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五色探针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4-11 13:54闫梅潘珑陈佛兰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核型羊水染色体

闫梅,潘珑,陈佛兰

(广东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惠州 516007)

在临床治疗中,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胎儿染色体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技术特异性强且较为快速[1]。为研究分析产前诊断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临床价值,选取2018年2月-2019年7月于我院采集羊水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的5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7月于我院采集羊水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的5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50例孕妇中,年龄范围为22-42岁,平均年龄为(27.12±4.33)岁,采集时孕周时间18-28周,其中11例分娩过染色体异常患儿,2例为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38例为唐氏筛查高危人群,1例超声提示胎儿畸形。

1.2 方法 在超声定位下,进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10 mL羊水置于无菌刻度管中进行保存。取20 mL个羊水分装2支无菌刻度管内,1600转/min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沉渣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内,放置于37oC 5%CO2培养箱中培养,一周后换液,并根据细胞生长情况,进行传代,收获,制片,然后进行核型分析,若怀疑有嵌合现象,需计数超过50个分裂相。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分析方法为玻片制备,变性杂交,玻片洗涤,复染后观察结果,随机计数50个羊水细胞,若超过90%细胞显示正常信号即为正常,超过60%细胞显示异常信号则为异常,若无法判读,可扩大计数到100个细胞判断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成功率均为100.00%,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时间为(23.32±4.33)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报告时间为(3.22±1.0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4例异常,其中结构异常1例,数目异常3例(18-三例1例,21三体2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发现3例染色体数目异常,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检出情况一致,无假阴性或假阳性的情况出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的特异度为98.50%,敏感度为98.60%,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检测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一致率为100%。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产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优生优育。传统产前诊断的方法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可靠性高,且结果稳定准确,同时检测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染色体数目异常,但核型分析需要进行羊水细胞体位培养,体外培养可能失败且耗时常,标本用量较大,效率不高[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为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能够特异性带有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靶细胞的同源序列核酸交杂,实现对DNA片段的定位和定量,可用于间期染色质和中期染色体[3],应用产前诊断中无需进行羊水培养,大大多缩短诊断的时间,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无法诊断染色体机构异常,完全取代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易发生漏诊[4]。在本次研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时间为(23.32±4.33)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报告时间为(3.22±1.0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的特异度为98.5%,敏感度为98.6%,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检测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一致率为100%。综合上述资料和实验结果,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的成功率高,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准确性高且诊断全面,进行产前诊断高危患者除染色体异常,可能存在染色体结构异常,单纯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易漏诊。

综上所述,产前诊断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成功率高,可靠行强,且报告时间较短,但单纯使用荧光原位杂交诊断的漏诊率高,需同时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

猜你喜欢
核型羊水染色体
改良酚/氯仿法提取羊水细胞DNA的应用
产前诊断指征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羊水穿刺会导致宫内感染?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
什么是羊水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真假三体的遗传题题型探析
能忍的人寿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