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①

2019-12-27 11:02孙利荣郭宝才
关键词:硕士导向研究生

孙利荣 郭宝才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一、引 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海量数据的出现,统计学科变得越来越重要,再加上近年来的“大数据”概念深入人心,国内高校的统计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2020年,规模创出历史新高。2011年,统计学由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统计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到一个崭新水平。统计学的力量在于其无处不在的应用性(袁卫,2011),其生命力和发展动力在于它与其他学科间的密切联系性。另外,进入21世纪之后,特别是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社会各方面对统计学硕士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其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地方院校的统计人才培养现状,特别是统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尚有差距(刘强、赵荣荣,2017;祝志川、张国超,2018)。

二、现状分析

尽管各个地方院校不断地进行着统计学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改革和探索,但因师资力量、师资结构、传统思维等因素影响,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待探讨并加以改进。

(一)培养方向上“重单学科思维,轻多学科融合”

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后,特别是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尽管统计学科下设了5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众多(韩兆洲、李美洲,2007),但研究生人才培养仍存在口径过窄问题,大多数硕士都被束缚在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上,致使研究生视野不够宽阔,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课程体系上“重理论性教学,轻实践性应用”

传统统计学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过分注重理论研究,比如概率统计学就过分注重数学基础类课程的学习,以培养教学和科研的理论人才为主,这与当今对统计学硕士的要求相差较远。而从地方院校统计学研究生就业情况来看,以应用型的人才为主,即便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也只有极少数攻读博士学位。

(三)教学模式上“重知识的传授,轻创新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是主体,对学生知识灌输多、启发思维少,而研究生习惯于接受、掌握现成的知识,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种培养方式显然与社会的需求不能完美对接。

(四)理论教学上“重基础理论,轻学科前沿”

受师资所限,前沿性知识在地方院校统计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较低。目前的统计学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研究性、前沿性不够,有些课程内容没有反映出统计学学科领域内的一些最新知识和科研成果,尤其是一些反映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学科领域的热点、重点的研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前沿性的知识,很少能够及时地反映到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内容中。

这些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社会适应性不足。

三、建议与对策

(一)导师团队实务化

落实“走出去”和“请进来”两项教师队伍提升计划。“走出去”,通过跨学科培训课程、学术交流、跨学科项目研究等,形成“意识先导、项目驱动”的跨学科教师进修制度,以增强教师跨学科的育人能力。“请进来”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海内外人才,聘请实际从业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走入教学一线。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建立校内外导师双向交流的长效机制,健全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

(二)领域知识模块化

各高校教学师资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所学知识也是从理论到理论,实践经验不足。另外,大多地方院校对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过分强调理论成绩,而忽视应用能力培养。这导致统计学研究生领域知识欠缺,选择统计研究的主题时找不到实际问题的本质,给出的统计研究结论上升不到应有高度,产生不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针对这种现象,建议对背景领域知识进行模块化处理,与学校内部的现有学科结合,打造“统计+”课程体系。例如,“统计+金融”“统计+环境”“统计+电子商务”“统计+产业经济”等聚焦于应用领域需求的交叉课程模块。此种探索完全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要注重知行统一”的精神。

(三)统计方法系统化

因教学需要,知识在教学环节被分片化处理,缺乏从系统性的角度对统计学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行梳理和概括的“综合性课程”或训练环节。这导致统计方法之间不能融会贯通,面对实际问题时,方法选择能力不够。针对此种现象,建议梳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呈现中的各种统计方法,针对描述性方法和推断性方法进行深层次的整理,加强统计方法之间的连贯性,解决研究生对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的问题。

(四)实践平台个性化

研究生培养体系中课程设置强调课堂教学,实践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着眼于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用人单位对统计人才的差异化需求,建议构建“校内演练”与“校外实习”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校内演练”实践教学体系立足于共享共建的理念,整合校内资源,依托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等各类赛事开展实践教学。

“校外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分为“政府导向型”“企业导向型”和“研究机构导向型”三套。“政府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各政府机构实习基地,致力于学生实务、统筹管理等“学管结合”能力的培养;“企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各企业实习基地,致力于学生信息融合、转化等“学用结合”能力的培养;“研究机构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各科研院所实习基地,致力于学生知识体系构造、创新、迁移等“学研结合”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硕士导向研究生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