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语言的对比研究

2020-01-07 08:08李银平胡翠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汉语

李银平 胡翠

[摘           要]  教师在课堂上所选用的教学语言,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主要通过研究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小学课堂上选择不同的教学语言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得出要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选择不同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并且要多种教学语言相互配合、相互影响,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教学语言;教学效果;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140-02

语言是教师的职业工具,教师的语言能力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1]。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教学语言的使用和掌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绩。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是教育的第一颗纽扣,小学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小学的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就我国西部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小学而言,教学语言包括方言、汉语方言和普通话三种语言,而教学语言的选择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十分重要,这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民族语问题,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很明显。那对于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的小学要如何选择教学语言呢?通过调研和寻访胡海城①老师,结合笔者实际调研结果和自身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教育工作时,选择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民族语和普通话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在学生不能充分接受和理解的时候,要以民族语为主,帮助学生去理解新知识。

一、课堂上教学语言使用的情况

在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的小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语言有三种,即普通话、汉语方言和民族语,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来选择恰当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所以教学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要同时掌握当地汉语方言和民族语。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将用民族语所掌握的知识转换为汉语知识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将民族语所掌握知识转化为汉语知识,那将影响后面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学生就完全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和正常的教学安排,学生一级跟不上一级,知识模块出现断裂,成绩便无法提高。甚至无法理解一些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事物,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越来越差,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学生开始自卑,最后辍学。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的孩子成绩始终不是很好,很大程度上和这些有关,所以教学语言的选择对整个教学是否成功有着决定性的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大板登小学教师在教学时教学语言的使用情况,从纵向来看,一年級主要是使用民族语结合汉语教学,在解释如何去发音时全部用傈僳语,让学生理解和知道读法后,用汉语读出来,以这样的结合方式教学,包括一些翻译,教师为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全用傈僳语翻译后再用汉语复述,二年级和三年级稍微多加了一些普通话进行教学,如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四、五、六高年级基本都慢慢转为普通话教学,只有在遇到一些很难以理解的概念时,借助傈僳语或者汉语方言进行解释。所以,教学语言的使用具有一定趋势,低年级几乎不能直接认识和理解汉语,教师在教学时选择的语言是大致80%的民族语、10%的汉语方言和10%的普通话,年级越往上,民族语的使用越来越少,汉语方言和汉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到六年级时,学生基本是10%的民族语、30%的汉语方言和60%的普通话进行课堂教学。从横向来看,各个学科语言使用的情况也不同,文科类的课程教学主要使用汉语较多,除了部分难以理解的词汇或者概念用傈僳语解释,理科类则主要偏向学会思维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就用傈僳语教学,配合汉语方言来进行教学,语言的选择为文科类30%民族语、20%汉语方言和50%普通话,理科类为50%民族语、20%汉语方言和30%普通话进行教学,这就是大板登小学课堂上教学语言使用的情况,也是很多西部少数民族边远山区课堂上教学语言使用的情况。

二、教学语言的对比研究

一个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会根据学习目标和新知识的重难点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教学语言进行讲课,这就是老教师最难得的教学经验之一。教学语言的选择对课堂是何等的重要,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课堂教学来分析,包括新老教师对同年级学生的教学对比,来体现出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一)学科门类中使用教学语言的对比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同的学科门类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作用是不同的,文史类学科着力培育学生掌握和运用国家语言文字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能力及思想道德修养等。在这类学科的学习时,假如一味地使用以民族语教学为主,再稍稍结合一点汉语的教学是不对的,但假如摒弃了民族语,完全使用汉语教学,那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好的,教育的主旨也将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在不同年级段,文史类学科要怎样结合民族语和汉语进行教学,成为新教师的一大难题,就拿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和五年级的语文课来比较。一年级的学生,虽然经过学前班②的教育,但是,学前班除了教师在课堂上教汉语外,孩子们在课间或者放学后使用的都是民族语,所有学前班汉语教育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真正到一年级,从拼读声母开始,在教师严格的要求后,才对汉语学习认真起来,教师一边用民族语解释怎么发音、能拼出什么样的词,结合孩子们在学前班学的和电视、手机上随时听到的词,一边用汉语带读,一点一点地让学生把“读”和“认”学会。所以在一年级语文的教学中,只有课本的内容是使用汉语教学,其他课堂内的语言和讲解语言都是民族语。而在五年级的教学上,教师基本可以整个课堂都使用汉语教学,因为一、二年级时学生就已经把民族语认知转换为汉语认知,到五年级基本可以理解文史学科中的内容,不多见或难以理解的概念仅需要汉语方言进行解释即可,不需要再用民族语做更多的解释了。笔者认为这样教学是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和领会学习的方法,并将自己用民族语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转为汉语知识,把基础知识学扎实、记牢,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转换,更是一种语言的转换。

