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高职与中职教育衔接的探索与实践

2020-01-07 08:08励聪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职业中职高职

励聪英

[摘           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了改变中等职业教育“终结性”“断头化”的现象,采用质性研究与实证研究,在分析国内外中高职衔接相关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以象山电大与技工学校合作项目为例,尝试开放教育高职与中职教育的衔接,通过注册入学、构建一体化课程、建立“双师型”教师共建共享机制、開展“岗位体验式”实践教学、完善学习评价方式等措施促进中高职的衔接与融合,以期为中职学生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关    键   词]  终身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28.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030-02

一、国内外中高职衔接研究现状及相关实践

(一)国外职业教育衔接现状

1.德国的“双元制”教育

德国在职业教育衔接方面较为出众,其职业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的目标紧密衔接,衔接机制以双元制为基础,在课程上实施核心阶梯式课程设置,阶梯式课程设置体系主要是指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分业课程、专长课程这三个递进上升的阶段,该课程体系的优势一是在于教学资源配置合理,二是可以保证职业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和一惯性。“双元制”的实质是工学交替结合的培训制度,以技工的专业实践活动为课程设置的核心,着重注意培养学员的操作能力和关键能力,是企业与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合作培养的一种模式,其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又有较强实践操作锻炼,是一种技术工人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2.英国的“国家资格框架(NQF)”

英国政府在2000年通过实施国家资格框架(NQF),其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在课程衔接上采用了中高职教学单元衔接机制,该机制把中高职课程融合统一后,共形成各层次按逻辑顺序由易到难的5个教学单元,中职教育涵盖前三个层次教学单元的教育,高职教育则完成后两个层次的教育[1],极大地降低了中高职课程的重复率,学分累计和换算体系也促进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无缝对接。

3.美国的中高职衔接

美国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以学分为基础进行,依照《卡尔·D.帕金斯法案IV》,中高等职业教育要通过沟通制订一致的教学大纲和目标,在教育内容上职业准备教育要与社区学院中的实用技术性课程相衔接,避免重复。同时采用课程模块化的机制,人才培养目标由综合性课程来实现,课程计划则分阶段实施[2]。

从国外各国对职业教育的衔接研究中不难看出,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已经融入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终身化趋势日益显现。各国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重视不同教育层次间教学内容的衔接,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建立适应学生升学和就业的课程衔接体系,保证职业教育的完整性。总而言之,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由原来多元化的实施体系向一体化体系转变,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和非全日制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国内职业教育衔接现状

职业教育包括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具有天然的联系和共同的思维,但因为培养层次不同,升学过程中受到严进宽出高考制度的限制以及传统学科专业思想的影响,中高职衔接陷入了片面“学制化”衔接的窘境,影响了衔接的有效性。

1.升学机制的限制性

目前国内的中高职衔接主要有三种模式:(1)成人高考模式,中职学生通过成人高考途径进入成人高校进行学习,此种模式可以解决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升学需要,但是升学过程中需要经过成人高考,使中职教育阶段必须重视基础文化课程,进而可能影响到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2)高职院校的对口招生,由于中高职在专业设置上的不同和招生人数的限制使借此升学的中职学生所占比例不多;(3)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这种模式可以优化课程体系,不过配套内容尚在逐步完善。

2.专业设置无法高效对接

多数学者认为职业教育衔接的基础是专业设置,但目前职业教育统一的专业目录还未形成,因此便难以实现精准对接。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具有随意性,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比高职院校多,调查发现70%的学生认为中职与高职在专业设置上有断裂、脱节的情况,升学时不易找到对口的专业,或者所学专业不能与职业岗位相吻合。

3.课程体系缺乏统一规划

由于中高职学校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交流,导致课程内容重复或者脱节,没有形成融会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弱化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专业知识与能力。另外由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引起的问题,也增加了课程衔接的复杂性,高职教育在课程开发上还无法做到兼顾。对此,曾小波提出以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分级分层培养为原则开发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课程。吕原君、陈琼则提出构建分层递进、纵横延伸、分类培养的中高职课程体系。

