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支教,文化扶贫”的普通话教学策略研究

2020-01-07 08:08廖春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普通话贫困地区少数民族

廖春艳

[摘           要]  以脱贫攻坚为背景,结合高职院校自身专业的特点,探究新型的教学策略,为扶贫攻坚助力。基于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以普通话课程教学为课例进行研究,对高职小学教育的普通话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推普;高职;小学教育;通语弘文;语言支教;文化扶贫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150-02

一、推普脱贫的背景

现在正是我国脱贫致富的重要时期,为了能实现脱贫,由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印发的《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做了明确目的要求,在2020年,我国贫困地区青年人口要提高文化水平,目前的贫困地区群众要能熟练地说普通话,贫困地区的普通话使用率要提高,以营造科学的普通话环境,为今后的工作打好素质基础。

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有关我国现阶段普通话普及推广工作有明确的指示,其根本在于找到我国现阶段贫困地区的经济难题、素质教育不到位、普通话使用率低等问题的原因所在,贫困地区群众能学好普通话,提高素质文明是未来脱贫工作的重要前提。[1]

二、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边远贫困山区,要实现全面脱贫,任务尤为艰巨,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广西的脱贫成效排在全国前列,2019年尤为重要,广西取得了超过125万人口实现脱贫的好成绩,1268个村实现集体脱贫,未来还有大约21个贫困村可以实现脱贫目标,整个地区贫困产生率达到1%以下。不过,广西现在约有24万人口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660个贫困乡村和8个贫困县还在探索脱贫工作的开展,广西的脱贫工作形势还是十分严峻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为加快工作步伐,落实好各项工作,这给当地行政部门都带来巨大的工作强度。[2]其中,大化、都安、隆林、那坡为极度贫困县,乐业、罗城、融水、三江为深度贫困县,我们在对我院来自贫困县中的学生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这些地区大多数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成年人和老年人基本上不会说普通话,青少年在学校里已经推广普通话,但是由于师资的普通话水平不高,导致青少年的普通话也不是很标准,这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

普通话在扶贫脱贫任务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让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熟练使用普通话,要以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和语言计划为基础来合理实施,可以在扶贫工作中科学有效地“推广普通话”任务,铸造强大的普通话和帮扶贫困家庭相结合的教师团队,引入多方面技术手段来提升普通话练习质量,在少数民族贫困区域制定使用普通话与精准扶贫相融合的环境等多种方法,使之在少数民族地区普及普通话、推广素质文化、提升群众思想觉悟,使脱贫和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共同发展。

三、“通语弘文”助力推普扶贫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承担着培养祖国专业人才、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弘扬祖国优秀文化的重任,讲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不仅是义务更是肩头的责任。同时,作为师范生想要申请到教师资格证,都必须达到普通话二级乙等的水平,其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为二级甲等以上水平的资质。这些对教师资格的硬性规定,使得师范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应加强对普通话方面的培训。

我院的最大特色就是民族化和国际化,民族化体现在我们很多学生都来自少数民族地区,以小学教育专业2019级的学生为例,学生总人数为345人,其中有126名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36.5%,这些学生来自布依族、仫佬族、侗族、苗族、畲族、彝族、回族等15个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得不到普通话语言环境,所以,和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日常教学增加了难度。国际化则体现在我们学校招收来自印尼、老挝、英国、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的留学生,是广西高职院校中留学生最多的学校。从2018年开始,小学教育专业也招收来自印尼、老挝等国家的留学生,这些学生承担着毕业以后回到自己的国家进行汉语教学、弘扬中国文化的使命。

由于学生肩负“通语弘文”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更具有针对性和成效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使用的是普通话,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成为我们普通话课程教学的重难点。我们对普通话课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探索出一种更符合自身实际情况、更有效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同时,学会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回到自己的家乡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语言支教,文化扶贫”的教学策略

普通话训练这门课程,在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根据超过三分之一学生来自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特点,我们采用分层教学法,学习课程之前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运用“讯飞普通话模拟测试学习系统”进行测试,根据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测试成绩达到二甲(87分)以上,第二层,测试成绩达到二乙(80~86.99分),第三层,测试成绩为三级(60~79.99分)。根据师范生的专业特点,我们制订的总体教学目标为:第一,掌握普通话声、韵、调发音方法,音变规则,掌握普通话朗讀和说话技巧;第二,具备普通话辨音、正音能力,具有对儿童进行普通话教学的能力;第三,增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爱国守法、文化自信、通语弘文等意识和情感。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我们还制订了不同的教学目标,课程学习完成后,第一层次的学生普通话等级达到一乙,第二层次的学生达到二甲,第三层次普通话基础较差的学生达到二乙。由于小学教师资格证认定要求普通话必须达到二级乙等,语文科目要达到二级甲等,所以普通话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二乙水平以上,文科方向则需达到二甲以上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以“语言支教,文化扶贫”为项目贯穿整个学期,教学设计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理念,以少数民族学生和留学生的具体学情为设计依据,进行模块化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智慧诊断—自主探究—个性训练—语言教学”层层递进的“TSTT”教学策略。

结合专业特点与具体学情,根据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普通话认知过程的教学环节:诊断学生发音问题—知道原因—突破母语障碍进行发音训练—分组分层进行教学语言训练—教学语言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課前利用“讯飞普通话模拟测试学习系统”进行测试,实现“智慧诊断”,发现自己的发音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微课,探究母语负迁移的原因;课中对自己自主学习仍然无法解决的发音问题进行“个性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进行动态分组分层训练,有相同发音缺陷的分为一组,教师利用教学工具教授发音的方法和技巧,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在课堂中设计教学语言进行训练,比如绕口令、儿歌、讲故事、诗词朗诵和即兴说话的教学设计与训练;课后进行“教学应用”,观看学长学姐毕业后到小学进行教学的视频,学会应用语言进行教学。期末考核中,以“语言支教,文化扶贫”为项目,结合师范生见习实习工作,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小学进行普通话的教学应用,并录制好相关视频,作为普通话课程的考核依据之一。

在“语言支教,文化扶贫”的教学策略下,教师积极思考如何将教学劣势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良好契机,注重理论教学与语言实践的相互衔接。通过充分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语音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及方言习惯等状况,根据本校及本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顺势完成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改革,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强化教育,建立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完成普及推广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助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语言文化,以及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协同力,不断为加强民族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鹏.加强普通话推广与精准扶贫相融合的策略研究:以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辽宁教育,2019(10).

[2]谷雨.广西排兵布阵决战脱贫攻坚[N].广西日报,2020-02-12.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普通话贫困地区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少数民族的服装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