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手机,翻转高校思政课堂

2020-01-07 08:08张文娟周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政课堂教育

张文娟 周吕

[摘           要]  现如今手机已然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手机这一通讯工具的优势,将其巧妙地运用到高校思政课堂,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以有效加强思政课堂的互动性和有效性,更新思政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更好地顺应“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改革的潮流,这将是极其有意义的探索。

[关    键   词]  手机媒体;高校;思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118-02

一、前言

在新媒体时代,手机发展迅猛,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用户主体,利用手机进行学习生活已司空见惯,高校教师可顺应时代潮流,认识到手机与教学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将手机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堂,并不意味着每堂课师生都要用手机进行教学,而是根据教学需求,恰当、适时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创新翻转课堂,以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进行思政教育,弥补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的不足,丰富相关教学方法理论,解决思政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玩手机现象严重、课堂枯燥等问题,最终达到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的目的,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二、手机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堂的意义

绝大多数高校教师采用传统的思政课堂模式,存在课堂效率低、互动性较差、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提倡现代教育技术化、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应该顺应信息化潮流,大胆地引进新媒体,恰当地将手机与思政课堂巧妙融合,其必要性及意义分析如下。

(一)有效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难题

通过笔者的观察,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政课相较专业课,是一门“副科”,在课上养成开小差、打瞌睡等不良习惯,且不少学生玩起了手机,在手机上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如线上聊天、浏览娱乐网页等。面对上课玩手机这一“痛点”,思政教师不能放任不管。如果教师能够采用手机授课,通过用某些交互式软件如雨课堂、课堂派等,通过实时监控,掌握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情况,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過手机参与课堂学习,参与同老师的互动,将淡化学生课堂上用手机从事无关内容的动机。

(二)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高校教师在备课时,可通过手机浏览网页,或通过手机某些客户端如百度文库、人民日报等,获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堂吸引力。其次,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利用手机开启授课模式,将案例和话题引入课堂,摆脱只讲教材内容的局限,让学生就某个教材相关的话题进行“头脑风暴”,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最后,在上完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及时发送课后思考话题,布置思修相关研修工作,推送最新的思政热点关注话题,学生通过手机获取信息后并广泛学习,有效开阔了视野。

(三)搭建起师生互动的良好平台

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在使用智能手机,且手机已然不仅仅是通讯工具,还可以实现实时对讲、视频、在线课堂等功能,只需要联网就可以。现今大多数校园网络覆盖率较高,学生手机流量不限量等为手机与思政课堂相结合提供了保障和条件。教师通过手机进行教学,互动性较强,这是传统思政课堂难以企及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新型智慧教学,共同进入某个平台,开启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在线调查和测试并统计、参与话题讨论并及时点评等功能,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让全员学生参与到思政课堂上来。在评价环节中,也可以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具互动性和过程性。运用手机呈现的数据,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并根据学生的互动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及时指导。

三、巧用手机,翻转高校思政课堂的对策建议

许多高校思政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还是采用传统的理论说教形式,有的甚至没有采用课件,照本宣科,形式僵化,难以达到教学效果。作为新媒体时代下成长起来的教师,必须要转变工作思维,重新诠释手机这一工具对于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重要作用,创新课堂教学和传播模式。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建议对策如下。

(一)开启手机授课模式,从内容和手段上提高效率

雨课堂、课堂派等新型智慧教育手机软件,重新解构和革新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灵活的学习,课后进行资料获取和作业练习,也可以采用课堂在线授课模式,限时让学生利用手机课上测验,其中弹幕、随机点名等功能实现了新颖的师生互动,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思政教师在台上操纵手机或电脑,学生在台下看思政课件、限时完成当堂作业,整个过程形成良性循环,满足了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是教学手段的革新。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利用手机课堂模式,挣脱教材体系的束缚,使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和拓展性,当堂在线上展示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案例,梳理好知识体系,将理论性较强的思政内容通过课前的备课、课堂上对信息的灵活处理,转变为学生听得懂、乐于参与的、容易理解的知识内容,让思政课堂“接地气”。教师还可以通过手机软件的强大功能,将零散的知识利用知识导图的形式整体化、形象化,或用手机调查的功能,让学生就某一要解决的思政难点、重点进行情况摸底了解,最大化地运用手机这一便捷工具,让课堂更加富有生机和效率。总之,网络环境是广阔无垠的,海量的思政资源完全可以应用到课堂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手机的技术优势,将学术圈、社会圈、学生圈等的壁垒打破,挖掘热点和重点知识并与学生共享,通过对理论和案例的解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展现思政教育的独特魅力,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互动性和吸引力,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堂。

