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曲艺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3-28 02:31谈欣
曲艺 2020年11期
关键词:曲艺人才艺术

谈欣

曲艺,作为我国民间说唱艺术,是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瑰宝。近年来,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下,无论是曲艺作品的创作、表演,还是曲艺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然而,当前曲艺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仍不容乐观,尤其是高层次曲艺表演人才培养这一难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众所周知,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高校大学生群体,是继承和发展包括曲艺在内的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有生力量,其在曲艺传承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当代高校大学生对曲艺的接受情况,获取较为客观的调查数据,对改进曲艺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曲艺传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论文开展了如下调查。

一、调查概况

(一)调查高校和专业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大学生群体对当前曲艺传播和接受的现状,我们以近30所高等院校(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闽南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等)的大学生(其中以本科生为主)为调查对象,对涉及汉语言文学、音乐学、秘书学、播音与主持、文化产业管理、广播电视编导、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汉语国际教育等近20个专业的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式

本调查主要以电子问卷方式开展,分别设置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类,并将电子调查问卷发送到高校相关专业的班级群,由学生在无指向及指导下进行自觉回答。

(三)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为:一是高校大学生对曲艺的了解和喜欢程度,二是高校学生了解和学习曲艺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三是高校学生对曲艺传承、发展的态度和建议。共收到有效答卷467份,现结合问卷调查情况归纳、分析如下。

二、调查题目和结果分析

(一)单选题部分

在单选问题的回答中,问题1“当代大学生对曲艺的总体印象”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此看来,在被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总体上喜欢中国曲艺的占到了66%。调查结果却显示,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对于曲艺艺术较为喜欢。

问题2“你觉得自己对曲艺(快书、相声等)的了解处于什么程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这个结果与上面第一题形成了具有可信性的互证。这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多数同学不止喜欢曲艺,而且从程度上来说,对曲艺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问题3“你是否愿意花钱到演出场所观看曲艺演出”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57.39%的同学愿意花钱观看,比例占一半以上;而不愿意为此花钱消费的占到了42.61%。我们从经济学和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愿意花钱去观看曲艺演出或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消费,这是验证是否喜欢该商品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大部分学生基本上以家长提供费用为主,经济收入还无法自主,即便如此,在票价方面,能接受50元以上票价的比例占到了近54%。这说明,如果有适应社会精神需求的精品曲艺演出的场次安排,不少大学生是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经济支出的。

问题5“您去剧院欣赏曲艺的主要原因是”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调查数据说明即使是传统艺术形式的表演,名家和“明星效应”对大学生受众的吸引力仍不可忽视。在传统曲艺人才的培养中,还是要高度重视培养优秀的传承人,并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问题6“您是否有兴趣接受有关曲艺普及性质的教育,如传统曲艺进课堂等”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数据可知,有75.16%的大学生赞成普及曲艺教育并接受曲艺进课堂,这无疑为开展曲艺高学历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支撑。

问题7“你认为曲艺的主要受众应该是”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調查数据说明即使是地方色彩较强的曲艺节目,仍然具有超越地域的艺术吸引力,有些地方性曲艺甚至已经具有全国性影响。

“你觉得中国曲艺在新时代下是否必须存在和得到传承保护”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受调查大学生认为应该得到比较好的传承占到了94.43%,说明在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今天,绝大多数高校学生都深度认同保护和传承传统曲艺的重要性。

在回答“你如何看待中国曲艺的发展前景”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即使有大学生对曲艺演出有消费意愿,但目前有些商业性的曲艺表演对大学生的宣传力度还不够,高校宣传意识仍淡薄。以江苏为例,虽然有开心茶馆、紫金剧院,还有大量的惠民曲艺、曲艺比赛、曲艺展演,但进高校宣传的相对较少,学生并不了解。但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有意愿为曲艺艺术埋单,十分愿意将观赏曲艺作为生活娱乐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可以建立“曲艺走近大学生”等系列活动,让名家名角进校园、书场进校园、小剧场进校园,从而进一步拉近曲艺与大学生的距离。通过多年在大学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在各类艺术形式中,曲艺是容易让学生接受,也容易学习的艺术形式之一。我们要发挥曲艺艺术的特点,让学生们能够真实触碰、尝试、感受到曲艺艺术的魅力。

(四)高层次曲艺研究人才的断层

这一问题主要来源于现有的学科分类和设置,因为缺乏曲艺艺术专业,所以专门从事曲艺艺术研究及评论的高水平人才较少,从而在高校能够从事曲艺艺术研究和推广的师资相对较少。曲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集文学、音乐、表演、杂技等为一体,因此涉及研究曲艺的学科就相对分散,资源无法集中。比如,在文学、戏剧、音乐各类学科中都或多或少存在曲艺研究人员,但是相互之间交流较少,很难形成学科研究的体系。加之近十几年来高层次曲艺人才培养的缺乏,曲艺研究人员还存在断层现象。这样的现象十分阻碍曲艺艺术在高校的传播与发展,要重视领头人的作用,重视曲艺研究专家在学校层面的推广作用。

