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诊改”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020-01-07 08:08罗倩蓉熊梨杉文娟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经济学思政知识点

罗倩蓉 熊梨杉 文娟娟

[摘           要]  在“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育人目标成为高职院校课程层面内部诊断与改进的重要观测点。工程经济学课程团队在为期三年的课程诊改中,结合“课程思政”这一诊断点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以工程经济学课程实践为例,从制度建立服务“思政”、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打造德能并重教学团队、混改平台助力思政改革、效果评价多元并举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反思,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提供了参考。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工程经济学;内部诊改;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063-03

一、工程经济学课程实施背景

在“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好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育人目标润物细无声地在课堂中实现变得越发重要。在各地各类学校实践过程中,大量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两类课程核心都是育人,其本质联系体现在任务和目标上的共同性、方向和功能上的一致性、内容和要求上的契合性等方面;而二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内容、地位、特点和优势等方面。

工程经济学作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肩负着课程育人的重要使命。因此,我院在近年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将课程思政作为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的一个重要观测点,落实在课程诊改目标中。课程团队在为期三年的课程诊改中,就如何使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向而行,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二、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一)建立制度服务“思政”

在制度层面,我院发布了《“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从制度层面保证“课程思政”作为教学组织、运行、管理与评价的价值引领,促进课程思政诊改落地。

课程诊改是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中最基本的单元,在课程诊改的目标链上,我们将“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诊改目标观测点之一。课程诊改的目标分为五项一级指标,包括:课程内容、课程团队、课程资源、课程实施以及课程创新,而每项指标都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其中。例如,在课程内容与结构上,将挖掘出的“思政元素”作为知识点有机组成部分,在课程资源指标项中,开发与配套能够有机结合“思政元素”的资源等,以“课程思政”范例作为带动全院诊改的典型进行推广。

在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学院将“课程思政”理念进行强化,体现在“教学设计”评价观测点中。在各类精品课程立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将“课程思政”作为“申报指南”重要方向或遴选指标之一,鼓励并助推教师参与相关研究,实现研究成果反哺教学的效果。

学院在教学督导与课程自我诊改的过程中,将授课内容“课程思政元素”与授课教师“立德树人”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指引更多的老师与课程向“课程思政”靠拢。

(二)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程

工程经济学课程是面向我院建设管理类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课程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长期以来,技术与经济管理两相分离,超支浪费现象严重,造成我国成本管理水平落后,因此课程本身就具有“节约资源、及时纠偏”等正面、积极价值倾向。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国情教育可以进一步扩展与凸显。

另一方面,教学团队可以与时俱进,挖掘出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课程思政”元素。例如在《资金时间价值》一讲中,个人在时代中的价值也与课题紧密相关。又比如“复利”小节中,“利滚利”这一现象与“个人成长复利效应”不谋而合。另外,现在学生关注的流量明星,明星的“容颜折旧”与“资产折旧”也折射出类似的道理。教学团队认为,与其生硬地教育学生,不如深挖其中的原理,将正确的价值观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

在挖掘“思政元素”时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思政”与“课程”的关系。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生搬硬套,知识点本身应该是与课程相关的,要避免“泛思政”化。“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而非“眼中金屑、米中掺沙”。

在课程实践中,团队从工程经济课程特点出发,选取了6个关键章节,12个思政映射与切入点,如下表所示。

(三)打造德能并重的教学团队

一线教师是“课程思政”的第一责任人。学院在打造教学团队的目标中将“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并重,培养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和仁爱之心的教学团队。

工程经济学课程团队有教师8名,其中,主讲教师6名,助教2名;团队共有5名党员,包含辅导员老师1名。在课程内部诊改中,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第一步就是吸纳思政课教師加入团队,不同角色的教师充实教学团队,能够更好地形成育德合力。另外,思政教师的加入可以从理论素养方面提供专业课程支持,提高课程思政的感染力、实效性。

