提升

城市国际语言环境是由与其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整体[8]。然而在这个整体中,作为语言使用者和操纵者的人是最活跃和最重要的主体要素之一。如上文所述,“人的因素”主要是指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不同人群对外语的掌握程度和使用外语进行沟通交流的水平。因此,构建良好的国际语言生态环境,基于使用需求提升不同人群的外语使用能力,已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一项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并颇为艰巨的任务。

(一)构建多语共存的语言生态环境

目前,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十二个国家的母语和六十多个国家的官方或半官方语言,占有非常强势的地位。毋庸置疑,在国际化大都市的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中,提高全民的英语交流能力,普及英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并非只需要发展英语。根据国家2017年10月12日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共有52种官方语言,英语、俄语和阿拉伯语都属主要语言[9]。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不应该只仅仅开展英汉双语环境建设,而应该是多语共存的国际语言生态环境构建。

从英语的国际语言地位和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来看,西安市的国际语言环境建设,首先从普及英语开始,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不只是普及英语和构建英汉双语环境,而应该兼顾到其他非通用语种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主导构建“英语为主,非通用语种为辅,多语共存”的国际语言生态环境和市民外语培训内容体系,营造“英汉双语化为主,非通用语种为辅”的多语化的国际语言生态环境。目前,一些非通用语种的人才相当匮乏,已经成为“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的短板。基于此,教育主管部门要从语言战略和语言规划层面,围绕“一带一路”语言需求状况开展调研,充分发挥西安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尤其是外语类院校的资源优势,在外语类专业建设规划和多语种布局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做好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多语种人才培养和储备。这是从源头上,为西安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也是开展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们看到西安高校已经针对“一带一路”语言需求,开展相关非通用语种的专业开设。政府应该从国家语言发展战略的高度,给予极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当然,多语种并存、多样化的国际语言生态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多语种的语言发展规划和布局,做到有序推进。

(二)构建多元化的内容体系

依据鲁子问对我国居民外语需求状况开展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中,认为自己在工作中不需要使用外语者占77.7%[10]。当然,随着我国近年来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外语能力的需求应该会日益扩大并不断缩小这一调查的数据结果。多数人在工作中不需要使用外语,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平均的国际化水平并不高。

2012年2月13日,西安市政府颁布了《西安市加强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西安市各行业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提升,提出了纲领性的指导意见。但是该《实施意见》缺乏对不同行业人群外语能力需求特征、外语掌握程度、学习意愿、可投入时间和精力等因素的综合评估和考虑。因此,在目前西安市国际化水平整体不高的情况下,我们要通过调研和分析不同行业人群的外语能力需求特征,构建多元化的外语学习目标和内容体系。政府在对不同行业人群制定外语提升计划和培训内容的过程中,要开展深入、扎实的需求分析,以不同人群外语能力需求分析的数据作为确定语言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工作。同时,根据多样化的语言能力提升需求,构建多元化的内容体系。只有贴近不同人群外语应用需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才能真正确保学习者学以致用,从而使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和外语技能提升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因为,没有应用需求的强制性和摊派性学习要求,会导致学习者缺乏学习动力,没有主动的学习意愿,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政府在制定各岗位工作人员外语水平提升计划和相关学习要求时,要充分考虑各个行业,甚至同一个行业中不同岗位的外语能力需求和城市现有的国际化水平,切忌通过行政命令,开展任务式和跃进式的脱离岗位实际需求的外语学习。若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与现实需求脱节,只会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增加各岗位工作人员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浪费公共资源。这样做既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又最终难逃形式主义的宿命。

(三)以窗口行业和人群为突破口

西安市政府2012年制定的《实施意见》提出,以公务员队伍、出租车司机和其他窗口行业人群为突破口,以英语为主开展窗口行业和涉外行业人员的外语培训。这与北京和上海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做法相同。参考北京和上海开展公务人员及居民外语培训的举措,政府在对一些涉外窗口岗位、有涉外业务的服务行业和居民的外语培训中,应该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1.充分调研,准确评估,制定计划,明确要求,编制行业英语教材。在对各自行业和内部不同岗位外语能力需求充分调研和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单位内部需确定面向不同岗位和不同工作人员的英语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培训方式和考核标准,编写培训教材;2.将“面”与“点”有机结合。在职员英语培训中,既要从大面上要求所有人员掌握常用的生活、工作英语口语,应对简单的英语交际,同时还应根据岗位特点选拔一定数量、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公务员,通过有重点的强化培训,采取多样的培训举措,使其基本达到较高的国际交流水平,做好高层次国际交流人才的储备;3.根据实际需求,以重点涉外岗位为突破口,突出重点。在一些重点的涉外窗口岗位,通过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设立以英语为主的多语言专门服务窗口,力争实现外语服务无障碍化;4.积极开展行业内部和岗位之间的英语技能比赛和学习交流活动,巩固学习效果,发现并培养外语服务骨干,建立行业外语人才库。

