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河北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0-01-07 08:08张琳琳宁雨霏王小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创河北传统

张琳琳 宁雨霏 王小国

[摘           要]  着眼于河北省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结合河北文化资源与高等教育现状,从高校教育中文化创意的融入与产业搭建阐述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河北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与措施。

[关    键   词]  文化创意产业;河北高校;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052-02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弘扬传统文化并已初见成效,从非遗传承到国学兴起,国家文化强国举措层出不穷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及文化创新。只有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内涵与风貌,并通过产业烘托,才能使其重新焕发生命力。在国家愈发重视文化传承、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规划》中将“加强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与“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智力支撑”列为发展主要目标与发展保障。

一、建设校内非遗专项课题组

高校想要为学生铺设学习传统文化的轨道,保证文创教育的践行质量,首先需要关注本校师资。从传统意义上来说,高等学校的师资力量是提高教学水平的第一要素,保证本校教师对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是高校开展文化创意教育的基础一步。

高校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在文化理论传承与传播上具备绝对的优势。高校应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教师依据自身专业和兴趣牵头科研课题申报与研究,并多层次为教师的科研创造条件,保障经费支持、场地与设备支持、鼓励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等。如美术与设计类专业老师,可主攻研究传统文化中的工艺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研究方向可细分为文化理论研究、文化传承研究、工艺研究、现代化发展、文创产品开发等具体方面。学校还可以根据政府政策建立完整完善的奖励机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研究为主,对传统文化进行定向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丰富非遗项目的基础理论,赋予非遗文化理论系统性与权威性,也使其更加适应现代高校教育系统的教学模式,进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消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效率。

河北是文化大省,文化种类繁多,文物数量居全国前列,具有深厚的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文化创意产业基础。河北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种类多样的工艺美术,如河北四大名窑陶瓷(邢窑、定窑、磁州窑、井陉窑)、衡水内画、武强年画、蔚县剪纸、定州缂丝、藁城宮灯、井陉拉花、魏县花布,等等;还有深厚的文化遗存,如正定古城、赵州桥、毗卢寺、邯郸古城文化、响堂山石窟、避暑山庄、长城文化带、太行山古村落等,都具有课题研究价值,都可以成为河北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与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接口。将河北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入高校教育,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使教育与社会结合、教育与实践结合的理想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以学分或其他奖励性方式鼓励学生加入课题组,发挥学生自身专业能力与思维优势,在传统文化的研究中以更现代的眼光发现其可与现代生活融合的契合点,帮助课题组以新角度、新眼光审视传统文化内涵,找到新的研究方向及后续创意切入点。另外,课题组相关研究形成的一系列学术成果,如实物作品、文创产品、文创项目、展览、课题研究报告、论文、著作等,将成为后续文化创意的理论基础,最终转化成为文创产品或艺术成果。

二、大师工作室技术加持

在建立校内非遗专项课题组的同时,邀请国家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优秀手工艺人或对文化具有深度研究的各类专家学者进入高校设立大师工作室,主持工作室的文化传承、文创研发与教学工作。河北丰富的文化遗产环境下有着数量可观的传承人与大师级专家,这些专家与大师都是高等院校大师工作室的优秀人选,他们不仅可以在文化研究方面为学校提供权威专业与学术保障,还可以在技艺传承方面给予学校文化产业发展以有力的支持。

院校可以结合自身文化研究的方向优先选择本地区该领域的“大师”进入校园开设工作室,确保专项研究资金支持、设备设施支持、政策支持等,定期在校内开展文化讲座或传统手工艺体验课并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鼓励有课题需要的老师及对传统手工艺感兴趣的学生加入。鉴于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的特殊性,及其绝大多数处于传承青黄不接的情况考虑,邀请传统文化大师来校建立工作室,不仅可以直接拓宽文化传承人的受众面,还可以根据其艺术特性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为将来其面向社会进行广泛传播做好基础建设。一方面帮助专业工作室完善传统手工艺课程系统,使其适应现代教育;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在校教师课题研究的宽度与深度,拓展在校教师的知识层面与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被称之为“遗产”,或是在文化传承的方式方法,或是技艺传承出现了问题或断代,使之成为仅有少数人才得以窥之全貌的特殊存在。邀请校外大师来校建立工作室,不仅是在校内再现传统文化,给予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更是为河北文化整理提供权威见证、提高校内文化科研效率、为文化创意提供技术支持的必要一步。

