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 大家庭

2020-03-28 16:24宋好
曲艺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剧场曲艺重庆

逗乐坊是重庆首个民营相声团队,自 2011年成立以来,以“清新幽默,时尚健康”为宗旨,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推广,杜绝低俗演出内容,创演并重,坚持小剧场演出,在丰富广大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培养了一大批青少年相声观众,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小剧场发展之路。多年来,团队的发展和成绩的取得,除了自身努力外,与中国曲协、重庆市文联、市曲协等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怀是密不可分的。正因有了协会的正确指导、积极帮扶,才营造出包括重庆在内的全国曲艺小剧场可喜的发展局面,使曲艺大家庭一派欣欣向荣。

一、艺术理念的正确指导

相声小剧场植根于基层,多数自给自足,自负盈亏。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文化需求的提高,全国各地相声小剧场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经历10余年发展,已成为曲艺演出的重要力量。而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小剧场发展的不平衡、演出水平的参差不齐、现代化管理机制的薄弱、艺术与市场的矛盾等,亦是相声小剧场团队绕不开的话题。

重庆逗乐坊作为民营团队,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饱尝了创业的艰辛。经历初创阶段的艰难之后,团队在节目内容、表演水平、人员结构等方面逐渐优化,并加大线上、线下的宣传力度,使票房收入和观众口碑取得了较大改观。

2013年11月,重庆逗乐坊团队在成立两周年之际,举办了“逗乐坊现象暨相声小剧场发展研讨会”。会上,来自重庆、北京、陕西、上海、四川、宁夏等地的相声小剧场团队负责人分享交流各自发展、运营、管理经验,相声名家李立山、丁广泉等分别做了点评。中国曲协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表示这是担任曲协领导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曲艺小剧场的会议。在听取了与会小剧场代表的发言后,中国曲协领导做总结发言,对小剧场相声团队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定文化理想,在笑声中带给观众乐的愉悦、智的启迪、情的陶冶和美的享受;二是坚守艺术追求,无论新老作品,都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三是坚持不懈努力,不要被眼前的困难阻碍前进的脚步,坚持到最后的胜利。2017年底,全国曲艺表演场所协作发展联盟在天津成立,重庆逗乐坊有幸成为常务理事单位。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民营团体固然要承受市场竞争的压力,同时也在享受新时代的种种利好。现今如此优质的文化市场环境,小剧场团队应当是首当其冲的维护者。但事实上,部分演员或团体在一定程度上为了一时的效果或票房目标,而牺牲了相声的艺术性,失去了正当的审美导向,从而对观众群体尤其是青年观众产生了一定的误导。

相声艺术是美的,历久而弥新,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集艺术性、文学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身,有别于单纯的娱乐品。因此,越是基層的曲艺团队,越应该注重和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文化修养。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团队出于生存和业务收入的压力,往往注重市场的考量,有时疏于政治理论和文化理论方面的提高。中国曲协各个专业委员会和联盟,恰恰起到了这样的纽带作用,指导着基层团队的艺术方向,从而也使得包括重庆逗乐坊在内的基层团队能够健康发展。

二、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

艺术的发展,需要人才的培养。重庆逗乐坊由最初的六七人,已发展到20余人,现有中国曲协会员3人,重庆市曲协会员15人,其中参加过中国曲协举办的创作、表演、管理、网络编辑等方面的培训班、研修班共13人次,有效提升了人员水平,改善了人员结构。团队每年除小剧场演出外,还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参加送欢乐进基层文艺志愿服务等各类演出,为广大的社区居民、学校师生、部队官兵送去笑声。

逗乐坊团队成立9年来,既重视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也努力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因此尤其重视人才培养。为了让山城观众更多地接受和喜爱相声,逗乐坊把相声的本土化和时尚化,作为努力的方向。所谓“本土化”,指让发源于北方的相声艺术更紧密地与重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相结合,在风土人情、方言土语上有所延伸和发挥;所谓“时尚化”,是指节目的思想内涵和反映的社会现实要与时俱进,创作和表演尽量契合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逗乐坊作为民营相声团队,在坚持走市场的同时,也要坚持正确的创作理念,积极培养人才,加强创作学习。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逗乐坊陆续创作了一批具有重庆特色、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节目,并且从2014到2020连续7年登上重庆卫视春晚,创作并演出了12个语言类节目,受到广大观众喜爱和好评。

