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视野下 以艺术助力乡村振兴

2020-03-28 16:24余宁
曲艺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助力攻坚时代

余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由此,建设美丽文明、宜居富裕的现代新农村的生动实践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序展开。进入2020年,我们迎来了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协同和集成效应,就成为当前需要思考的一个时代问题。这关系着脱贫攻坚成效的发挥,关系着乡村振兴的进一步有序推进。

2013年,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以来,包括曲艺界在内的广大文艺界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创作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脱贫攻坚题材文艺作品,激励和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斗志和信心,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协同和集成,发挥曲艺在内的各艺术门类的作用是文化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乡村振兴时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魂从何来?从文化振兴来。文化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重要引领力和推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要深刻认识,包括各种艺术门类在内的文化振兴的培根铸魂作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农耕国家,乡村乡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必须先明晰自身的文化基因、清楚自身的文化定位,然后在全球化的高度上,用具有现代性和未来性的崭新眼光来考量我们文化。

具体到艺术推动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有一个前提需要考虑,那就是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前景有科学预判和准确把握。也就是要明确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立脚点在哪里,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对象是什么人,艺术推动乡村振兴往何处去。

未来的农业,将呈现工业化农业、智能化农业和体验式农业并存的格局。精英階层、职业农民、老年人是未来农村的主要居住者,随着农村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作为主要居住者的未来农民将是由现代化农业管理者、农业工人和小农户农民构成的新时代农民群体。对新时代农村未来图景有了科学预期,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就不会走一条简单重复的文化回归之路,不会走一条文化复古之路,而是走向一条令人充满期许的复兴之路。在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中建立一个新的文化形态。

面对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使命,艺术何为呢?

一是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现代化的思维。乡村振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一项全球化视野下的乡村现代化进程,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强化现代化思维,将之作用于乡村硬件构造和文化建设。新时代乡村要有适合现代人生活的居住条件,有现代人存放乡愁和寻求精神滋养的文化空间。新时代乡村居民居住在青山绿水间,但不是与世隔绝、脱离现代生活,而是对现代生活的一刻也不曾远离。

二是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外来艺术与原生艺术的融合统一。我国疆域广袤、历史悠久,不同地方与不同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多彩的艺术样式。文艺工作者要对当地民间文化、原生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焕发其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为乡村振兴服务,这是一个基础。还要根据当地的物质条件基础,从文化心理、社会氛围考量出发,引入诸如摄影、美术、电影、多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因地制宜,打造一地一品,一地一特色。

我国各地发展速度不一,经济实力各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的地方发展速度快,如东部沿海一些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很多物质的、非物质的民间文化遗产消亡很快。类似这些地方的乡村应有条件、有选择地对民间文化遗产、传统艺术形式进行抢救复活,同时根据当地农民和居住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入经典艺术形式,如美术、电影、多媒体艺术等。对于发展落后具有后发优势的地区,则应充分挖掘传统民间文化,民间艺术,进而精品化、经典化、产业化。

三是文化振兴、艺术助力乡村振兴,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新时代乡村的每一个居所都应充满文化的气息,每一个居民都应受到艺术的涵养。在新时代农村,艺术要更好地服务于居住者,助力乡村振兴,就必须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各地乡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浙江乡村的文化礼堂等都是很好的艺术展演展示的空间和乡村居民享受审美滋养心灵的艺术空间。一些乡村还存留着大量的物质遗产,也可以通过现代化的艺术设计手段,开辟为艺术空间。江西赣州安远县的客家围屋修缮后作为文化空间,很受村中居民欢迎。

四是要积极借力新兴技术,形成传播优势,为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插上翅膀。李子柒等抖音网红为受众描绘了乡村田园美丽旖旎的风光,展现了传统手工艺的当代魅力。这不仅是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不减的魅力使然,也是新媒体技术助力的结果。

包括曲艺在内的各门类艺术要发挥培根铸魂、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就一定要跟上科技步伐,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要在强传播下把艺术滋养化育人心、催生助推产业发展的力量发挥到最强,带动其他环节的振兴,进而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作者:中国艺术报社副总编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助力攻坚时代
欧几里得:助力几何学的独立与发展
助力乡村儿童阅读推广
科技助力等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攻坚脱贫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