(二)课后利用手机扩大思政知识传播

思政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理论知识,而是将课堂所学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满足他们成长成才的需要。因此,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利用好手机这一工具,重视思政文化的育人功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某些软件的直播功能开展思政案例的宣讲,让大学生在闲暇时间就案例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又如定期推送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的正能量视频,或是抖音官方发布的值得大学生关注的视频,以图文并茂、声像一体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动态,提升对社会实践的关注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再如让学生下载手机报、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规定他们浏览新闻资讯,就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与同学之间相互探讨,在思修课上课之前进行观点的分享,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和成长……教师还可以建议学校在公众号发布相关的新闻,包括对我国领导人重要讲话、重大方针政策的解读、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的报道、正能量视频的传播等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使用手机时,会接收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思政教育信息,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手机媒体的优势,把握传播的度,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方式,让手机成为提高大学生素养最佳的教育载体。

(三)建立课堂手机管理制度

高校大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增强,但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重但由于涉世未深,对手机的自主掌控能力较弱。基于此,思政教师应该在班里统一手机使用制度,正确引导学生规范使用手机。

根据教学需要,如果教师不使用手机听课模式,那么应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要求学生将手机开启静音模式,放至手机袋、讲台上。当然,课堂上手机使用管理也需要辅导员、教务处等部门的联合,多方面多层次地推出管理新机制,发挥手机的作用;如果教师需要学生用手机,教师应该通过手机上的平台进行考勤签到并统计,对未进入线上课堂的学生进行提醒;在上课时教师也要及时通过软件数据显示监控学生学习情况,如果发现退出软件,用手机进行与课堂无关的事项,应及时提出批评和纠正;在布置课后任务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手机平台了解、检测和统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量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可进行相关的处理。教师最好能够在班级形成明文规定,让手机成为学生学习思政知识有效、有利的工具。

(四)提高师生利用手机学习的媒介素养

手机承载着海量信息资源,教师要进行筛选甄别才能引进思政课堂,学生要合理运用手机服务于自身思政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提高师生在运用手机学习过程中的媒介素养,尤其是学生,对手机呈现的信息判断能力较弱,很容易被某些网络谣言、假新闻等迷惑,甚至对虚假信息进行转发,不能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和结果,有的甚至参与到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的行列中,这违背了利用手机开展思政知识学习的初衷。

建议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利用好手机进行课堂学习,为手机学习知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交流氛围。同时,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思政教学效率的关键,新媒体技术和信息化运用于课堂对每个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转变和更新理念,积极参与课程的信息化改革,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利用手机与学生形成良性的双向交流和互动,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总之,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端正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态度,主动夯实和提升信息化素养和媒介素养,提高对手机的使用和控制能力,探索手机与思政课堂结合的新路径,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手机已成为高校校园师生群体的用户主体,高校教师必须重视手机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和教学改革中的利弊,恰当运用手机进行高校思政教育,这已是时代使然,如果运用得當,可以拓宽思政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生机。基于此,我们思政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加强手机媒体运用于思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使思政教育行之有效,推动高校思政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思政工作者应该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好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开展思政知识的学习,以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萍,马菲菲.“互联网+”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路径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42-44.

[2]姬立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82-85.

[3]王倩.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8):45.

[4]汪莙霞.“互联网+”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的路径探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2(4):93-96.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思政课堂教育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欢乐的课堂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写字大课堂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