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曲艺优长 助推乡村振兴

2020-03-28 16:24阿兵
曲艺 2020年11期
关键词:曲艺

阿兵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综合性的大课题,只有科学制定战略规划,才能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如果说,产业兴旺、人才、生态和组织的振兴是为乡村振兴“塑型”,那么文化振兴就是为了乡村振兴“铸魂”。具体说,生态振兴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产业、人才、组织振兴是核心,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那么文化振兴、乡村文明就是乡村建设的灵魂。

乡村文明建设包括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的进步,又包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实守信的良好乡村习俗。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乡村文明成果、不断推进乡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促进乡风文明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关键性作用,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曲艺作为文艺的“轻骑兵”,是众多藝术门类中最接地气、最具草根性的。曲艺是以方言俚语为基础的艺术语汇,演绎展示的大多为本土民俗风貌、人情故事,贴近民众生活,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因此,助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曲艺及广大曲艺人当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一、曲艺是激活农村文化建设最佳文艺样式

曲艺的特性就是大众性,与百姓天然亲近。曲艺人应该提升站位,主动担当并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洪流中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汲取一线生活素材,将“责任”化为“心愿”,变“遵命文学”为“使命文学”,充分发挥曲艺的优势,创作更多符合曲艺特点、特色、具有乡土气息和田园温度的作品,浓墨重彩地描绘火热的乡村现实生活,回应农民群众的诉求心声,讴歌他们的伟大创造,展现农业农村的发展成就,用德、智、艺创作好作品,回馈大众,娱乐人民,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引领新风尚。

近年来,江苏曲艺围绕脱贫奔小康、乡村振兴主题,创作了包括大鼓、快板、曲艺小品、弹词开篇等形式的大量作品,如苏州市吴中区创作的小品《雨夜邂逅》就是讲述了一个春雨连绵的夜晚,两个乡村年轻人被困在车站所发生的故事。一个是家有祖传制茶技艺却心怀艺术梦想的男青年,一个是家有古建老宅一心想发扬光大的女青年,在产生误会与消除误会的对话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对方的价值,发现了家乡东山镇的价值,一场相互间的合作就在这次邂逅中酝酿了起来,振兴乡村成为了他们的梦想和使命。作品将吴文化元素糅进整个对话和冲突中,旨在通过这个雨夜的故事向观众推介东山碧螺春制茶技艺及苏州评弹等吴中元素,鼓励当下年轻一代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能更好发展家乡,振兴乡村。

二、乡村振兴的火热生活是曲艺题材的活水源头

江苏曲艺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评书鼻祖柳敬亭、扬州评话大家王少堂等古往今来的名家辈出;苏州评弹、扬州清曲、南京白局、徐州琴书、苏北大鼓等曲种繁多,曲艺样式超过50种;拥有“中国曲艺之乡”9个,“中国曲艺名城”1个;历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奖数达48个,除节目奖外,44人次分获表演奖、文学奖、新人奖,5个曲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特别是2006年中国曲艺牡丹奖长久落户江苏以来,江苏曲艺更是焕发了青春,各地曲艺事业蓬勃发展,新人新作不断涌现,曲艺活动频繁,广大曲艺人深入生活,汲取养分,潜心创作,热情讴歌生活,仅2020年开展的“第三届快板大赛”就收到新创作品30余个,其中不乏像快板《合同兄弟》等反映精准扶贫、好干部送技术、带资源带领农民奔小康的鲜活故事。这些作品讲述百姓故事,表达了新时代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民情怀,成为曲艺助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广大农民兄弟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曲艺工作者当乘势而发,发挥自身优势,创作反映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曲(节)目,组织精干的文艺小分队,深入乡村,走向田间地头,大力宣传中央及省、市振兴乡村政策举措,多角度展现农民兄弟奋战在脱贫攻坚和小康路上的动人事迹和最新成就,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信心和斗志。

笔者在江苏宿迁市宿城区看过一个节目,节目讲述的是某村一个叫张大祥的农民是区政府精准扶贫对象,扶贫专干老梁在检查工作时发现,区政府半月前赠给张大祥的4只带窝母羊少了1只,却多了1只公羊,问明原因后才知道,张大祥遇到急事儿,无可奈何把母羊卖了1只,听说扶贫专干要来检查,他老婆吴美芳慌忙从邻居家借来1只羊充数,不料被老梁发现。听说羊贩子刚走,老梁急忙追上羊贩子,花800元钱把母羊又赎了回来,再次把羊赠给了张大祥。这个故事来自生活、真实可信,说表诙谐幽默,演唱娓娓道来,以小见大,反映了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怀和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

三、曲艺要主动对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

江苏是经济大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破解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全省各业全面、稳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曲艺工作者要主动对标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对标省委省政府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发展目标主动作为,既要聚焦江南水乡、特色村镇,又要关注苏北农房改造、农业产业升级改造等,推出反映农村整体风貌和创新发展的曲艺节目,用更多高质量的作品助力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江苏省曲协也将搭建平台,适时策划举办相关主题曲艺作品的征集评比活动,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不缺位、不落伍,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的艺术需求,为农民群众提供更为充实的文化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文艺支撑、增添不竭的精神动力。

总之,曲艺人要用自己的行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文艺采风、精品创作等的新模式,深入一线,关注农村、农民、农业,以崇高的使命感、过硬的创造力,倾情创作优秀曲艺作品,讲好“三农”故事,播撒文明新风的种子,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带入民间,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曲艺人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曲艺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齐心聚力 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
第九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新闻发布会在福建南安召开
“互联网+”和高校曲艺专业教育对曲艺传承的影响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不同传播方式对于曲艺发展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曲艺教学实践分析
从健康曲艺生态看曲艺学科建设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