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CK框架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分析

2020-01-07 08:08陈冰孟军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法学科高职

陈冰 孟军霞

[摘           要]  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结合TPACK框架理论,对HN省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增强信息技术整合的意识、提高信息化素养、加强信息化教学培训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为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能力;TPACK框架;高职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066-02

一、TPACK框架模型

TPACK框架(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是美国学者 Mishra 和 Koehler在2005年提出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由技术知识(TK)、教学法知识(PK)和学科知识(CK)三类知识要素和四类复合要素学科教学法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 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组成,框架中强调技术、教学法和学科知识的融合、实践与动态发展[1]。这一框架理论目前得到国际高度认可,认为是描述信息化时代教师知识结构合理的理论模型。在该框架中,TK是技术知识,是教师发展职业能力的必备条件之一,符合国家信息化教学推广理念,与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相一致。作为高职院校主力军的教师既要掌握充分的职业技术知识,也要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2]。

二、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

1.问卷的设计。为充分了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设计制作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结构。从信息化角度出发,本文提出的调查提纲包括六个指标:从TPACK框架中抽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信息化技术(TK)8项、信息化教学知识(TPK)5项、信息化学科知识(TCK)5项、信息化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4项四个复合要素指标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认知与态度6项、信息化教学反思能力3项两个指标。

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参赛教师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中确定的信息化教学“核心人群”中的HN省内11所高职院校教师为主体调研对象,男女教师分别占56.3%和43.7%;教龄5年以下、6~15年、16~25年、25年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25.1%、35.9%、28.6%、10.3%;职称方面,助教、中级、副高分别占32.6%、47.3%、20.1%;任教类别方面,文化基础课28%、专业平台课39.4%、专业基础课32.6%。采用网络问卷星和纸质两种填写方式,发放问卷104份,收回101份,有效问卷97份,回收率是97.1%,有效率是93.3%。之后对同意参与访谈的部分“核心人群”进行质性深度访谈,认真听取记录他们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看法、建议和意见。

(二)调查统计与分析

1.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认知和态度。教师具有强烈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认识,这是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驱动力,也是教师教学发展的原动力;对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11%的高职教师看法不一致,访谈中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中播放动画、视频,搜资料等浪费时间,过度关注技术;有83%的教师自觉关注教学软件,这将为信息化教学提供支持;67%的教师有意识地了解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尚有33%的教师对此没有主动意识,究其原因在于有些教师依然依赖传统授课模式,这一部分教师应改变教学认知和学生认知,改变教学模式,以适应教学和学生的双重变化。

2.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知识(TK)。结果显示,8个二级指标中,教师对常见常用的搜索引擎搜狗、百度、谷歌,社交软件微信、QQ等,Office中Word、PPT等自带的常规办公软件都颇为熟悉,运用信息化技术投影、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一体机课堂授课的效果一般,对图像、视频制作处理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掌握运用很好、较好分别占35.1%、30.2%,教师对云存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等的使用率偏低。

3.高职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情况。统计结果表明,教师完全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占22.7%,完全具备根据教学内容基于雨课堂、慕课、蓝墨翻转课堂等模式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占27.6%,完全具备解决信息化课堂突发事件能力的占12.9%,完全具备利用信息化知识进行授课内容总结评价能力的占10.5%,完全具备利用新技术进行创新性学习能力的仅占4.5%。由以上数据可知,教师基本能够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授课,利用信息化解决突发事件和总结评价的能力还很欠缺。

4.高职教师具备信息化学科能力情况。中高职教师完全具备学术搜索、信息通信、交流合作、资源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电子化备课的占比例57.3%,完全具备掌握专业学科教學软件的占45.8%,由此可见,教师信息化备课、制作PPT、专业学科软件进行教学已经较为普遍;完全具备专业信息化资源进行取舍、对数字专业资源的优劣进行专业评价、使用网络平台或教学资源库等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分别占比例21.6%、26.1%、23.5%,说明教师基本能够进行信息化资源的选择与取舍评价,能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施教,在这些方面多数教师尚需发挥主动性,自我提升信息化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5.高职教师信息化学科教学能力情况。统计结果可知,高职教师基本不具备掌握信息化技术与学科知识教学法整合的仅占14%,说明多数教师理论上理解掌握三者的整合;完全具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资源分类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技术教学改革的分别占12.2%、4.7%、14.6%,这说明教师不能真正使信息技术“活”起来,不能把它融合到学科教学中,理论融合和教学实践融合还有较大的距离。

6.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反思情况。由下表可知,高职教师对课堂上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延伸拓宽知识面这两个方面反思能力较差的占2.8%、8.7%,说明教师有意愿把信息技术动态地融合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但教师利用教学信息化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这一方面反思能力较差,占47.5%,说明高职教师这方面的反思意识较为薄弱,应该加强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反思。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认知与态度较好,有意愿掌握信息技术,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的环节中,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意识偏弱。多数教师掌握并很好地运用基础性信息技术,对高级软件应用相对较差,网络教学平台和专业信息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具备运用信息技术施教,但教学方法及模式较为单一,不能够基于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灵活实施信息化教学。教师具有信息化教学的反思能力,但还需加大反思的力度加强和深度。

(二)建议

1.高职教师增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整合的意识。调查的结果说明多数教师具有掌握新技术并将之与教学法、学科内容整合的意识,但整合的水平有限,对信息化教学还处于认识与应用的初级阶段。教师需深刻理解整合技术与教学的重要性,深度整合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TK、CK、PK,还需具备整合的能力。教师不仅具有设计开发和加工管理教学资源的认知,还需具有整合开放的外部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的意识,形成内外联合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整合生态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素养。

2.自我发展,提高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涵盖TPACK框架理论中的TCK-信息化专业能力,TPK-信息化教学法能力,TK-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合TK、CK、PK的TPACK信息化学科教学能力,具有覆盖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新颖先进、精彩饱满吸引学习者的特点。信息化教学中,需做到观念、内容、模式、技术、组织、环境、评价等一系列因素的信息化,教师不仅仅能够操作计算机、本专业教学软件,还需信息技术与课程密切有机结合,既要基于课程、技术,又要超越,发挥二者相结合的优势,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3.加强信息化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访谈时部分教师提到学校组织了一系列信息化教学培训,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教师培训仍延续传统培训模式。因此建议教师培训应分层次培训,根据教师所在专业学科、教龄等影响因素组织分层次分批次培训,发挥“协同小组”骨干教师的积极帮带作用,带动年轻教师,帮助年長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晓丽.TPACK框架下体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2]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6(6):57-56.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教学法学科高职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超学科”来啦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