在高校未来定向文化创意研究并实现产业化的道路上,大师工作室有能力为文创团队提供专业的工艺与技术支持,指导团队创意路线,帮助团队实现创意,形成文化产品实物,为未来河北文创产品市场形成与拓展提供先决条件。

三、传统文化进入专业课堂

大学想要做好文创,一方面要巩固传统文化在校内的根基,并广撒创意之种,让学生广泛参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中。如,河北蔚县剪纸、磁州窑陶瓷等基础操作简单、教学成本可控的传统手工艺,都是高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好选择。将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高校的专业课程,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与学生的思维优势,不仅能丰富高校课程体系,形成特色课堂,达到使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目标,还能直观地提升传统文化或手工艺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播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与受众范围,同时又使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新思想产生碰撞,迸发出创意的火花,降低文化创意成本,提高创意效率,丰富创意形式,促进文创产品多样化。

另一方面,可以将传统文化课程与高校专业结合,并根据不同专业的学习目的调整课程设置与方向。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在前期课程中增设传统文化赏析与体验课程,在设计课程中加强以河北本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内容;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可在前期课程中加强传统服装染织文化等介绍,在设计课程中强化服装、饰品、日用织物等的文创研发;家具设计专业在前期课程中增加古典文化与古典家具赏析等课程,在设计课程中可开发具有当代气息的木作工艺与相关产品,相关专业还可以开设雕刻、刺绣、陶艺等公共手工艺课程。让学生全方位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增强爱国情怀,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还可以使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创造思维,运用现代手段加以表达,最终形成文化创意,达到文化传承的创新目的。

四、校内文化创意产业园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要“形成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园区”。高校内建设创意文化产业园区,不仅可以聚集校内创新创业人才,而且可以提升校内文化创新氛围,还是高校面向社会的窗口,可以树立高校对外宣传形象。在此基础上开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大学生就业的良好体验平台,明确就业创业的文化创意性质,聚集兼具创业头脑与文化创意想法的新鲜血液,形成高校创意阶层,是高校探寻市场风向,发掘成熟创意的不二选择。同时,高校内创建文创产业园,是将河北文化传承带入良性循环、培养高素质传承人、实现技术传承与创新的理想途径。

想要使文化创意产业化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关键,文化的传承与创意是基础,产业化则是推广文化的重要一步。开设高校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定向鼓励具有文化创意想法学生入驻,与课题组及大师工作室对接,一方面有利于整合河北文化资源,从文化及创意角度辅导学生,帮助学生实现文化创意创业的梦想;另一方面,从市场与商业的角度检验学生的想法,在指导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得到启发,接触市场,找准最适合当前发展条件的定位与方向,节省前期投入成本,提高产业化成功几率。

五、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趋势已逐步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发展。河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传承任务也愈显艰巨。高校作为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大学生作为最有责任与义务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群体,努力提高文化教育质量、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文化创新与推广、助力国家文化事业,责无旁贷。

催生文化创意产业靠的是国家的兴盛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支持,但追其本质,仍旧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找到的一种生存方式,使文化内核得以传承。所有针对传统文化提出的研究方法与传播方式,本质都是为了使历经千年的中华文化在现代环境下得以传承。认清这一目标,就不难发现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僅要专注过去,融入现在,还要着眼未来。在规整传统文化使其系统化权威化的同时,不断突破已有的,创造未来的,才能赋予文化更高的生命力,才可称之为“传承”。

参考文献:

张晶晶.高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8):64-65.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文创河北传统
刘力萍文创作品
文创雪糕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铧芯文创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梁丛
孙婷婷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