(四)开辟多种渠道,调动多方力量

在居民外语技能的培训中,政府部门应在开展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开辟多种培训和学习渠道,整合资源,调动多方力量,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居民外语学习培训方式,并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市民外语学习网络上多下功夫。市民外语学习网络,既包括学校外语教育,也包括社会外语教育,这是提升市民外语水平、优化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的重要条件和基本保障。在培训和学习方式上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探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型培训、学习模式,使得培训和学习方式更灵活。学校的外语教育主要针对大中小学生,应着力改革教学方法,建设高水平的外语师资队伍,丰富外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政府要在促进提高培训机构外语培训水平的同时,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群众受益”的原则,整合各方资源,多开展市民喜闻乐见的外语学习活动,创造市民学习和使用外语的语言环境,使市民学外语、讲外语活动的网络向日常化、基层化发展。

在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中,高等院校应该大有所为。陕西省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大省,西安市高校林立,在西安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中,高等院校的作用不可忽视。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激发其在西安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中的活力。地方高校也应该围绕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目标,通过开展外语教学改革、开展市民公益外语教学、面向社会举办外语文化讲座、组织师生志愿者开展“外语进社区”活动、采取开放英语角等方式,推进西安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步伐。

另外,政府还应该整合各类媒介资源,为市民学习外语开辟各种渠道,搭建多样化的平台。广电部门和文化部门应该通过外语电视频道、广播频道、外语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报纸等多样化的媒介形式,开辟外语学习专栏,为市民开展外语学习搭建立体化的学习媒体网络,开辟市民外语学习的多样化渠道,调动多方力量参与西安的国际语言环境建设。

四、优化西安市公共设施的对外服务功能

除“人的因素”之外,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还包括“物的因素”,即城市公共设施的对外服务功能。优化和提高西安市公共设施对外服务的功能,需要进一步促进公共场所外文标识语的普及化和规范化。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机构和工作机制,规范监管公示语的外语翻译服务市场,完善语言自助服务设施,推进多语言服务平台建设,减少外国人在西安生活的语言障碍。西安的国际语言环境建设要以高水准的外语公示语和外语标识信息,展现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推进西安的国际化步伐,提升西安市的国际化形象。

(一)规范各类外文标识语

城市公共设施的外文标识语也称作“外文公示语”,是一种常见于公共场所的特殊文体,可以是简练的文字、简单的图标或图文并茂,引起大众的某种注意,表示对人们的某个要求、提示或警示等,它主要包括街道、地名、旅游景点、公共设施和机构等的外文名称以及外文的广告、商品、说明书、旅游指南、社会宣传和告示等[3]。一座城市的外文公示语是其最先呈现给国际社会的形象标签,是国际社会了解其城市文明的窗口,是外籍人士和这个城市互动交流的媒介,可以为其在这座城市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

外文公示语是一个城市国际化形象的脸面,规范外文公示语是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11]。有学者就西安市地名和公共标识语的译写现状开展了相关的调查考证,发现西安市在地名和公示语英译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2-15]。

1.地名译写混乱

在西安市同一路名、地名、景区名和公共设施名称的标识语中,出现汉语拼音和英语翻译等多种版本标识语共存的现象,标准混乱。如表1所示:

表1:混乱的标识语翻译

乌永志通过调研发现,“秦始皇兵马俑”的英文翻译标准有20多个,“大雁塔”有5个英文译名,“西安碑林”有12个英文译名,“黄帝陵”有6种译名[12]。从以上几个路名和景点名称的混乱翻译,我们足以看出西安市标识语翻译的混乱程度,以及统一标准和规范其翻译的紧迫性。

陕西省翻译协会原主席安危先生对西安市地铁二号线的站名翻译曾提出质疑。他发现几乎所有站名的翻译全部采用汉语拼音,包括一些本身就有英文专属名称的“钟楼”、“市图书馆”、“会展中心”、“市体育场”和“行政中心”等都统一采用了大写拼音译法[16]。这些名称的汉语拼音译法,肯定不如英文专属名称更能给外国游客提供便利。在推进城市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中,到底该如何制定地名标志的翻译标准,也是摆在政府和专家学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2.公示语误译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在世园会园区、大唐芙蓉园和曲江南湖等景区,公示语的错译和误译也时常出现。如表2所示:

表2:公示语误译

从以上公示语译例来看,这些翻译基本属于“中式英语”,可能未经过专业人士或外籍专家的审核和校对。大量不规范或错误的公示语翻译,既影响公共设施对外服务的功能,让外国游客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造成了外国人理解的障碍和生活的不便,也损害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国际形象。

