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色彩教学

2020-01-07 08:08杨渊默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草堂光线古诗词

杨渊默

[摘           要]  古诗词中的颜色是作者展现情感的媒介之一。主要将诗词中的颜色分为两类:单色运用及双色彩(或多色)的搭配运用,并研究其构成的各种美学意象,探讨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将颜色的审美体系与作者的情感态度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

[关    键   词]  古诗词教学;色彩教学;美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116-02

一、引言

颜色与语言交错的美,是我国古代诗歌文字一向强调的“兴发感应”,早在《诗经》中,就有“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的色彩冲击。颜色,就是在作者心中涌起的与外物的巨大感应,当心灵与外界世界交互融合后,就有了诗人笔下颜色绚美的境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師如果能抓住色彩的美学教育,将学生眼前的黑白色文字转化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面,不仅能让学生领悟诗词中用词之精妙、意韵之悠长,让空灵玄妙的美学理论落在实处,具体真切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教学更有助于学生把握诗词主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创作时复杂而丰盈的情感。

二、古诗词中的色彩运用

(一)古诗词中单色的运用

在古诗词中,最能表现视觉的感官感受者,是以色彩为修饰语的意象,诗词中多得不胜枚举,比如王安石的《定林所居》中“溪山却在白云间”一句,晴日中的云朵本就为白色,再以“白”来修饰,使我们的视觉感官上加强了“白”的印象,“白”字消尽了烟火气,明净而恬淡,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溪鸟山花共我闲”的“闲情”来。一个“白”字让悠闲之趣、宁静之美跃然纸上。

有的诗词中,营造意境所运用的词语,虽然字义上不带有色彩的含义,但因为这些意象或代表色彩鲜明的花草树木,或代表不同的节气时令,仍给人以色彩的视觉效果。比如谢眺的《望三湖》中“葳蕤向春秀,芸黄共秋色”中的“葳蕤”一词,原是形容草木茂盛的字眼,用在此处,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绿意,深绿浅绿之中,是春天的一派生机。又如杜甫《蜀相》中的“森森”一词,原诗首联采用设问的方式起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森森”一词,虽无确切的颜色来形容,但它的“高大茂密”之意,生动地展现出武侯祠外的柏树伟岸苍劲的特点,立刻给诗句绘上了葱郁的深绿色,画面中氤氲着静谧与肃穆,恰如此刻诗人的心情。而这高大挺拔、葱葱苍苍的柏树不正是诸葛亮高大正直人格的写照吗?再如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东坡》,首句“雨洗东坡月色清”,一个“清”字,看似无色,实则写尽了当时景色的特点,将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大雨过后,万物洗涤一新,这个“清”是珠水的晶莹之色,是澄澈夜空的深青色,是无尘东坡洗刷一新的洁净之色。当然,更是月光的皎洁与清朗之色,这样的僻冈幽坡,一天月色,万物澄明静好,确实担得起一个“清”字。下一句“市人行尽野人行”的“野人”,守志僻处,自足于怀,就应行在这清明一新的夜色中啊。一个“清”字将“野人”的自得与自矜放于一个浑然朗阔的境界中,情景合一,耐人寻味。

(二)古诗词中多色彩的运用

将两种或多种颜色搭配,是常见于古诗词的写作方法之一。本篇以两种颜色为例,研讨它们的相互作用。

1.比较接近的颜色相衬相补,如青山绿水、黄鹂白鹭等,使画面达到和谐统一之美,与诗人的情致合二为一。刘禹锡的《秋词·其二》中的“数树深红出浅黄”写了“深红”与“浅黄”二色,它们都属于暖色系,它们的背景是“山明水净夜来霜”,明净清白的山水之中,“红”是“深红”,并不过分浓艳,“黄”是“浅黄”,也并不热烈张扬。这“深红”与“浅黄”都是秋风点染于山林的颜色,也是作者目之所及的颜色,它们相辅相成,深红中有几处明丽的浅黄,浅黄也点缀着漫山的深红,它们温暖却也明净,美丽却也闲淡,这是秋天的高雅情韵,不正是作者高洁的志向吗?

2.像素差异比较大的两色,在视觉上可以产生鲜明的对比,比如青蔼丹英、翠壁红泉等,这种对比不仅会造成视觉上的冲击,使画面具有强烈的张力,也更有助于表达诗人丰富的景中之情。白居易的《暮江吟》中,一句“半江瑟瑟半江红”让颜色的对比达到了极致。首句“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将夕阳西下,光线平直照射江面的背景展示出来,与此同时,这个平缓的、柔和的、安闲的“铺”字也将下文中光线形成光影色彩的无数可能做了高妙的铺垫。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将颜色的对比写到了极致。首先,瑟瑟本是宝石名,实为碧色,“瑟瑟”既写出了当残阳平铺水中,受光少的那部分江水呈现出江水本身的深碧色,又写出了江水因细波粼粼而闪着光亮的“如宝石般”的光泽。“深碧”与后半句的“红”形成了互补色一深遂透一浓烈艳红,两个“半江”更是让这种色彩的对比错落有致,将瞬间的光影变化工微入画,令人惊叹。此外,“瑟瑟”还有凉寒之貌,萧索之意,如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沔水上》有云:“气萧萧以瑟瑟,风飕飕而飗飗。”刘希夷也在诗《捣衣篇》中吟出:“秋天瑟瑟夜漫漫。”此处“瑟瑟”与“红”的对比,也是“萧索寂寥”与“欣喜热闹”的对比。细细品味诗人此刻的心境: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的白居易,在牛李党激烈的争斗中,尝尽了朝官的难言滋味,此时外任,是“苦涩寒凉”中的“轻松愉悦”,不正是“瑟瑟”与“红”的真实写照吗?夕阳西沉的江边,本是极平常的景致,诗人惜墨如金,仅用“瑟瑟”与“红”的颜色对比,便将残阳碧波的交辉与自己的心境结合,绘声绘色绘情,无怪乎清代王士祯在《唐人万首绝句》中评云:“丽绝韵绝。”

