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彰显历史的恢宏

2020-12-14 08:01李苗苗
关键词:传统历史内容

李苗苗

摘 要:为逐步提升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的作用,弘扬学生的民族精神。教师要明确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进度,以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进而加强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并且,教师还要依据教材适时拓展传统文化内容,以丰富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分析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高效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 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20

中华传统文化是先辈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精神层次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初中历史课堂内渗透传统文化,可促进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体现中华民族特点,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以学生整体的能力为基础进行教学,以此不断推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的重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领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原因与影响,还要培养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精神层次。为此,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渗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引学生追随历史的脚步探索不一样的内容,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且,传统文化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习历史,在历史课本中感受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准则,加强学生的学习思维。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渗透策略

1.历史教师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在初中阶段,学生比较容易产生逆反的学习心理,不听取教师的教诲,导致自身的学习效果逐渐下降,无法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在历史课堂的作用。为此,历史教师要在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搜索,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其中的精髓,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教师还要通过多方面渠道充实自己,全面掌握历史内容与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而构建高效率的历史课堂。像在学习《百家争鸣局面》时,教师就要通过互联网的搜索,查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代表人物的作品内容,以孔子为例,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进而促进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欣赏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不仅对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描述,还对所处朝代的作品等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全面深化学生的历史素养。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依据文章显示的内容引入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教师可在欣赏的过程中传递思想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继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学习《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时,教师就可借助《史记》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带领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首先,教师要以汉族的传统服饰为主体进行介绍,并播放“中国早期书写材料”视频内容吸引学生的目光,以此增强学生对两汉时期文化的认识。其次,教师可展示汉代文学家的作品,并截取其中的片段引领学生进行欣赏,加深学生对两汉社会生活与人民思想情感的印象,强调两汉时期诗歌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后将教材内“造纸术”“伤寒杂病论”“麻沸散”进行拓展教学,以多种角度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进而不断引导学生欣赏两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深入挖掘历史教材,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国发展历经几千年,其中形成的文化思想数不胜数。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无法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学习能力,不利于引导学生感受历史内涵。因而,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内容结合的作用就脱颖而出,教师需深入挖掘教材,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根据文章内容介绍相应的背景、影响等,进而采取多方面的传统内容进行比较学习,不断加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时,教师就可借助秦朝的暴政、陳胜、吴广起义与楚汉之争带领学生对国家兴亡的原因进行学习,并借此引入平等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具有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首先,教师要在课堂内将秦朝灭亡的图片进行展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秦朝在第二世的时候就灭亡了?以此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对当时赋税、刑法等内容的综合分析,加深学生对秦暴政的理解。其次,教师可将刘邦项羽争夺的内容进行指引性说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促进学生对“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认识。而后再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使学生明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以此树立学生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意识,培养学生不惧艰难、迎难而上的优良品质,继而实现传统文化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

4.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为逐步实现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掌握历史内容。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明确传统文化内容的多种形式,以趣味性教学方法导入故事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抛出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不断根据传统文化内容与书本上的知识点推导结果,增强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强化学生的历史素质,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解决。

例如在学习《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时,教师就需要通过课堂交流,引领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明确它们的反封建的时代特色,进而介绍文学在中国的地位,使学生借助思想主题与艺术表现手法欣赏戏曲等传统文化内容,弘扬民族特色。首先,教师要以《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为主进行介绍,将各种翻译成外文的《红楼梦》书籍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明确中国文学作品在世界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其次,教师要说明昆曲和京剧两种戏曲结构,从背景、过程、发展情况等内容逐一进行讲解,并将“牡丹亭”与“长坂坡”的内容进行播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后,教师要以古典小说的高峰与戏剧的繁荣进行概括阐述,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纳程度。

5.借助传统文化突破重难点内容

初中历史科目与其他科目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以至于学生对历史重难点内容的学习效率无法提升。为此,教师可借助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后以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内容的相似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掌握传统文化内容,以此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

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教师就要借助中国领土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观点,带领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概况,学习“门户开放”的实质与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对当时清政府恶劣的影响。其次,教师要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的内容逐一进行阐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责任,为中国不断发展努力奋斗。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结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积极挖掘历史教材内存在的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欣赏文化作品,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而后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不同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解艳华《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新课程(中旬)》2017年第4期。

[2] 翟慧璇《谈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神州(下旬刊)》2016年第10期。

[3] 田立《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考试周刊》2016年第99期。

猜你喜欢
传统历史内容
少年力斗传统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