2016年4月,逗乐坊创作了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相声《老朋友》,并参加了首届通州杯全国曲艺小剧场优秀作品展演。2017年11月,逗乐坊及时创作演出了相声《党心连民心》,积极参加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六进”演出活动,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原创小品《瞧这俩爹》、相声《名著与方言》先后参加了中国曲协主办的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2019年12月,相声《名著与方言》参加中国曲协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优秀相声小品展演。2019年重庆逗乐坊青年演员刘延超、程世杰参加天津卫视相声竞演类栏目《笑礼相迎》第二季,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捧回了全国总冠军,这也是重庆相声第一次在全国性相声竞技中获得冠军。

同时,逗乐坊还积极配合中国曲协倡导的曲艺学科建立工作,在重庆高校推广相声艺术,帮助重庆大学等多所高校组建相声社团,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审美。逗乐坊负责人宋好受聘四川外国语大学讲授《相声艺术鉴赏》公共选修课,学生修满一学期可获2学分,成为重庆地区首个正式进入高校课堂的曲艺类课程,也是曲艺作为通识教育科目进入非专业院校的有益尝试。

成绩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演员们不断在舞台上摔打历练,持续积累,所生发出来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剧场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成为曲艺舞台的中坚力量。

三、組织活动的积极帮扶

作为演出团体,需要不断增加演出实践、交流活动,但民营团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具备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举办大型活动,因此需要协会提供相应的保障和帮扶。

2019年5月至9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逗乐坊团队承办了“笑满巴渝”全国曲艺表演场所协作发展联盟交流展演,先后为重庆观众呈现10场精彩的风格各异的曲艺专场节目。此项活动得到了中国曲艺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协会主席、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指出“我们不缺作品缺精品,不缺笑声缺品位,不缺传承缺创新,希望曲艺工作者在小剧场中不断磨练,打造出立足时代、扎根人民的文艺精品”。随后欣然为逗乐坊挥毫题字留念。在展演闭幕式上,全国曲艺表演场所协作发展联盟主席、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与逗乐坊青年演员宋好合作表演相声《黄鹤楼》,为广大观众送去欢乐。

整个活动期间,逗乐坊团队的参演作品如相声《名著与方言》《乐海潮人》《重庆,要得!》《重庆往事》等节目,充分展示了团队的创作、演出能力。节目结合重庆本土文化,用清新幽默的表演制造时尚健康的笑声,展示出传统曲艺艺术魅力。10场展演先后邀请来自北京、天津、重庆、江苏、四川、河北、河南、湖北、贵州、吉林、安徽等省市的曲艺名家新秀登台献艺,表演了相声、双簧、快板书、京韵大鼓、单弦、山东快书、铁片大鼓、京东大鼓、长子鼓书、四川竹琴、四川评书、数来宝、四川清音、谐剧、金钱板等曲种的优秀作品,除了给重庆群众送去欢乐,还吸引了四川、贵州、陕西等地的观众慕名前来。本届展演的成功举办,打造了小剧场互动交流的又一个全国性平台,拓展了曲艺市场,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号令下共同抗击疫情,各行各业都在为之付出努力。由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性,需要避免人员聚集,各地曲艺小剧场未能按时开启新一年的演出,没有演出就没有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团队们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此时,中国曲协始终挂念着基层的团队,鼓励和号召大家积极创作抗击疫情的曲艺作品,同时开展调查问卷,了解和关心基层曲艺团队的状况,推广网络曲艺剧场,关注抖音连线直播,不断为基层团队鼓劲加油,共克时艰,渡过难关。

曲艺是个大家庭,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扬优良传统。在这个家庭中,重庆逗乐坊仅仅是一分子,希望能继续努力提高,坚持创作,推陈出新,树立品牌,坚持正确的审美导向,创作和演出了一批深受重庆观众喜爱的作品,努力成为全国知名、享誉西南的青年相声团体。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小剧场曲艺重庆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