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文化视域下的高校网络德育实效研究

2020-01-07 08:08黄子涵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星光志愿育人

黄子涵

[摘           要]  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和志愿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成为自媒体、融媒体时代最主要的文化吸纳者与传播者,这对高校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实绩,通过建设并发挥易班网络平台育人功能,进一步丰富高校德育建设新举措,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德育实效。以校级易班网络工作室——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易熠星光”志愿文化(网络)工作室(以下简称“易熠星光”网络工作室)为研究主体,以该工作室主导下的系列特色志愿文化活动为培育载体,以工作室覆盖受众为育人对象,就高校网络德育实效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强化德育行为、培养德育品质、传递德育价值,为高校全面育人、网络育人工作提供理论实证参考,也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具有更高社会责任、更强奉献意识的青年人才贡献微薄力量。

[关    键   词]  志愿文化;网络德育;“易熠星光”网络工作室;实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208-02

教育部2018年2号文件《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就人才培养方面内容,指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实践操作、敢闯会创的能力”。本研究以“志愿服务”为实践来源,调动校内、校外志愿服务资源,将志愿文化融入德育各个培养环节和实施场所,以德育因子培育作为网络育人实践探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一个根本问题”。因此志愿文化在高校网络育人实践中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核,着力建构具有思想引领、政治遵循、道德导向等德育影响因子的网络德育阵地。

一、志愿文化视域下的德育因子建构

(一)社会责任意识的德育因子:思想政治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志愿文化重在参与社会性活动、走进社会性群体、了解社会性实际的实践。因此,志愿文化的德育因子应注重在实践中培育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志愿者提升社会认识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投身到社会建设中、城市服务中、社区工作中。通过发挥志愿服务的社会资源,包括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成果与国家自豪感、社会荣誉感融入对党的热爱与拥护中,融入意识形态隐性教育的思想态度中。

(二)奉献服务意识的德育因子:道德规范自觉

志愿文化的本质在于“奉献”,指向在于“服务”。“奉献”是面向社会的奉献,“服务”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服务,其志愿文化内核在于培养具有无私助人的道德情操、乐善好施的道德追求,恪守规范的道德取向。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公民的青年学生,在保障网络权利与自由的同时,更应该在网络德育因子培育上注重在道德范畴内提升公民的道德自觉性和道德规范性,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体会道德力量和规范边界,明确公民的社会公德,从而促使个人提升道德行为水平,在群体中发挥道德示范作用。

二、志愿文化视域下的网络德育实践——以“易熠星光”网络工作室为例

(一)“易熠星光”网络工作室建设基础与组织架构

1.依据可靠的组织保障,发挥网络德育開放性

“易熠星光”网络工作室是隶属于二级学院团委管理的学生易班组织,在院党总支领导下、院团委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该工作室共设5个部门,分别为实践部、外联部、传媒部、技术部、记者团。工作室以易班为主要工作平台,结合线上与线下两种组织方式,创设特色志愿文化活动,为高校学生的志愿文化服务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其建设过程与实时动态均进行网络信息跟踪或播送,在网络德育中实现全开放性并支持在线全程参与。

2.依靠稳定的志愿服务团队,发挥网络德育交互性

“易熠星光”网络工作室旗下有近200人的固定志愿者队伍和50人的流动志愿者队伍。工作室针对志愿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共计开展志愿培训十余场、培训千余人次。通过志愿精神培训、志愿服务义务与责任培训,开展志愿服务交流与分享会,确保了志愿者专业精神和综合素质的稳定提升,为工作室建设提供了稳定且高水平的志愿服务基础。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德育交互性,拓展志愿文化的德育效能,工作室结合激励机制,将身边熟悉的志愿者面孔和活动内容发布,增强实时评论和点赞,提升网络育人的辐射范围和影响深度。

