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探讨

2020-01-07 08:08翟磊磊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政辅导员互联网+

翟磊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深入,“互联网+”模式破土而出。新的思政教育發展生态下,互联网与传统思政教育联动融合。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水平也可借助互联网的显著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对此,首先概述了“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现状及机遇,其次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探讨了“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对策。

[关    键   词]  “互联网+”模式;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206-02

“互联网+”形势下,当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对的机遇与承受的挑战相辅相依。由此,高校辅导员应适应当下实践情况,学习并运用相关思政教育原则,积极在“互联网+”模式下进行推陈出新,从而逐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水平。

一、“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现状及机遇

(一)现状

纵观当今思政教育全局,高校思政工作在融合新时代网络技术新形势开展工作上还存在着一定难度,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辅导渐渐暴露出一定问题。

1.利用网络开展思政工作的主动性不足

现今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政工作时受自身网络操作素质水平限制较深刻,在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上不高。[1]部分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往往习惯依赖于传统课堂、课下面对面交流、思想政治讲座及偶尔家访。虽然知晓相关的网络教学政策,但并不愿走出传统教育的“舒适圈”,对“互联网+”模式存在些微抵触心理,对网络教学的要求仅仅为被动适应,而非主动学习并开展。

2.信息技术利用率较低

大多数高校都会对辅导员在网络技术使用方面进行适当定期的培训和检验,但即使是在通过一定的学习行为了解了基本“互联网+”知识后,仍未见得可以真正适用于日常的思政教育之中,沟通效果大打折扣。让“互联网+”流于口头,流于表面。此外,在高校中,学习气氛至关重要。而在部分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太多课程只是“纸上谈兵”,信息技术虽然客观可用,但却在不知不觉间“蒙尘”,辅导员不能及时彻底地施展网络传导的作用,未被深层挖掘的网络功用会极大影响教学工作的效率及举措实施的精准度,阻碍了工作展开和学生的知识吸收。

3.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内容脱离现实

依据当前的院校发展态势来看,网络思政工作内涵存在与实践状况产生巨大隔阂的现象。许多网络思政课程的内容及形式安排依然带着浓厚的传统教育色彩,仅仅停留于旧时书本之上,与现在大学生变化发展着的思政问题和矛盾相距甚远,通过线上学习,并不能够直接高效地解决自身思政线下问题。且个别学生以网络教育平台为新奇取乐,并未真正关思政教育本身,使“互联网+”模式下的思政教育没有达到现实教育效果。

(二)机遇

1.信息资源丰富多样

“互联网+”模式,是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所需的强大信息动力源泉。由此,学生们只需要在各种电子设备上使用相关软件就能够进行思政知识的自主学习。大数据时代的影响力在高校思政工作中体现为学生信息的全面精确,辅导员凭靠强大的数据资源,能够实时全面地了解学生资料,整合教育资源,妥善开展后续工作。

2.师生交流便捷通畅

众所周知,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矛盾,是学生随社会科学发展而变化着的思想学习需求与目前数量有限的高校辅导员在实践中无法一一对应的不平衡性。传统思政教育中课程时长固定,课程内容教师事先安排,在课程进行中提问为惯用教育模式。但在传统课堂气氛中,一是当代大学生主动发言的积极性正在渐渐退步,而且在老师硬性要求发言的状况下,学生因为没有充分准备应对突然情况,哪怕有一些心声也会因为气氛和时间的限制而无法通畅表达。对此“互联网+”模式的推进,能够在微信以及QQ等相对自由和私密的线上方式中,让学生消除尴尬和紧张情绪,能够渐渐自如坦诚地讲出真正的内心需求。

二、“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原则

高校思政教育开展中,要以现实为第一要义,高等教育的已有发展规律为辅助,为实现社会高层次人才需要与高校思政教育水准之间的平衡,在实践过程中要协调各方严格执行具体的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应是思政教育的核心,高校思政教育不应被单纯片面地看作是一项任务和硬性要求,而应更多地被视为是促进学生未来向更高目标,向更高社会层次迈进的坚实精神建筑。在“互联网+”思政教育包括内容、形式、传播主体的全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真正心声,倾听学子深层需求,在内容安排上尤其要注重结合当今大学生的特质,以学生为本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成效最大化。