(五)曲艺发展存在的自身问题

传统曲艺茶馆式的演出已逐渐被多元化、多样化、数字化的演出取代。在调查问卷中,超过90%的学生因为传统曲艺表演形式古老而缺乏对其欣赏的兴趣。实际上,“变”与“新”是中国曲艺艺术独特的发展方式。中国曲艺历来讲究“变”,在“变”与“新”中,演员如能够结合时代特征,将自己独有的演绎方式融入历史的规范中,曲艺艺术方可不断发展,形成更广阔的发展路径。因此,曲艺表演艺术家尤其是青年表演艺术家要求“变”,“变”中求“新”,符合时代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这样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

四、关于曲艺人才培养和曲艺发展的建议

针对曲艺传承和发展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结合以上调查数据和曲艺面临的实际境况,就当前推进高校曲艺人才培养及普及曲艺艺术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要积极推动相关院校尤其是艺术类院校、相近本科专业开设曲艺专业学历教育,加强高层次曲艺人才的学历培养。当前,就高层次曲艺人才的培养而言,应该学习戏曲人才培养的发展道路,将曲艺学科融入普通高校招生专业,在已有专业和学科设置下建设曲艺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本科曲艺人才培养课程,组织教师为曲艺人才积极申报国家或省级艺术基金项目,借助高校平台,拓展曲艺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主要可以考虑从以下专业入手:首先是民间文学或民俗专业,在这个专业下开设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唱词寫作等曲艺文学课程;其次是音乐学专业,在音乐学专业下开设只唱不说,或半说半唱的曲艺表演课程;再次是戏剧、戏曲学,开设曲艺课程,为曲艺创作、曲艺导演、曲艺评论及曲艺研究培养高层次人才;最后是各类表演专业,开设相声、快书、评弹等主干课程,加强对该方面人才的专业技能的训练。

二是大力推动非学历教育,扩展曲艺教育的渠道。除了大力推动正规学历教育以外,还可以结合当前网络时代的有力条件,积极推动和完善曲艺人才培养中的非学历教育。着重对曲艺创作人才、曲艺表演人才、曲艺研究人才这三类曲艺人才进行培训和网络成人继续教育。据统计,各地民营剧团很多,各地剧团应在各地曲协的牵头下,请高校教育者、研究机构研究员及取得重大成就的曲艺表演艺术家,开设定期、定点的培训,提高曲艺人才学理水平,这些网络课程与讲座可以汇集成为成人继续教育专业申报的基础,以便为推动曲艺学成为学科门类而不断积累。

三是积极融入互联网时代。大力建设由曲艺教育者、表演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的专业,建立通识曲艺表演的网络节目库和研究资料库,如“曲艺微讲堂”“曲艺融创微型展”“说学逗唱系列展”,等等,播出有创意、质量、品位的网路直播、网络节目、网络抖音内容,而不是为博观众一乐的毫无艺术品位的表演。曲艺艺术要学会团队作战,将来的艺术市场是团队的竞争,艺术市场的蛋糕如何切分,就看各艺术门类团队的合作程度,大艺术的时代即将到来,要学会多学科、多视角融合式的团队合作,重视高校教育者、研究者、创作者的参与,还要重视产、学、研、文旅的结合和推广。

四是努力推动大学生曲艺社团的成立。曲艺表演团体应该深化与高校学工、团委等部门的合作,加强与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的联系,并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利用高校平台,申报各类曲艺研究基金项目,推动高校曲艺事业的发展。从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是有一定的曲艺知识认知度的,并渴望得到相关的信息和教育。因此,作为高校教育者,应该争取更多的曲艺艺术资源,以建设全国性曲艺表演智库平台及研究所为目标,增加政府、社会对曲艺教育、曲艺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五是高校教育者与曲艺表演艺术家要积极携手,进行深层次合作。能否在高校开设曲艺课程,除了教材的编写外,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近两年来,在中曲协的统一部署下,曲艺教材的编纂工作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有一系列高质量的曲艺教材面世。然而,能够使用教材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师资相当缺乏。鉴于此,笔者建议将优秀的曲艺演员请进课堂,与高校教育者进行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大学生。笔者已在此方面做出尝试,并获得了一定成绩。在演员与教师的合作下,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办了建院以来的首场传统曲艺音乐会,也就是说,我们的传统曲艺也能够走进被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艺术歌曲长期占领的音乐厅,此场演出获得了江苏省最高级别文化艺术盛会——紫金文化艺术节的邀请,大学生传统曲艺展将唱响江苏大剧院。我们的文化自信从这里而来,我们也期待更多的院校能进行这样的尝试,让曲艺艺术之花开遍校园。

综上,在多元文化时代,在融媒体时代,曲艺不再是走街串巷卖唱的艺术,而是要走进学校,走进网络时代,走进融媒体的“新”艺术。但是,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要积极借助各类手段,将曲艺艺术融入教育体系,走人才培养发展的道路。在坚实的高层次曲艺人才培养体系的保障下,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化曲艺艺术人才是曲艺未来发展的基石,也是曲艺艺术在各类文化艺术激荡的社会大潮中站稳脚跟的基础。

(作者:中国曲协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朱庭萱)

猜你喜欢
曲艺人才艺术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纸的艺术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毛遂自荐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