(二)“易熠星光”网络工作室网络德育板块创设

1.“熠”红心——触动以“优秀思想文化”为内核的精神启发

该板块以“红心向党,立志成才”为主旨,重在贯彻立德树人的大学任务,挖掘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根相生的志愿精神,融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24字内涵,以网络工作室为牵引,做好当代青年精神追求、价值追求、梦想追求的心灵驿站。工作室通过结合时政、重要历史纪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形式,加强网络思政引领,重视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贯穿教育全程。

2.“熠”精彩——挖掘以“校园志趣文化”为驱动的观念提升

该板块以“拥抱校园、精彩人生”为主旨,工作室将志愿服务与校园生活、学习深入联系,立足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志愿团队力量,将志愿工作融入以专业学习为目标的科研训练服务、学霸专题访问中;融入以体育和艺术类校园活动为载体的组织服务中。呼应大学生对美育、智育、体育的倾向性,并将志愿服务工作中发现的“不放弃、不言败”“追求卓越”等观念充分融合进工作室的德育因子培育建设中。

(三)“易熠星光”网络工作室网络德育实效分析

研究调研发放1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9份。调研对象为“易熠星光”网络工作室线下志愿服务参与者和线上网络参与者。在参与志愿文化实践中的德育因子如下表所示,各个德育因子在育人实效的量化排列不一。

上表的量化结果表明,自我实现是德育最高的追求目标;与人合作是集体主义表现最显著的特征,也是适应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品质;社会公德所提倡的奉献精神与社会规则教育的道德自觉日渐凸显;社会认同趋向理性认知并乐于参与社会性事务或活动中;意志品质相对较低,反映当前大学德育中的抗压性、抗挫性教育有待提升。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人本主义建构理论,“易熠星光”网络工作室以志愿活动参与者和网络受众的评价为研究依据,针对反映主观认识的实证评价进行高频词提取,就网络德育进行图示分析。

如上图所示,“易熠星光”网络工作室评价分为上行评价和下行评价,即志愿文化视域下的网络德育需要建立在具体实践活动基础上,借助网络的功能特性,将参与者的实践感悟、体会(下行评价)输出,将志愿服务情景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由于输出和展示的信息对“易熠星光”网络工作室受众具有熟悉度,因此能更好地激发共鸣,施加网络德育影响(上行评价)趋向于积极性、丰富性、真实性。

三、志愿文化视域下的网络德育实绩的反思

(一)发挥引导性,落实全员育人功能

网络环境是社会环境投射在虚拟空间中的一定反映,因此进一步加強社会引导性,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志愿文化的德育引导性,是志愿文化视域下网络育人功能的重要支撑。将社会企业、政府单位、高校三方联动,共同配合完成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培育。即在学生培养中由社会企业人士参与进行基础志愿文化解析,由政府人员进行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由学校教师进行大学生人文素养熏陶、志愿文化认同等多类型育人工作参与者。

(二)联通两大载体,提升全方位育人功能

网络德育要实现效能和作用,需要两大载体互相配合、互相成就,即实践活动载体和网络平台载体。通过活动为网络平台提供现实案例、真实情景;通过网络为活动提供情感分享、文化传播。让实践参与者与网络参与者都能共享志愿文化视域下的网络德育成果,感受志愿文化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互动体验和交流中形成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三)培养过程递进式,育人过程全程化

网络育人实施过程主要经历“酝酿计划——实施开展——宣展反馈”。配合每阶段的工作和具体活动事项,在育人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建设核心,在招募考核和培训工作中进行考察和宣讲;将协作互助、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等志愿文化内涵融入具体服务工作;将吃苦耐劳、自信自尊、敢于挑战等意志品质内容内化于实践后的自我成长中。

参考文献:

[1]王健.网络德育:德育变革的必然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06(3):34.

[2]李朝伟.志愿文化国内外比较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8):14.

[3]刘建平,李奇.高校网络德育亲和力、渗透力和有效性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8):41.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星光志愿育人
The Price of Beauty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星光闪耀
星光下的梦想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星光擂台
夜如星光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