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的策略

2020-12-14 08:01顾燕春
关键词:中等职业语文课程语文课

顾燕春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语文课程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引导中等职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思考,中等职业教师应能达到促进中等职业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培养中等职业学生的热情和兴趣的目标。因此,在建构新的语文课堂模式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价值,并增强中等职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经验,从而使中等职业语文课。充满浓郁的人文氛围。

关键词:传统文化特色 中职语文 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11

中等职业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应体现在培养中等职业学生的良好人文素养上,利用中等职业语文课程的重要媒介激发中等职业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爱,以及指导中专学生独立探索语言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在中等职业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以确保中等职业语文课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中等职业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对提高中等职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弄清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等职业语文课程建设和实施的重点。

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课的必要性

1.激发中职生的人文情感。

良好的人文情感的培养必须依靠中文教室提供支持。因此,中等职业教师应善于调动中等职业学生语文课程探索的积极性,以中文文本为媒介激发良好的人文情感,营造充满人文情感的语言课堂氛围。在中等职业语言教学大纲中,许多文本包含着人文和情感因素。中等职业教师应详细分析和解释此类文字,以引导中等职业学生体验人文情感,激发中学生的情感情感,达到升华人文情感的作用。例如,在解释诗歌时,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中文文本内容打动中职学生的心,并培养中专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感。

2.优化中职语文课的课堂气氛

中职语文授课的实效性决定于语文课堂氛围,因而体现了营造良好语文课气氛的重要促进作用。现阶段的中职语文课之所以无法达到吸引中职生的效果,根源在于语文课缺少趣味性的探索气氛,中职生无法在语文课上接触并且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从以上的角度来讲,传统文化应当成为联系中职生以及语文教师的重要情感沟通纽带,营造融洽的中职课堂氛围。因此,优化语文课氛围的目标必须依靠传统文化的全面融入措施,确保中职生将语文课堂作为接触传统文化的必要平台,主动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3.调动中职生的语文知识探索兴趣

中职生在自主思索语文知识的前提下,对于语文大纲内容将会达到更加深入的掌握程度,并且有助于中职生丰富自身的人文情感体验。在传统文化充分融入课堂实施环节的基础上,中职生将会感觉到传统文化与自身生活并不十分遥远,进而做到主动思考传统文化内涵,提升中职生的整体人文素质。通过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中职语文课堂将会充满魅力,中职生对于语文课程内容也能够做到自主进行探索。

二、中职语文课堂模式现存的缺陷

首先,中职生欠缺深入探索传统文化的热情。目前对于多数的中职生来讲,学习语文课程的唯一意义就在于通过语文科目的测试。因此,中职生在语文课上往往仅限于了解语文大纲内容,对于语文课堂的其他内容欠缺了解兴趣。由于受到中职师生的上述认识影响,那么将会造成中职语文课无法达到紧密结合传统文化因素的效果。中职生由于欠缺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导致中职生停滞在语文知识的表层理解上,不利于中职生达到良好的人文素养要求。

其次,语文授课过程与传统文化呈现分离的状态。语文授课过程如果能够体现传统文化因素的全面融入,那么语文课将会充满浓厚的人文氛围与气息,中职生因此也会受到强烈的情感感染。但是目前看来,传统文化因素很少被融入中职语文的科目教学,中职生探索语文知识的重要实践素养也无法得到提升。语文授课过程由于欠缺传统文化的充分融入,进而导致中职语文课的整体氛围比较僵硬,师生对于语文大纲以外的内容没有进行延伸和思考。

三、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的策略

中职语文课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带领中职生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吸引力,从而让中职生认同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近些年来,传统文化融入语文科目教学的举措已经被很多中职学校重视,中职师生也在逐步认识到语文授课过程结合传统文化因素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目前关于改进与优化中职语文课的授课模式应当体现为如下要点:

1.分组探讨语文课文内容

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让中职生感受语文经典魅力,上述思路必须被融入中职课堂的整个授课过程。中职语文大纲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其中主要包含涉及传统文化的语文课文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应当要求全班的中职学生分组探索语文经典课文的主旨内容,引导学习组的同学们对于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增强中职生深入探索语文经典课文的热情。中职生经过深入探索课文内容的实践环节,对于语文经典课文就可以形成较深的课堂学习印象,有助于中职生全面把握语文经典课文的主旨与内涵。

对于语文经典課文内容而言,语文教师可以在全班范围内展开分组辩论竞赛,激发学习组内的学生参与辩论热情。在辩论赛的热烈氛围下,各组的中职生对于经典文化就可以做到深入思考,提出新颖的课文分析视角。各组的中职生经过热烈辩论后,语文教师应当为同学们总结课文主旨与学习要点,激发中职生深入感受传统文化内涵的兴趣。

2.营造丰富的语文课堂场景

中职语文课不能缺少生动场景,中职教师可以选择运用各种新媒体的途径来营造语文课的生动场景,达到吸引中职生的良好效果。在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营造生动情境的做法具有明显的必要性。中职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来呈现相关的语文学习背景,加深中职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充分体现语文课堂场景在鼓励中职生自主思考方面的重要促进意义。

中职生具有较强的直观思维特征,因此多数中职生对于抽象与晦涩的传统文化内涵无法做到直观了解。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引导中职生通过观看直观的语文课堂场景来了解语文经典内容,转变中职生对于语文经典内容的枯燥印象。对于语文课的直观课堂场景进行全面营造的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有必要运用云平台、微课及其他的信息化软件予以实现。

例如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应当首先在语文课堂上播放相关历史题材的影视片段场景以及视频内容,营造生动的语文课文学习气氛。中职生在融入语文课直观场景氛围的前提下,内心将会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感染,加深了中职生对于语文课场景的感受与体会,并且帮助中职生深刻体会传统文化蕴含的浓厚人文情感。中职生对于相关的影视背景短片在进行观看的基础上,师生可以共同交流课文背景内容,营造贴近生活场景的中职语文课良好气氛。

3.鼓励中职生主动提出疑问

中职生如果仅仅被动掌握语文课堂知识,那么无法达到中职语文课应有的人文素养提升效果。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当耐心帮助中职生转变语文课堂印象,鼓励中职生对于语文课堂疑问予以大胆提出,进而达到全班学生共同交流与探索语文传统文化内涵的目标。中职生在大胆提出质疑的前提下,对于语文课堂知识就可以更为全面的体会与了解,避免中职生停滞于浅层的语文课文内容理解水平。

经过分析可以判断出,中职语文课的全面构建过程不能缺少传统文化的融入。目前在构建中职语文课堂时,对于语文写作课堂、语文阅读课堂以及其他课堂实施环节都要充分融入传统文化,凸显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性。并且,作为中职教师对于中职生应当给予必要的引导,鼓励中职生自主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培养中职生的人文情感。

参考文献:

[1] 石英《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模式探究》,《学周刊》2019年第20期。

[2] 沈影红《携手经典,弘扬文化——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模式》,《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第9期。

[3] 陈尊雷《基于136高效课堂模式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探索——以〈荷花淀〉教学为例》,《华夏教师》2019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语文课程语文课
语文课文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
数据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