理科门类培养的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运用能力、逻辑和思维能力[2],是认识科学、理性认识世界的一类学科,注重的是对一种能力的培养,对于此类学科的教学若课堂上教师不用学生所认知的、熟悉的民族语进行解释的话,靠汉语解释学生是无法精准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如一年级数学的“加和减”的概念,仅仅只有个别学生能理解汉语概念,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只能用民族语来给学生解释什么是加和减;在科学的教学中更突出使用民族语给学生说明解释,如“沸腾”一词,教师用普通话或汉语方言解释说明半天,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理解,还浪费很多教学时间,甚至学生感觉无趣,根本提不起兴趣,然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3],用民族语进行解释。学科知识很好地联系了生活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彩虹的形成,书面知识讲了半天,学生一知半解,无法更好地理解,这时结合傈僳语,在教室外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和学生一起做实验,直观又便于理解,最后提问:你们见到的彩虹为什么都是在雨后出现呢?这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培养起来,学生对知识开始充满好奇,开始自主去探究和学习。因此,理科门类的教学是很重要的,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所以说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开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教育阶段。

(二)学生接受程度的对比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往往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在课堂中,学生对民族语、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应激程度有明显的表现。当教师用民族语去解释或者提问时全体学生都显得很活泼,都想积极发言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理解程度较高,容易掌握和记住知识内容,课堂整体教学效果较好;当教师使用汉语方言教学时,学生的应激程度较民族语教学时低,部分学生的家里会教汉语方言,这部分孩子的积极性极高,甚至高过民族语教学时的积极性,因为有些学生不积极,导致学生之间进行潜在的竞争和比较,这样的教学语言会促使积极性高的学生越积极,积极性差的学生反而会越来越差,产生差距感,越来越自卑,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当使用普通话教学时,整个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相对于前两者显得比较严肃,即使教师用各种方式去活跃课堂气氛,但学生积极性还是很低,课堂教学死板,学生关注度不高;从学生角度去理解,一方面源于普通话说不好,另一方面是因為对知识理解不到位,害怕同学嘲笑。

相比之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对民族语教学的接受程度要高于汉语方言教学、高于普通话教学,这个对比结果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学生的反映情况以及胡海城老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但是民族语不能作为主要的教学语言,民族语只能在教学教育工作中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学生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小学阶段进行学习。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习新的课本知识,还要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给小学教学带来一种新的挑战,这也就可以解释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普通话普遍很差,测试等级基本都在二级乙等及以下。

三、总结与展望

少数民族地区较边远的山村小学,教学语言的选择是一种能力和经验的体现,也是一种教学技巧,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选择相适应的教学语言,而且还需要汉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民族语和汉语方言作为辅助教学语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一种语言工具。教师要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巧妙将民族语、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学懂并掌握知识,这才是教学语言的关键。为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资源匮乏、学生学习能力不强等难题,建议继续加大政策的倾斜,保障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同时还需要培养一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懂民族语、当地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乡村教师,这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所必需的,还要引进一些汉族或者其他民族的教师。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讲,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所以,少数民族地区较边远的这些小学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更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注释:

①胡海城,云南兰坪人,是笔者曾经的老师,现为大板登小学教师,教龄17年,在小学教学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有多篇小学教育研究成果。

②学前班: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可以上好几年,也只可以上一年,就可以转一年级,看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学习能力的认可。现在已无学前班,近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扶持,各个少数民族山区的小学都开始开办了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王祖嫘.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国内语文教学语言词语对比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2).

[2]朱文琦.小学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11).

[3]胡海城.浅谈小学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双语学习,2013(9).

◎编辑 张 俐

猜你喜欢
方言普通话汉语
学汉语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追剧宅女教汉语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汉语与拼音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