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2020-12-14 08:01诸葛莹
关键词:古诗词初中生语文课堂

诸葛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落实发展,我国的教育环境也得到了提升。语文是教学的主要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优秀文化的教育是当下教师的首要教学目标。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将有助于初中生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国的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教师应当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本文将围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途径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10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当前的社会已经逐渐迈向了全球化的阶段。大量外来的文化内容走进了我国人民的视野,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着较大的冲击和影响。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甚至逐渐被遗忘。作为祖国与社会的未来,初中生理应将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因此,教育工作者逐渐重视起来对初中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养初中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同时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众多的传统文化内容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道德水准。我国古代的人民更为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初中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栋梁和未来,需要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初中的语文教学是学生培养思维模式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学生树立起积极、正确的道德观念。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帮助学生完成了人格的塑造,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十分重要。

2.有助于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文观念

初中生的年龄阶段正是学生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初中生的个人思维模式将得到塑造,是初中生人文观念培养的重要阶段。同时,年龄因素决定了初中生对各式各样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情感认知能力。因此,在初中教学阶段引导学生塑造完善、正确的人文观念是教师的职责。传统文化的滲透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塑造起完善的人文观念,学生从我国漫长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使初中生的人文观念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保障了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3.有助于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包含着众多的历史人物、书籍、典故等。在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众多人生哲理。比如,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孝”“仁”等。学生从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中受到了正确价值观念的熏陶,初中生逐渐在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初中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重要阶段,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教师可以正确地引导初中生树立价值观念,使初中生的身心可以健康成长,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教学问题

1.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存在着局限性。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文课堂的调查研究,能够看到初中语文教师忽视了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是我国义务教学的组成部分,在考试中有着较大的分数比重。同时,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受到了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导致了初中语文教师侧重于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一旦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偏差,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将受到直接影响。因此,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整体上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

2.教学形式存在局限

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存在着局限性。因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着不足,所以教师的语文教学形式有着过于模式化的弊端。教师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使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发挥,比如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法、题海训练教学法等,单一的教学形式无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3.教学内容存在局限

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开展的语文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教材之中,导致学生的语文教学视野具有局限性,从而无法保障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单调的教学内容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1.利用传统文化典故,引出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与传统文化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典故融入其中。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所以在课堂开始的阶段,教师可以用传统文化的历史典故内容来引出语文教学的内容。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是关键的时期,将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率。通过传统文化典故的融入,初中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得到激发,使语文课堂的开展得到保障。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科书中《孙权劝学》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时。在开展课文的讲解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利用传统文化的典故内容来引出课文教学内容。教师为学生讲此篇课文的历史背景发生在三国初期,孙权麾下的大将周瑜与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军队,随后形成了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对峙的局面,在此时期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通过历史典故内容的融入,教师顺利地将语文课文引出,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保障了教学效率,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样得到了传承。

2.注重古诗词意境的理解,增进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内容之一。古诗词的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之中教师利用了大部分时间来进行古诗词的教学。然而,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古诗词的教学效率较低。因为初中语文教师过于注重训练学生的古诗词背诵、解题能力,却忽视了带领学生领略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古诗词教学关键的部分,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其重视起来。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中《望岳》这篇古诗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泰山的壮丽景象,带领学生置身于古诗中的情境之中。同时教师为学生讲解作者杜甫当时的境遇,使学生感受到诗人杜甫心中的抱负。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将古诗的情境进行再现,并且引导学生对古诗的意境进行领略和理解,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深入,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3.拓展语文教学内容,深化传统文化传承

初中语文教师往往将自身的视野局限于教材之中,导学生没有机会接受更加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样制约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当突破以往的教育壁垒,将自身的教学理念和传统文化知识素养进行完善和创新,为学生拓展语文教学内容,使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得以构建。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中《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的学习时。为了使学生对文章的学习更加深入,同时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教师可以在课文讲解之后将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展示我国的著名石拱桥视频和图片,如五音桥、玉带桥、风雨桥、广济桥等。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展示,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得到点燃。同时,学生领略了我国的石拱桥之优美,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有着关键的意义,保障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 杨万福《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年第5期。

[2] 陈晨《论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成才之路》2019年第3期。

[3] 李娜《重文化底蕴修文化素养——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读写算》2018年第30期。

猜你喜欢
古诗词初中生语文课堂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猜诗词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