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制度下的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01-07 08:08王凯张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软件制度

王凯 张彦

[摘           要]  “1+X”制度的实施,通过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提高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研究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和不足,以“1+X”制度实施为切入点,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训资源、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入讨论和实践软件技术专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1+X”制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046-02

为了完善国内大学高校培养人才的体系和职业教育,教育部对大学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相关证书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和改革。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简称“1+X”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的拟定出台,旨在鼓励大学生获得“1”个学历证书和“X”个职业技能证书,对学历和技能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积累与转换,为大学生向专业型人才全面发展予以政策支持。“1+X”证书制度的实施,重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通过获取技能等级证书等方式进行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改进教学方式,培养满足现代职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局限性

(一)课程设置存在滞后性

传统的教育一般从“学科本位”出发,以学科体系为出发点展开课程开发,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缺乏对社会需求变化的了解,不能明确相关岗位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软件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软件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需要及时更新,但校内的课程更新需一定的时间,相关教学内容就会滞后于专业技术发展。在课程管理和教学上造成了理论多、实践少、必修课多、选修课少等现象,课程之间也缺乏相关的融合和实战项目知识之间的串联,专业设置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师资力量的薄弱与匮乏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育高效运行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几年,各职业院校师资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难以匹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下图所示。高校教师主要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教师来源主要是高校研究毕业生和兼聘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从普通高校毕业的新进教师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养训练,即使参加了相应的培训,由于时间较短,效果也不明显。同时,许多教师都不具备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很难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对学生实际项目的操作和研发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

与其他专业相比,从计算机专业脱离出来的软件技术专业教育发展比较晚,起点相对较低,随着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加剧,社会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国家为了缓解社会需求压力,加大了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力度,造成了师资的极度匮乏,院校想要引进优秀的软件行业人才补充到高职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里,对于本就缺少人才的市场来讲,更加困难。特别是软件技术本身更新速度快,进一步导致了目前软件教学师资力量不能满足需求。

(三)实践教学和条件配比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除了基本的办学条件外,还要有实训基地的建设,尽管软件专业实训不需要专业的设备,但对计算机软硬件和机房的要求很高,然而,由于实训场地和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导致实训场所配备较少,现代化智能化的机房和各种配套软硬件的缺失,无法开展高效的实训,不能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

(四)学业评价和育人机制不完善

作为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机制还是依靠学分制度或者课程考核,并未向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转变,大部分院校一直根据课程分数的高低衡量学生优劣,对高职学生来讲,忽视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考查,导致进入社会和工作时,无法快速与实际工作结合,造成就业困难。除了评价内容外,考核方式单一化也造成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单一的学科知识考核,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反而限制了学生对综合实操能力的学习兴趣,高职学业评价机制应该积极向社会评价机制靠拢,采用多元化、综合性评判方式。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学生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导致学生就业后难以适应工作,软件专业学生除了提高本身的专业技能和个人能力外,还必须提高包括职业道德、合作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学习意识五个方面的职业素养。具体来说,职业道德方面,学生必须自觉遵守中国软件行业基本公约,有良好知識产权保护观念,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和产品开发保密制度等;合作意识方面,具备与同事共同开发完成任务的意识,协助同事全面了解标准工作惯例,与项目组人员协调,确定自己的开发任务等;质量意识方面,必须遵守从软件需求分析到软件验收完成的整个软件开发工作全过程,执行和协调软件开发所需的方法、时间表、进度控制和相关软件开发事项,能够根据产品经理和主管的要求进行功能开发修改,客观地验证软件开发产品,验证开发过程是否遵循了恰当的标准步骤等;服务意识方面,能够与客户和主管及时沟通前端开发任务需求和进展状况,能及时收集用户反馈,提升前端开发的实用性、易用性等;学习意识方面,能自觉学习掌握前端开发技术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各种技术交流活动,能主动学习,提高程序编写文档的准确性、语言的流畅性,提高对所使用的软件和相关文档的理解能力。相关这些职业素养的教育,必须有机融合到相应的课程和实训当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素养。

二、“1+X”制度下的软件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一)加强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

近年来,随着自主招生和注册招生的实施,职业院校的多元化招生方式导致生源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学生个性化和职业多样化日益明显,与此同时,“1+X”制度的实施是以职业技能领域开展,而不是以学校专业的方式展开,充分说明要以技能岗位作为学校教学的中心点,围绕岗位进行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以项目和产品作为载体,强调知识之间的融合和开发过程中的经验积累。职业院校如果要实现高质量的就业需求,必须根据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分类分层人才培养。作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分类分层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岗位的课程把學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班级,实施横向和纵向的差别化分类教育。

(二)结合“1+X”制度,优化软件专业课程体系

“1+X”制度要求在保证基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不同岗位作为目标点,优化软件专业课程体系,体现出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扩展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

优化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注重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同时把行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融合课程,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全方位融合覆盖的课程体系,并且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

(三)优化教学团队,加强资源建设

围绕软件技术专业“1+X”实施目标,必须加强师资建设。一方面,必须进一步转变专业教师教学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探索“1+X”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参与各种生产实践,提高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专业教师的素质全面优化;另一方面,贯彻“扩大范围、提高层次、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完善兼职教师的聘任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教师培养机制,吸引更多的能工巧匠参与职业教育,形成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构造的双师和双岗的教师队伍。

(四)完善学业评价机制,建立学分银行

原有的课程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业状态,需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需要结合学校评价和职业技能考核,逐步建立“教考分离”的评价机制。学校评价可采用课程评价和项目评价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评价的方式,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可以通过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之上,为了完善评价机制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采用学分银行制度,通过线上学习进行学分置换。

三、结语

“1+X”制度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同时,积极引入职业技能证书,以保证学生职业综合技能和素养的提高,软件专业必须以此为契机,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提高学生培养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强化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参考文献:

[1]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

[2]刘炜杰.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9(7):47-53.

[3]吴南中,夏海鹰.以资历框架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系统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

[4]于桂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3):22-24.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软件制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有趣的识花软件
某些单位的制度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
如何在智能手机中安装软件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