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中国传统文化于数学教学之中的策略探究

2020-12-14 08:01左卫东
关键词:数学知识学科传统

左卫东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与学习价值,在初中数学学科中加以渗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思维的构建,还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启发,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逐步地掌握新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构建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寓中国传统文化于数学教学之中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15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渗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让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得到了新的机会。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却一直处于瓶颈阶段,究其原因在于,多数人认为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关系不大,进而未能正确地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有效衔接点。但事实上,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多位对数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帮助的人,目前传统文化中的数学类知识内容也占据了较大的部分,由此可见,对寓中国传统文化于数学教学之中的策略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传统文化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为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想要让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发挥作用,教师就必须对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渗透任务以及性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遵循相关的教学原则。经过整理分析,以下将对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遵循的原则进行探究:

1.潜移默化原则

目前,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的渗透仍處于发展阶段,部分教师无法有效地掌握将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时常会出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间的结合不够合理,传统文化的出现较为突兀的情况,进而不仅无法让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还会拉低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构建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实施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教学时,应遵潜移默化的原则,先探究传统文化与数学课堂教学知识内容间的衔接点,从合适的位置入手,自然而然的代入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实现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探究,从而有效地消除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学科中渗透的突兀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原则

寓中国传统文化于数学教学之中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教师应遵循持之以恒的原则,立足于学生当前的学习与成长的情况,从学生未来的发展的角度考虑,做好长久的打算,制定严谨的全面的计划,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不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让传统文化精神在学生的身上生根,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原则

在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效率的追求较为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让部分教师产生了急于求成的心理,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自己的主观想法为中心,为学生布置了大量的数学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满足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最终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坚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则,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感受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更为符合学生的成长情况和需求的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学科的结合方案,使学生能够在相对愉悦的状态下,得到最大化的挑战与提升。

二、寓中国传统文化于数学教学之中的策略

1.通过课本中的教学实例加以渗透,呈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想要让传统文化充分地与初中数学学科相融合,教师首先就需要找到数学学科与传统文化间的内在联系,从数学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信息,并利用科学的合理的手段,突出数学知识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呈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能够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与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开辟一条新的思路,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受感性思维的驱使较为强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故事为载体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感性思维的驱使下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进而实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到《勾股定理》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注》作为教学实例,为学生讲解赵爽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在数学研究上的成就,带给学生全新的数学学习感受,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2.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时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各个方面新时代学生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学生的成长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如:家长对学生的溺爱心理、学校对学生的过度保护等都极容易导致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让学生在接触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时下意识地出现逃避的心理,在课堂中呈现出较为被动的学习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固有的认识,认为所学的知识枯燥乏味且难以理解,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造成阻碍。

对此,教师应从教学形式的创新入手,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中,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感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地走进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为学生深度研究传统文化提供可靠的推进力量,进而逐步达成寓中国传统文化于数学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到《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中国传统的古建筑,利用新颖的手段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课堂中。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对古建筑进行观察后,教师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这些凉亭、长廊等建筑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平行四边形?”“你认为古建筑对平行四边形的使用的目的是什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行四边形?它都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概念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逐步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认识传统文化,并从中提取数学知识,进而实现让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深度融合的目的。

3.创设情境,寓中国传统文化于数学教学

初中是对学生教育的承上启下阶段,相对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的难度有所提升,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的情况,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信心。对此,教师应积极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加强数学教学模式的革新,以传统文化为媒介为学生提供接受与消化所学工具数学知识,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感受,从而重新燃起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产生自我认同感,实现寓中国传统文化于数学教学的价值。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具有极大的价值,能够带来诸多的良性作用,因此,教师应对寓中国传统文化于数学教学之中有高度的重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给予学生良性的熏陶,让学生深刻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能够始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抱有热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芸《让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课堂传承》,《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9年第9期。

[2] 葛凤英《传统文化走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读与写》2019年第21期。

[3] 陈茂学《传统文化走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学科传统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超学科”来啦
少年力斗传统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