二、开放教育高职与中职教育衔接的相关举措

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为原则,着眼于贯通中、高职人才的成才和培养渠道,突出教学的连贯性和人才成长的可持续性,通过宽进严出学习制度的设计和创新,为学习者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成长路径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培养方式上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整体优化的原则,把课程的沟通作为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通过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制度(学分银行),打通中等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高职教育的沟通渠道,努力实现中高职两个层次课程的相互承接、合理分工、不重复浪费的有机结合状态。

(一)入学制度的衔接

在德国,不会设置统一的考试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当学生累计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或者具有高中毕业证书即可被职业学院招收,录取后即采用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学生首先需要到与院校有合作的企业签订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合同,然后再到相应职业学院注册入学。原则上来讲应用科技大学招收高中毕业生,但其更倾向于招收具有相当于高中毕业学力,且有两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的学员,采取申请入学的方式进行入学就读。开放教育在录取学生时采取注册入学制度,申请参加学习的学生无须经过国家层面的统一入学考试,只要获取高中、中专或技校毕业证书就能通过入学资格审核,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注册入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想学的专业,从而提供更方便、更灵活、更具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供学生选择学习,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一体化课程

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是职业教育衔接的关键,在设计衔接课程时中高职双方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延续性,以国家职业资格等级为参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职业能力分级分层培养的原则进行一体化设置。以五年制汽修高级工班课程设置为例,第1~4学期学习初中级工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础岗位能力为主,第4学期完成中级工考证,使学生具备首次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同时为后续高职学习做准备。第5~10学期主要学习專科层次内容及高级工考证内容,以技术技能教育为主,并兼顾学生升学本科的需求。在教学实施上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基础和就业方向选择专业课和专业延展课,并结合职业资格考证组织教学。

衔接过程中,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基于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立相应的终身学习账户,中高职双方协调统一按照科学合理的学分标准实施学分的积累与转换,并在职业技能资格与学历资格的基础上贯通建立完善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以此沟通衔接职业资格考证和学历教育之间的联系,建立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终身教育“立交桥”。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共建共享机制

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资源是师资队伍,其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起着关键作用。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衔接双方一面搭建中高职教师交流研讨平台,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导师制度,以衔接课程为载体,联合进行对口专业的教研活动,研讨教材使用、授课计划等,使教师熟悉各个教学环节的联系和要求。同时建立教师互聘机制,两校教师共同完成从中职到高职的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和交流,共同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围绕企业需要开展“岗位体验式”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方面衔接双方需要整合资源、集中财力,加大设备建设、实践教学设施方面的投入,形成可供中等职业教育、开放专科教育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共同探索一体化办学条件下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思路和实践教学新方法,并围绕企业需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以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实验室作为主平台,尝试进行“岗位体验式”教学,鼓励教师将典型的案例、研发的项目、企业的难题渗透课堂,采用“做中学、研中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解决企业生产实际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这种“岗位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完成创新发明项目32个,其中10个项目成功申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五)改革学习评价方式

体现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建立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方式是保证严出实施的基础。(1)学前评价,主要评判学生是否符合进入学习的基本要求,包括学习前的基础文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所处的学习环境等,帮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并确定为其提供的教育服务。(2)在线自我评价,让学生评判自己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并合理调整自己的学习。(3)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学习计划,实现预定学习目标。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时间、平时作业、实习实验报告、与他人交流配合的能力等。(4)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考试、毕业论文以及学习小组、实习实训单位,或用人单位对学生个人的评价。(5)发展性评价,包括对学生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自我完善信念、与他人合作能力等的评价。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衔接双方要按照评价要素与标准定期给予评价,并在完成学习计划后为学生规划一个更高的发展愿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三、结语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给其更大、更自由的选择空间,为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技术人才。因此中高职衔接既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终身教育理念,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延续性,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婷,王彦飞.中、英、德中高职教育衔接比较[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

[2]麦炜玲.终身教育视野下中职教育与成人高职教育衔接机制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7.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职业中职高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爱的职业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