(二)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任何教育成就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思政教育作为学生思想层次的强化剂,更是无法通过几次简单的软件交流和使用就轻易得来。高校思政教育除了自身教育任务本身,还肩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网络思政教育要戒骄戒躁,切忌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而是要偏重“实干”主义,哪怕耗时较长、收效甚微,也要坚持让“互联网+”下的思政教育稳步向前,开展的每一步都要真正落实,保留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

(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个进程来看,任何优秀的教育成果都是在遵照事实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的。不存在脱离实际的思政教育成果,也不存在脱离“互联网+”的所谓的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此外,社会发展实际是高校辅导员安排课程内容的重点参考系,社会发展决定了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又会在思政教育中更倾向于选择具备什么样现代化品质的学生。[2]思政教育工作绝不可借由所谓“互联网+”模式,让科技左右真正的思政教育核心方向,而是要在此媒介中依旧坚守教育本心,坚持求是原则。

三、“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新对策

思政教育工作者在“互联网+”模式下,要意识到其具备体系较复杂、安全有隐患等多方面缺陷,要趋利避害,善用“互联网+”模式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对策如下:

(一)妥善利用“互联网+”平台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辐射力建立健全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块。此外,可逐步推广使用匿名QQ进行在线答疑,并开通微信平台为学生制订真正适合他们的“思政私人订制”计划,在私密交流中完成学习和教授的双向任务,倾听学生心声,同时还可以推送思想教育阅读材料,达到教学目的。[3]最后,“互联网+”信息渠道对舆论导向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借此机会,高校思政教育可以收集当今的时政要点和有益的社会新闻,多渠道、多广度地推送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观念积极的应知应会消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思想政治观念。

(二)培养新时代的“网络”学生干部

高校辅导员可以借“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塑造学生自信向上,敢于“当家做主”的集体管理能力。网络平台学生干部的选拔可通过以下途径:教师可以主动开展调研,在所负责的班级成员中,以微信、QQ、微博等“互联网+”平台的粉丝量和日常阅读流量为初步基准,选择各方面活跃指数居于前列的学生成为网络思政班级教育的学生领导者。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培养对网络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借由学生干部之力,可让日常教学内容及工作要求或师生沟通得以迅速、大范围传达,推动师生关系纵深发展。

(三)与时俱进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信息化水平

新时代“互联网+”模式下的高校思政教育,也督促着高校思政辅导员提升个人能力。首先,教师要不忘教学基本功,时刻关注社会时事,关注变化發展着的思政教育方针政策,为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思政教育,用深入浅出的方式确保教学内容的实时性。针对学生所发表的一些有争议言论不应全盘否定,而是要第一时间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其次,“互联网+”时代需要高校辅导员以翔实的网络技术知识、充分的平台认知、纯熟的“互联网+”平台操作技术来匹配。[4]在网络媒体资源的浪潮中开展教学,作为教师要主动学习并尝试多采用微课、慕课等体现互联网思维的教育新形式。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灌输式”教学到科技互通的“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时代。

在思政工作与“互联网+”模式的交融中,高校辅导员要坚守原则、广开思路,善用多种“互联网+”平台技术,提出新形势下的思政教育对策及方案,全面助推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与进步。通过网络促进思政工作的革新,开拓高校思政辅导工作新形势、新思路,呈现出高校思政工作与时俱进的时效意义,从而打开思政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增强思政教育工作成效,培育出新时代思想正派、品格高尚的卓越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瑾.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法制博览,2015(5):65.

[2]郑永廷.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任务与实现方式[J].高校辅导员,2010(1):6-9.

[3]胡小爱,黄美初.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研究[J].传媒论坛,2018(18):10-11.

[4]王燕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新征程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1):123-125.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思政辅导员互联网+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