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下创新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机制的构建

2020-01-07 08:08梅笑雪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女装

梅笑雪

[摘           要]  2019年高职院校“双高计划”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仍需以产教融合为重点。在区域产业与高职教育多年合作的现实背景下,分析当下产教融合具有顶层机制不够完善、合作项目存在困境、培养制度存在欠缺、专业重组面临挑战的问题,阐述了政府举措引领平台保障建设、校企协同深化双元育人机制、“1+X”证书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学科体系融合专业集群共生四个产教融合深度育人实施路径。

[关    键   词]  “双高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036-0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四次大的产业经济升级浪潮,每一次都促使职业教育同步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时期,伴随而来的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培养调整,都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深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名单公示,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有幸入选,意味着我校即将从国家骨干高职建设时代迈入“双高”建设时代。国家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意味着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核心是高职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双元运行模式,目前实施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模式以适应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产教融合在当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具有现实意义

(一)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

产教融合即“产业”和“教育”的合作,兼具两者的共同特征,是一种教育政策,也是经济、产业政策,可使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更为精准,培养质量更加全面。未来的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为政府统筹、校企双元的紧密办学格局,企业将日益发挥办学主体的作用,在创新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构建、教学资源开发、双师队伍建设上发挥更大优势。这有利于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和发展、产教融合模式下创建的技能实训平台提供软硬件支持,使学生将技能的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生产的可能,对他们理解理论、锻炼能力、提升技能、开拓创新提供了平台空间。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职场发展,可缓解企业招聘难、学生就业实习难的问题,提升学生毕业后从事岗位技能的对口性,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

“双高计划”中把职业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中小微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创新技术技能平台,提供科研成果与核心技术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以往的高职教育在迎合岗位劳动需求的基础上,完成人才技术技能的累积,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双高计划”对高职教育的“高等性”突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的范畴,在服务产业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基于技术创新和突破,在能工巧匠的基础上有能力克难攻坚,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能够通过产品研发、技术革新、服务咨询、成果转化等途径参与行业技术改造,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三)有利于“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师资提升提出新的需求,首先学校会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及企业资源,通过招聘、兼职等方式吸引企业技术能手、领军人物至教师队伍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师资整体水平;同时在产教融合平台上,骨干教师与企业专家对接,实现课堂教学与技能培训对接,技能等级标准与教学考核标准对接,学历教育与技能证书对接,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主动学习,有针对性地补差,向行业领先靠拢,自发提升教学能力。

二、现有问题

(一)產教融合顶层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高职院校在前期已积极探索了校企合作机制、产教融合模式,但因为缺乏系统的融合机制,往往流于浅表,许多企业方对产教融合的认知仅停留在辅助协同学校育人的阶段,未能将校企合作统筹建立在区域产业架构中,也未必有能力接纳或者教育大量的学生;而学校简单地引入企业项目进入课程,学校的教学成果也未能很好地为企业所用,双方都未能形成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严重阻碍了产教融合的有效发展。

(二)产教融合项目存在实践困境

由于长期以来,产学合作缺乏政府监督和长效激励机制,对企业来说动力不足,参与学校育人过程中的师资、资金、场地等成本未能在较短时期内获得适时补偿;对学校来说,教育者本身理论转化实践应用的场合有限,学校现有装备的先进程度无法和企业一线媲美,导致教师操作先进设备水平有限;同时实践能力有限,未能很好地将企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科研成果流于实验阶段,在服务企业提升产能上存在瓶颈。

(三)产教融合培养制度存在欠缺

为适应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制订的教学标准、人才培养规格、课程教学设置都设定为迎合行业要求,但现有条件却很难足够支撑。“双高计划”提出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多元化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现行的学分制、学历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多元化的需求和体现技能层次的多样性。职业技能等级如不能很好地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属性。

(四)产教融合专业重组面临挑战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大多各自分立进行人才的精细化培养,不符合国家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重点学科往往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源,导致非重点学科的发展和融通更具困难。现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使得学校内部对产业技术创新的需求不敏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产业界的创新需求;更不知道如何把产业界创新需求转化成推动高校在科技研发、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改革的动力。

三、改進措施

(一)政府举措引领平台保障建设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建设”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试点城市要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校、地方政府、企业要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协同开展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专业建设,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条。如浙江省政府已明确完善产教融合政策支持体系,包括财政税收政策、土地政策和金融支持。

杭州市政府着力创建“国际女装之都”,明确将服装服饰业作为杭州“十三五”期间时尚产业五大重点发展领域之首,推进高端女装发展,打造国际丝绸时尚中心、国内领先的女装和童装基地。杭州市政府提出“政府搭台、校企合作”的模式,采用专业对口、订单实训、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实施大学生企业实训,我院校企合作企业达利集团已立项杭州市大学生企业实训基地。

(二)校企协同深化双元育人机制

我校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内部治理、管理机制,组建行业学院管理机构,成立由行业协会、高校专家和合作企业组成的专业群专家委员会,制定《达利女装学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达利女装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试行)》,推进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从教育教学改革、“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化产教融合,努力构建与“双高计划”相适应的体制,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引导、支持。依托政企校共建的“中国童装学院”,通过承担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汲取政府财政投入;以女装创意设计协同发展中心为平台,加大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力度,建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承接市场项目,提高横向收入。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制定《女装创意产品与技术创新奖励办法》等激励性文件,鼓励教师协同开展与企业需求紧密相关的课题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

(三)“1+X”证书完善人才培养制度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育人模式,即“1+X”方案。X指学生通过某一项技能考核所获得的证书,一人可获得多个X技能证书,以便在其就业过程中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该方案旨在通过X证书调动政府力量和社会资源,进一步落实校内学历教育和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职责,通过技术技能培训对专业知识进行补充,从而强化知识素养,拓展岗位领域和职业能力。

我院依托与全球知名丝绸女装企业——达利国际集团共建的产业学院机制优势,率先试点“1+X”证书制度改革,实现岗位“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培养双线并进,以研促学推进专业互融,“双线双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去十年中,每年都有20%左右的学生在通过研发实训课程后会获得达利公司颁发的制版师职业证书,结果证明证书的获得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就业自信,拓宽就业渠道。

(四)学科体系融合专业集群共生

我院已组建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含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6次获全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一等奖。建设期间专业体系内的课程结构、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互通、共享,对接面料设计、女装针织、梭织产品研发、女装营销四个方向建设四大模块化课程,培养学生不同专业方向的岗位技能;开设专业互融模块课程,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多岗迁移的职业能力。大学期间学生均可在专业平台课程内选修感兴趣的学科,且在本专业外修满三门其他专业课程并拿到学分,保证了学生知识的丰富性和技能的广泛性。

本专业群在过去十年内广泛服务于达利(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卓尚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能够为企业开设从花型设计、服装服饰品设计、样衣制作、零售管理等一系列服务,承担企业25%~40%的开发份额,凸显了专业集群的专业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8.

[2]贾文胜,何兴国,梁宁森.教育产出视角下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背景、内涵、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2):92-96.

[3]赵坚,罗尧成.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的若干思考与初步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5-8.

[4]李玮炜,贺定修.“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的基础、需求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5-9.

[5]张慧波.“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21):47-51.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女装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家教“漫”镜头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全职妈妈浪费吗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