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助产专业助产技术课程标准的建设与思考

2020-01-07 08:08唐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助产助产士课程标准

唐虹

[摘           要]  助产技术是高职助产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其课程标准的建设能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授课,完成教学过程,完善课程建设,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助产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应适应临床助产士工作需求,同时也能满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培养出更适合临床工作需要的卫生类专业人才,因此应不断修订和进一步完善。

[关    键   词]  助产技术;课程标准;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144-02

2011年7月,卫计委颁布的《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中特别指出:加强妇幼卫生学科建设,强化助产士教育,探索加强助产士队伍的有效途径[1]。学校的助产教育是培养助产士的关键环节。助产士的主要职责为:在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给予妇女必要的支持、照顾和建议;提供产前、准备生育、计划生育和儿童健康方面的教育;在妇女及其家庭的健康咨询与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孕检、照料新生儿以及为产妇及其家人提供产后照顾、预防抑郁症等方面的支持和协助。助产技术课程涵盖了助产士最重要的工作职能,是助产教育实施环节的核心课程,是助产士最关键的能力培养。

课程标准是对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的关键指导文件,与高职教学成果息息相关。早在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教学工作的重点应在提高质量,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2]。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高等职业院校为了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其改革的核心在于制定规范的课程标准或大纲[3]。助产专业主要面向医疗临床护理、助产士、社区护士等岗位,从事助产、护理、计划生育指导、母婴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笔者结合本校课程标准建设实践过程,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思路。

一、课程标准建设的背景

在进行专业调研的过程中,各医院妇产科对助产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社会大背景下助产专业的职业发展道路、职称晋升道路还隶属于护理专业,因此在学校培养时,助产技术课程的建设既要满足以后国家职业标准资格考试暨护士资格证中妇产科护理部分的考试要求,又要突出助产专业特点,适应以后“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因此,助产专业的学生既要有护理的岗位要求特点,又要突出助产士专业素养,对助产技术课程标准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即“國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2]因此,课程标准的制定既要符合临床岗位对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又要适应国家考核证书知识内容要求,同时也要符合学院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实践

(一)课程定位

助产技术是研究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各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人类行为反应、预期结果、护理措施,监测、发现合并症与并发症,并对之进行预防和处理的一门科学,是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解剖学、生理学等课程为基础,使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断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为今后临床实习和从事助产士、母婴保育员等工作提供可靠技术支持。课程开设于第三及第四学期,总学时80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胜任临床产科护理的各岗位工作;同时培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慎独、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助产士。

(三)课程内容

助产技术依据助产士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和国家护士执业标准而设置,根据护理程序编排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并充实和增设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立足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根据临床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内容的整合,以模块化的形式进行课程内容组织和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理论知识体系,使之更适应职业能力要求,更贴近工作岗位,更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及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该门课程分为助产基础知识、正常及异常妊娠期的护理、正常及异常分娩期的护理、正常及异常产褥期的护理四大模块,在四大模块下,再具体分解任务,描述各教学目标。

(四)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在教学方法及内容方面,应以学生为本,“教学做”一体化,以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为主,着重提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启发学生思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做好课程思政,将“理想信念”“文明”“砥砺奋斗”“工匠精神”等时代、社会的正能量引入课程,比如,讲解助产基础这一章节的时候,就从国家“大健康”政策入手,给学生宣讲,将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理想规划与国家、行业发展联系起来,坚定学习该专业的理想信念;讲解优生优育时,分析环境因素对孕期保健的意义时,就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环境治理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谈到我市文明城市的创建,落实到个人保持环境卫生,注意低碳生活;讲解分娩机制及正常分娩时,就以“工匠精神”入手,给学生强调反复磨炼专业基本功,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和技术。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帮助学生“专业成才”,引导学生“精神成人”。

在教学手段方面,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使用超星学习平台,开发具有创新性的多媒体课件、微课、案例、习题库等相关教学文件,满足线上学习需求,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以及名师名课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动态、共享的课程教材资源库,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讲分娩机转时就利用3D动画展示,以达到更好的空间视觉效果;讲解平产接生时就利用虚拟仿真平台,让学生能模拟操作演练,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在设计教学考核方式时,不再简单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单一的期末考试等做法,推行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通过项目考评、过程考评、技能考评、知识考评等,逐步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四、结语

目前,我国助产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现有人数离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数相差甚远[4]。2016年我国“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及近年来剖宫产率的迅速增加,进一步凸显对助产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强烈需求[5]。因此,加紧培养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构建与岗位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及与岗位标准对接的具体课程内容,其核心点是建设优质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標准的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及临床需求,不断与临床真实岗位融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和提炼课程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及评价策略等,使之能更好地指导教师完成教学,让教学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也让学生掌握适合临床需求的实用、可用、有用的知识和技术,养成专业素养,更加符合行业需求,适应职业资格考核要求,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卫计委关于印发《贯彻2011— 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2-02-23].http://www.moh.gov.cn.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3-01.

[4]简雅娟,赵平,甘西西.助产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8(9):832-834.

[5]吴丽萍,赵红,姜梅,等.我国助产士培养的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3):233-236.

◎编辑 张 俐

猜你喜欢
助产助产士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研究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易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
分析产科助产实施心理护理促进自然分娩中的效果
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产妇助产士护理预防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分析
助产士有什么用?
美国孕妇选择在家分娩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