有鉴于此,西安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类英语标识语的规范、纠错和普及工作。1.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组织相关专家和机构,研究并统一制定西安市地名、公共设施、旅游景点和社会机构等名称的翻译标准和多语种翻译,并建立地名或公示语多语种翻译平行语料库;2.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高校翻译领域的专家、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或像陕西省翻译协会这样专业机构,参照翻译标准,对全市的地名、街道名称、旅游景点名称、公共设施和社会机构名称的英译展开规范和纠错工作;3.设立公示语翻译的权威审定机构,实行公示语和各单位、机构英文名称的送审,从源头上杜绝误译等现象;4.推进外语标识语在各类社会机构和场所的普及,逐步实现西安市各类场所中,所有标识语或公示语的双语化,甚至多语化。

(三)以旅游和餐饮行业的语言国际化为突破口

衡量国际化大都市的指标之一便是入境的外国人数量。吸引大量的外国人在西安聚集和生活,能够极大地加速西安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和国际化的进程。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和陕西小吃的诱惑,无疑成为这座城市聚揽人气和吸引外国游客的“两大法宝”。因此,以推进西安旅游和餐饮行业的语言国际化为突破口,提高旅游、餐饮行业的外语服务质量,完善城市外语旅游环境设施,对西安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尤为重要。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编写西安各类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的外语宣传材料,编制英文版的旅游交通图以及西安饮食文化的外语宣传资料,规范英文菜单的翻译,加强旅游、餐饮行业的外语信息在网络、杂志、电视等媒介的广泛传播等方式,推进旅游和餐饮行业的语言国际化,加速西安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步伐。

(四)构建城市多语种咨询和服务系统

语言服务要善于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加强多语种的城市咨询、求救、信息发布、翻译等系统建设,提高城市的对外服务水平[17]。作为世界级国际化大都市的纽约,早在1989年就设立了“市长语言服务办公室”,与纽约市的31个部门合作,以确保这些部门在有语言障碍的情况下也能为纽约居民提供语言翻译服务[3]。目前,从相关新闻报道得知,2017年7月,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西安外国语大学、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委会四方根据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纲要和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5规划,共同开发建设的“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已经启动多语种呼叫中心功能。该平台与政务、工商、旅游、招商引资、民政、医疗等涉外公共服务热线对接,提供多语种翻译服务,整合翻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多种不同语言。该平台的建立为在西安居住、工作、学习和旅游的外籍人士提供紧急求救和生活信息咨询的多语种翻译服务,方便其在西安的生活,也是西安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绩。当然,平台的运营还应该在语言服务的覆盖面、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方面不断进步,为西安的国际化建设提供强大的语言服务保障。

另外,西安市也可借鉴北京的做法,建立多语种网络服务系统,第一时间发布多语言的城市法规政策、经济文化动态、生活服务信息等最新资讯。同时,政府应该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英语网站并适时更新内容,营造方便外籍人士在西安工作和生活的国际网络空间。

五、结语

西安拥有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极具特色的旅游产业、悠久而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以及较为雄厚的硬科技实力。这些都是西安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有利条件。然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媒介,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我们一定要重视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打造好语言环境这把与世界交流的“利器”,加快西安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政府要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方面开展调研,基于现实需求,制定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西安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政府部门要本着“语言环境也是投资环境”的理念,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大对西安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城市的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社会群体和多方力量的参与和介入,要建立多部门联动合作的机制,以确保形成开展该项工作的合力。

[1]杨婷.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路径研究[J].新西部,2018(4):48-49.

[2]曾毅平.语言环境也是一种投资环境[J].暨南学报,1998(1):109-116.

[3]宋泽华,陈乾峰.杭州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与优化策略[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2):81-86.

[4]渠然,王艳.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80-81.

[5]赵楠.就2010年广州亚运会谈外语语言软环境建设[J].中国市场,2008(13):120-121.

[6]赵会民.创造国际语言环境[N].人民日报,2010-05-13(10).

[7]陈晓.大连与东京:犬牙交错的经济利益[J].三联生活周刊,2012(43):78-81.

[8]王震,阮秋.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城市国际语言环境研究述评[J].新闻传播,2017(3):21-23.

[9]王立非.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J].当代外语研究,2018(3):5-10.

[10]鲁子问,张荣干.我国城镇居民外语需求调查与教学建议[J].外语界,2012(1):2-9.

[11]闫丽俐.论“一带一路”沿线中心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27-130,148.

[12]乌永志.地名标志译写亟待国家规范[J].上海翻译,2012(2):28-32.

[13]葛丽.汉英公示语错译对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启示[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9-112.

[14]张燕清.西安世园会公示语翻译现状与对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70-372.

[15]于强福.大唐芙蓉园景区牌示解说英译规范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42-155.

[16]安危.西安地铁站名英文翻译引争义,外国人看不懂[EB/OL].(2012-06-18)[2018-10-21].http://sx.sina.com.cn/news/minsheng/2012-06-18/34759.html.

[17]魏晖.我国国际大都市外语学习和使用状况及政策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4-38.

猜你喜欢
大都市西安市外语
Battle for Bohemia
BATTLE FOR BOHEMIA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
亲子创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医院
大都市
123的几种说法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