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0-12-14 08:01冯春香
关键词:教师应高中语文传统

冯春香

摘 要: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与文化精髓,将其渗透到高中语文教育中,对于学生的素质发展与语文知识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高中正值学生“三观”养成的关键阶段,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创新对学生的语文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与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朝着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方向良好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12

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而从语文课程教学本质来说,语文是开展文化教育的重要教学载体,是我国传统文化文章的汇总体现,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确保语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前提。让高中生从语文课堂中,共同学习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真正走入语文与文化的世界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教学保障。

一、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现状

1.学生缺乏自主意识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才是发现与获取知识的主体,但是在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由于教师一直在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使得学生难以形成自主意识,仍旧只能跟随教师被动地学习语文知识,这就导致学生难以真正学会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非常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养成,以及语文学习与发展。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若教师一直沿用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将会限制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与文化知识,将会停留在概念化知识的表面,无法从深度学习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见解,那么高中语文教育会流于形式,就失去了实际对学生教育教学的意义。因此,教师急需改变这种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2.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片面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由于教师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学观念过于片面,片面地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开展语文教育的最终教学目标。实际上开展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文化素养,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与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保证。但是教师却一直难以转变教学观念,不仅在教学中一直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让学生将语文与文化知识背诵记忆,满足学生的考试需求,还片面地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為衡量学生是否好好学习的标准。这导致教师难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努力,学生更难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同样会产生把学生成绩放在首位的不良学习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学习效果,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与语文发展,这是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不良教学问题。

二、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完善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高中语文教师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完善学生优良文化中优良习惯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育中,使学生既能丰富对文化知识的积累,还能形成良好的文化认知与习惯,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下去,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发展。而为有效培养学生的优良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抽出短暂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或是让学生每天诵读一篇课外国学经典,或是让学生媒体轮流在黑板上写名言警句,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转化为属于自己的学习习惯与文化积累知识。以此让高中生能够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主动且积极地投入到文化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与文化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使其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良好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劝学》这一课时,教师先为学生介绍本篇课文的写作背景与作者,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其中的文化知识,形成对课文阅读的浓厚学习兴趣,并使学生能从阅读中初步品味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与思想,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之后,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之间开展文化交流与课文辨析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到课文中发掘其中的文化思想,使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文化学习交流,形成对其中为何要学习的文化知识深刻理解。最后,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学习效果。

2.紧密结合教材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语文教育中,确保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与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创新对学生的语文教学方式,运用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语文学习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发展。而且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文化品读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与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化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并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开展有效的学习交流,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文化素养,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长远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师说》这一课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核心性的文化学习问题,如“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度思考,使学生能够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分析与掌握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应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风气,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与语文学习效果。

3.利用网络为学生带来课外资源

课本中的文化教学内容是有限,若一直让高中生只学习课本中的文化知识,将会限制高中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难以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习发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带来课外的文化学习资源,为学生文化学习的有效性提供良好的保障。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根据高中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认知水平,为学生选择符合其阅读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阅读书籍,或者让学生到图书馆中阅读书籍,使学生能够一步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与认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量。由此,使得高中生能够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与语文学习能力,并使教师能够实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获得良好的学习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过秦论》这节课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播放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视频,以及相关的历史时事视频,使学生能够从直观的视频中,深度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之后,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地掌握本篇课文知识与文化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民族精神。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在课后运用互联网,学习《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以及《史记·魏世家》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够在课外丰富文化学识,拓展文化视野,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与文化素养,加快学生语文发展的步伐。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实效性,可以确保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养成,可以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与长远发展。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结合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真正渗透到语文教育中,使学生能够不断强化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从而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将其培养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语文人才。

參考文献:

[1] 傅增强《多措并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学周刊》2019年第10期。

[2] 田应成《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体验式教学》,《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年第3期。

[3] 李西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途径探索》,《赤子》2017年第32期。

猜你喜欢
教师应高中语文传统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