“红”与“绿”的对比,如此令人惊艳,而“红”与“绿”的反衬,又是另一番意韵了。王维对于颜色的把握更是信手拈来。如《山中》这首诗:“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全诗无一句写“秋”,但“白石出”“红叶稀”即让读者感受到了濃浓的秋的气息,最后一句“空翠湿人衣”的“湿”字来得最妙,明明“山路无雨”,那是什么浸湿了行人的衣裳?作者云是“翠”色,那苍翠的山色,本是空明,又如何能浸湿人的衣裳?我们还是要回首前文提到的稀疏的“红”叶,红叶是温暖的、明亮的、浓郁的,而红叶如此稀稀落落,它的背景即是满山满谷的“浓翠”。“红”越稀少,“翠”就越满溢,“白石出”渗透出的“秋寒”,让这“翠”愈发“蓊郁苍美”,而又因“红”的具体,“苍翠的山色”作为背景就愈发“空明”。“空翠”不会湿衣,但在“红叶稀”的陪衬下,它翠得那样浓、那样寒,让整个空气都充满了翠色,“湿”就是这“翠”似真似幻的表现啊。

3.钱钟书先生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诗文里数目有“虚数”和“实数”之分,这种重要的修辞方法可以推广到数目以外。譬如颜色,诗人描述事物,往往写得仿佛有两三种颜色在配合或打架,仔细推究,才知有些颜色是假的,诗文里的颜色也有“虚”“实”之分。钱先生举了苏轼“红”“翠”合用的名句,“一朵妖红翠欲流”,原来“翠”不是指绿色,而是“乃鲜明貌,非色也”。

的确,除前文提到的诗词外,“红”与“翠”能营造出如杜甫《狂夫》中的“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的娟净之美,也有柳永“满目败红衰翠”的凄怆之境,还有便如苏轼这句“一朵妖红翠欲流”——“翠”在此地“虚有其表”,但也并非虚设,若没有这个“翠”,红得既不灿烂也不娇艳,“红”也立刻黯然失色了。

这种用一个颜色陪衬另一个颜色的方法,在李商隐的诗中也出现过。“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风雨》),青楼原指帝王之居,但在这句诗中,“青”却强烈地衬托着“黄叶”的“枯黄”——近处的黄叶,在风中雨中飘摇、瑟瑟,不知所去所归,而它的背后,那大片大片虚化的背景是用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这种虚虚实实、模模糊糊的“青”,增强了天地空间的距离感,它们疏远冷落着这片本已凋衰、更饱受风雨摧残的黄叶。

4.诗词中,还有一种色彩搭配的技巧,是通过语言来勾勒光线的明暗影像,恰如中国古代的水墨画,不重色彩的还原拟真,而是通过光影的变化来渲染气氛,从而塑造作品。比如,杜甫的《堂成》,该诗主要写了草堂和周围景物以及诗人暂居草堂的那种喜悦心情,首联“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直笔叙事:草堂用白茅盖成,背向城郭,坐落在沿江大路上俯瞰郊野的青葱景色。“白”与“青”也以简洁之笔为草堂的周围环境注入了颜色——青翠的郊野、白雅的草堂。颔联“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写草堂竹木之佳,语有倒装,原意应为:桤林之叶,碍日吟风,笼竹之梢,和烟滴露。“碍日吟风”四字,看似无色,但光线的变化却动人而富有意韵,“碍日”指树叶遮蔽日光,环境光线变暗,但并不是压抑的黑,“吟风”一词,让暮春时节的清风穿梭于这“碍日桤林”之中,我们能够想象:高大的桤林,枝叶茂盛,遮住了阳光,树林中的光线是斑驳的光影,清风轻拂树的枝丫,叶子相互摩擦,似发出轻轻的低吟之声。这“碍日”一词形容出的光线斑驳,再现了草堂的清幽与安谧。而“滴露梢”一词,在幽暗的光线后,紧掇以晶莹的徐徐滴落的“露珠”,露珠闪着光芒,明亮极了。这一暗一亮的对比,让草堂的幽静之中,又透着生机与活力。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杜甫在饱尝颠沛流离之后,暂得一栖身之所,那种隐隐的忧愁与眼前的喜悦相交织的微妙的矛盾心理,在这“碍日林”与“滴露梢”中微微地透露出来。

三、结束语

色彩的运用,在作者巧妙的构思下,不仅传递出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画面,更是满载着诗人丰沛的感情,传达着古诗词的悠悠意韵。在教学中,抓住色彩的意象,结合作者创作时的情境,让学生更能深入理解作者笔下的一景一情,从而更加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致,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钱钟书.七缀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草堂光线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遣怀
猜诗词
拜谒杜甫草堂
光线
由对立走向友善
《泰囧》被告 光线市值蒸发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