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英语写作和学术交流为导向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新模式探究①
——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

2019-12-27 11:02王二磊
关键词:工商大学硕士浙江

王二磊 张 琦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992年全国《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指出:“硕士生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外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这一时期硕士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把外语尤其是英语教学作为学习和研究相关专业的工具来培养,但培养的层面依然停留在与本科生外语学习类似的基本能力方面。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掌握和应用的培养开始与国际交流的迫切要求相关联。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指出:“要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把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具备国际化视野在当下已经成了研究生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本专业英文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运用英语参与学术研究的国际化交流的能力亦是新时期研究生英语培养过程中的首要任务。然而,许多高校包括浙江工商大学在内的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仍在沿用1992年的教学大纲,与众多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相比,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革新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一、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英语学术写作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不仅是中国学者是否能够走向世界和实现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基本素养,也成了衡量新时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浙江工商大学自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来,围绕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研究生,但是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改革不断推进,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不断加大,浙江工商大学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呈现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需求不断多元化的趋势。在浙江工商大学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尤其在非英语专业硕士生的学位英语课程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学评估体系尚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为了适应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和通过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浙江工商大学的研究生把第一学年英语学习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背诵英语单词、做英语试题等方面,而与专业研究相关的英语运用能力相对薄弱。许多硕士研究生不了解英文论文写作的基本规则,甚至写不好规范的英文论文摘要,更谈不上在学术会议上自信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不是他们缺乏研究能力或学术水平不够,而是其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薄弱和学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欠缺。在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培养专业精湛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如何改革英语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科专业国际化的需求,以及如何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以强化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乃为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鉴于此,为适应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形势,保障并提高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改革英语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科专业国际化的需求,探索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教学新模式,以及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以强化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是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研究和教学亟待实施的重要举措。

二、建构学术英语写作和学术交流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部(高级英语部),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需求出发,以研究学术英语写作理论为基础,以开展学术英语写作和学术交流模拟课堂作为双重导向,建构更加贴近浙江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的英语学习环境,从而完善和革新浙江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英语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技能。

为此,高级英语部采用了个案研究与调查问卷结合的方法,对浙江工商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对学术英语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寻找出适合浙江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的新教学模式。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由于经常需要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和撰写英文文献综述、摘要、报告或论文,甚至会与导师共同参加国际型学术交流会议,以培养语言基础能力的研究生综合英语教学的旧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相关需求。学生们期望英语教学能够适度地融入学术英语写作规范课程和学术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开展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同时,课题组对已实施和开展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和引进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最终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模式,即以结合建构主义中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为基础,把科技论文写作、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等纳入新的学位英语培养方案中。

在新的培养方案下,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在熟悉科技论文写作基本范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和利用文献材料进行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并在模拟国际会议的课堂背景下,全面锻炼学生学术英语交际和跨文化交流的技能。以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作为导向,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将以学术论文基本规范概述、个人展示、即席答辩、专业知识交流、会议主持和讨论等为主,针对性地进行英语实际运用的综合训练。

自2015年以来,高级英语部就实践性地开展了“3+1”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模式,即在综合英语(每周3课时)的基础上增加(每周1课时)学术英语写作、学科专业英语听力及记笔记的能力训练和会议英语等教学内容。新模式的教学评价模式以学术英语笔试和学术英语交流面试的形式开展,并对学生作为课后作业所提交的相关专业的学术报告、会议论文和摘要给出相应的意见与评价。

三、新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与效果

新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在课程中增设学术英语写作和学术交流环节来实施。

在学术英语写作方面,教师把学术英语基本规范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根据浙江工商大学具体的研究方向把英文论文分为标题、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引言、论文主体部分、结论和参考文献等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讲解、分析案例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和具体要求。并把浙江工商大学高级英语部参与编著的《研究生英语写作教程》的第二部分“学术写作”作为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中心和课后阅读材料。这一部分选取了典型的、基于实证或实验方法的相关英文论文案例,并配备了范例分析、写作建议和实用小贴士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文论文的基本写作规范。该教材把学术写作分为摘要与致谢、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结论、资料员引用和研究论文的发表,与英语学术论文的基本框架及论文发表的流程基本上保持一致。

在学术英语交流方面,教师在每周的英语教学中抽出1个学时来模拟学术会议讨论。教师按照每个班级的不同专业的研究方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讨论之前,教师让每个小组按照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出分工以便学生课后准备。在模拟会议中,首先让小组代表以本专业英语学术论文的前沿问题进行相关展示。之后,以随机点名的方式让其他小组成员对展示中的相关主题进行提问和讨论,教师则在讨论过程中进行主持和点评。由于研究生入学考试没有听力测试,浙江工商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听力能力相对薄弱,能听懂他人所说是自我表达之前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有鉴于此,我们把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朗文英语视听说教程》作为听力的辅助材料。该教材的听力内容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展开,虽然不是专业的学术英语讲座,但是所选话题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较高,也契合大部分学生的听力水平,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聆听讲座的兴趣与能力。教师在听、说过程中,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记笔记并在讲座之后回答讨论和问题。

通过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增长了学术论文写作基本规范的常识,还在对比研究和讨论中掌握了论文写作的具体思路,为将来撰写出兼具学术价值和理论视野、论证充分、体例完善的高水平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融入,培养了学生亲自体验、探索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既符合研究生的认知发展要求,也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潜能,从而切实提高研究生应该掌握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素养。结合模拟学术会议和聆听讲座视听教材的方式,学生以提升学术会议中的英文听说能力为目标,掌握了在讲座中记笔记的方法以及积极表达自己观点、立场的技能,为将来能够在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国际型会议中听懂他人观点并参与相关讨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对比学生多次提交的学术论文摘要,以及在模拟学术会议中的表现,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得到了普遍提升。

在高级英语部全体教师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以及选课学生的积极配合下,以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为导向的教学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我校研究生部等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以及开课学院相关导师的认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甚至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口语和词汇尚未达到交流的水平,且每个班级的学生学科背景不同,因而进一步完善这一教学新模式,提高其普适性,将是今后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工商大学硕士浙江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作品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暗调巴洛克之二》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作品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