教学团队定期开展专项研讨,主题涵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微课制作”等多方面。通过外出培训、调研、项目申报、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学团队的“育德意识”,提升“育德能力”。教学团队在三年课程诊改的时间内,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申报教研项目两项,以“思政元素”参加教学大赛两次,并获重庆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和重庆市职教学会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要求团队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在于技能传授,更在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怀抱“仁爱之心”,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以身作则,以德立身。重视教师育德成效与评价,对学生评价“德师”进行表彰与奖励,树立正气之风。通过课程诊改与“德育并重”的教师团队打造,课程团队成功获批院级《工程经济》课程团队。

(四)混改平台助力思政改革

工程经济学课程与国家经济、社会舆情、工程案例密切相关。由于高职院校课时限制与学生学情实际,大量理论性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很难解决,现实数据、案例和社会实践又对开阔学生视野,构建较为完整的工程经济思维大有裨益。因此,在“互联网+”大背景之下,课程团队收集与整理了各种学习平台资源,在分析对比之后发现,大量的工程经济学(或技术经济学)课程以理论讲解为主,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过于生涩。另外,大量课程是以本科院校学生为授课对象进行建设,学生基础知识或难以匹配,而对职业院校而言,采取项目化教学学生或许更能接受。因此,课程团队按照“够用为度”的原则,选取了工程经济中较为重要的六个板块,在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建设了一门与高职院校学生学情更为匹配的课程——工程经济基础。在课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动画来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课程扩展资源当中增加了生动有趣的案例。

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是一个面向公眾开放的网络课程平台,工程经济基础课程以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形式在平台开课,因此,融合“思政元素”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在其他学习者中推广,也可以作为课程案例让其他同类课程教师参考。另外,平台提供了班课教学的功能。因此,课程能够承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功能。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其完成签到、头脑风暴等活动;课后,平台提供成绩管理与统计管理,及时给予团队课程反馈。在此平台助力下,课程团队依托其活动库、头脑风暴、讨论等功能,完成了“让自己像滚雪球一样成长”“厉害了,我们的鸟巢”等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活动。学生不仅更加理解知识点本身,也能举一反三,联系国情、社会实际和自身发展,进行思考与提高,老师通过平台实时了解学生情况,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与思考。

课程的建设与平台功能的助力,使得原本的课堂突破时空的限制,丰富了课程的内涵建设,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为高职院校工程经济基础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施提供了参考。

(五)效果评价多元并举

在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工程经济学课程中后,还需针对“课程思政”调整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工程经济学课程在诊改之初,提出了调整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这一诊断与改进点。过去,课程的考核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平时成绩仅占到了课程综合评价成绩的20%至30%。随着课程的不断改进与优化,课程评价方式逐步向形成性评价转移,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的成绩逐步变为五五分。

在最近一次的课程运行中,课程团队完成了形成性评价反超终结性评价的转变,最终成绩由学习态度、平时学习记录、期终测验共同决定。在丰富与扩展了“课程思政”相关知识点与内容之后,更是将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从重视知识点与技能掌握的单一维度,向“德才并举”的二维标准转化。“才”以学生掌握知识点、技能点为考核评价的重点,而“德”则从学习态度、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等方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与讨论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为“课程思政”效果提升提供指引。

例如,在讨论活动中,团队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要求学生完成相关项目调研报告与目标评价。学生需要对项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分析,并就不同专业不同诉求进行阐述,完成最后的不同专业目标排序与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讨论并形成最后的结论,各个小组还需要形成汇报演示文档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项活动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老师需要从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协作意识以及文本中所体现的专业认知、人文素养、爱国情怀、价值观等对学习小组进行综合评价。值得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在这项活动中,意识到了项目管理三大目标之间的协同关系,提出了“生命才是最重要的管理目标”“国家才是我们生命的最强保障”等论点,展现出“课程思政”下学生的爱国情怀、批判性思维与协同精神的提升。

三、结语

工程经济学课程作为培养新时代建设管理领域人才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思政”上义不容辞。在建设管理类专业中推行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制度上引领、内容上深挖、团队上激励、平台上保障、评价上改革,才能使“课程思政”持续健康得走下去,真正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如鸟之两翼,协同育人。

参考文献:

[1]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2]许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报,2019-10-18.

[3]耿刘利,王琦,陈若旸.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5-71.

[4]崔宝霞,陈小娟.《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想[J].教育理论研究,2019:59-60.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经济学思政知识点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预期稳定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