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2020-01-07 08:08袁松岩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活动教育

袁松岩

[摘           要]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必须作出改革和创新,以不断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以及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而针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改革创新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    键   词]  社会实践;实践活动;高校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176-02

一、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高校大学生人才的培养不但需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还需要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实践创新、情感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成长。从这个角度看,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是明显不够的。这是因为学校本身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脱节,无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感知与认知客观世界,从而对其成长造成阻碍。而社会实践恰恰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形成联系的桥梁,学生通过在社会中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印证,从而使专业理论与知识得到强化,另一方面能够学到诸多校内无法学到的内容,如社会中的生存技能、与人沟通交流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岗位工作能力等。同时,社会实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对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社会实践活动缺少专业指导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在校外的拓展,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情况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同时活动形式也十分丰富,如暑期“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社会调研活动、暑期政府实习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参与率也较高。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在校大学生约有超过90%的人都参与过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水平逐渐提升的明显表现。尽管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种类丰富、开展频率高、参与人数多,但许多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缺少专业化的指导,多由学校社团组织、团学系统或学生自发组织,而缺少教师队伍对活动提供专业建议和设计,这就导致许多社会实践活动在设计方面存在问题,如选题不合理、行程安排、报告撰写与成果总结等难以有效进行等,这都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造成了高校教学资源与学生精力的浪费。

(二)社会实践的资源保障不足

虽然我国各高校都在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路径,并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生活,使大学生的多项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由于我国高校众多、大学生数量庞大,因此社会实践资源总体上呈现出不足的问题。而我国也尚未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社会资源保障体系,这就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实践课题与校外合作等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学生也无法得到平等的社会实践锻炼机会。许多高校大学生为参与社会实践甚至还需自己联系各种社会资源,同时学校也无法对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这就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也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实践评价机制不健全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与校内教育共同承担着现代人才培养任务,因此其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然而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同样需要相应的评价机制来确保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最终效果,以保证社会实践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但我国高校目前尚未形成一套针对社会实践工作的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从而使社会实践工作缺少相应的指导与监督。即使一些学校已经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并将实践情况计入学生考核成绩中,但却未能形成针对社会实踐成效、实践质量等的科学评价标准,既无法准确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效果,也不利于高校社会实践工作的发展完善。

(四)社会实践运行模式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针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且已经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改进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例如相关部门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形式、实践目标等出台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理论宣讲、科技普及、科技支农、志愿服务、军民共建等专题活动,而在社会实践工作的运行方式上,强调整合社会、政府、高校、教师等多方面要素,围绕学生社会实践构建出协同工作运行机制,从而打造出更加优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培育载体。从现阶段的研究成果看,我国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还是十分重视的。但从现有的运行模式看,其中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社会、政府、企业、学校等各方在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构建上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协调机制和规范的合作模式,各方参与主体在此项工作中的职责尚未明确等,这都需要在未来研究工作中予以进一步完善。

三、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改革创新的建议

对大学生的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由此不难看出高校社会实践与校园教育同等重要。对此,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围绕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和文明校园创建任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升社会实践教育意义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培养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必须结合“中国梦”实现的相关要求针对性开展,以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例如针对红色基因传承开展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慰问烈士军属、红色宣讲等活动;针对国家发展重点开展国情类社会调研活动,或针对未来职业进行行业发展的相关调研;针对乡村振兴,聚焦家乡变迁开展有关乡村发展的走访调研活动和支援乡村活动;针对和谐社会创建开展走进社区、公益宣传和爱心募捐等公益活动;针对岗位能力提升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走进生产第一线进行岗位体验。上述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发挥出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务实、奉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逐渐将个人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联系起来,切实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增强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与合作,创建高质量社会实践平台

在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中,社会实践平台的创建是其中关键一环,其关系到学生能否享有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和能否得到更多社会实践锻炼机会。此外,我国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研究,对社会实践平台的创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并非高校单方面的责任,而成为社会、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的共同任务,因此,如何打通各参与主体之间协同合作的渠道就成为我国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改革创新的重点努力方向。一方面,学校、政府、社会与企业各方应围绕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自由组合、专题立项、分类指导,从而创建出多种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如校企合作创建专业化的实训实践基地、校地合作创建社会服务平台、校校联合围绕共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优势互补申报更多实践专题项目等。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与教育有关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从而在保障社会实践专业度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开拓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另一方面,高校应鼓励依托教师专业课题进行各种社会实践项目的申报,或围绕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依托校院两级实践基地设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项目,从而使校院各专业学生能够围绕项目相互合作,共同探索,最大化地共享社会实践活动的收益。

(三)继续加强社会实践研究,完善社会实践运行机制

鉴于我国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我国高校与相关部门都应继续加强社会实践工作的研究,从而探索出完善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有效路径。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从课堂体系入手。虽然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被一些高校纳入教学体系中,但并未形成专门针对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的教育体系。因此社会实践课堂体系构建必须根据高校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和发展需求制订出针对性、专业化的实践引导方案,再据此打造专门针对实践课堂的教师人才队伍和考核评价机制,从而使社会实践第二课堂能够有效运行。其次,应多措并举提升社会实践立项与实践成果质量。一方面,在实践项目立项中应注意提升项目的现实意义,紧紧围绕政府、社会和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展开项目设计与立项,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更高水准的实践成果。最后,高校与社会、企业、政府应针对各学科学生的特点以及培养方向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制订出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制度,以更好地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指导与评估,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我国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不僅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校教育,更需要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路径,从而使新时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更好的成长与提升,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郭永亮.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思考与探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33):42.

[2]赵一航.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措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52-54.

[3]李丹琳.基于高校社会实践的创新人才培养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186-187.

[4]蒋飞.浅析当前经济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路径[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184-185.

[5]孙晨.依托社会实践提升高校实践育人功效的途径探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9,41(6):137-140.

[6]李婉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专业性效果实现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9(20):439.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大学生活动教育
“活动随手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