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三进”的现实路径思考

2020-02-25 03:23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进马克思主义理论

何 艳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1901)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至今,以其真理的力量与时俱进,跨越了地理的边界,穿越了时代的隔阂,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018年5月2日,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年版教材培训开班式上强调,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当前教育系统的一件头等大事,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主义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高校学生始终跟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保持一致,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一、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三进”的重要意义

(一)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的需要。理论建设自始至终是我们思想建党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党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关键所在。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体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广大人民群众相信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相信并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校要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高校发展方向同我家发展的长远目标紧密相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头脑,为巩固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实践证明,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是积极向上,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及其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为我们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现实基础。

(二)促进大学生政治修养和成长成才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明确地为高校在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指出了思想理论与素养品质上的规范。当代大学生只有坚定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同呼吸,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以及社会和家庭的期望下,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有用人才。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缺乏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认同,意志力薄弱,理想信念容易产生动摇,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教育亲和力不足,所以,在高校要做好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青年大学生认清中国社会的发展大势,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地把自己的理想追求融入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梦想中去。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三进”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没有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进教材是“三进”工作的主要载体,进课堂是重要途径,而根本任务要让学生统一到日常行为中去,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所在。当前,我国高校对于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已基本实现,但进入学生头脑还远远没有达到效果,大部分同学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仅停留在上课做笔记,考前背笔记被动学习,同时,部分教师在授课中不能突出重点,没有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课题抬头率低,参与度不高,结果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地把一般的理论认知转化为理性认同,并转变为自觉的行为,没有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二)教师教学水平质量需不断提高。教师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关键性因素,也是马克思主义“三进”工作有效实施的保障因素。目前,各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为政治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上水平,能够把握所教课程。但许多教师们大多专注于科研任务,而对承担的教学任务精力不够专注集中,马克思主义具有超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感,如果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没有形成专题教学,讲授理论抽象枯燥,缺乏生动性、亲和力,很难引起学生听课兴趣,参与讨论热情,师生缺乏互动,课堂效果收效甚微,这就很大地限制了“三进”工作的开展。所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水平质量是解决高校马克思主义“三进”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三进”

(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进教材”。新教材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师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等重要观点进行深入讲授,让大学生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提升对该思想的政治理论认同感和自信心。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真切感受到该思想是可以指导他们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他们的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同时,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最新的,最前沿的,最有价值的成果及时转化到教学中来,形成最新的马克思主义教学资源,提升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聚焦亲和力和针对性“进课堂”。马克思主义“三进”工作的关键环节是“进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首先,要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和力,马克思主义教师自己要真信、真学、真懂,还要结合大学生对当前社会发展的疑惑和自身的实际需求,讲清楚马克思理论,分析透彻实践问题,不能只讲空话、官话、套话,要有时代感、亲近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获得感。其次,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除了常规的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还要运用探究法、参与式、师生对话等等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再者,还可以举办一些学术活动如学术沙龙、研讨会、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知识演讲、竞赛等形式,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学习,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亲和力。

(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头脑”。马克思主义“三进”工作的目标是“进头脑”。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喜好、关注点、思想动态等,利用好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微课等对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难点、时政热点、疑惑不解的问题,教育和引导学生自己内省内悟。其次,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要有底线思维,要避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大上,要接地气,教学中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现实的价值指引,提高课堂抬头率,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启发,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再者,变革考核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的考核,不仅仅是对其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考试,还要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考核,使同学们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并内化为自己真正的核心思想。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人类认识的伟大工具,高校在思想政治教学教育中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学生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新时代的大学生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担负着建设祖国中流砥柱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最佳代言人,高校教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身政治意识强、人格完善正直,才能担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的责任。青年学生要自觉的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培养健康正确的“三观”,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立爱国之大志,成报国之大才。

猜你喜欢
三进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棋乐
藏垢纳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