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新探

2020-12-14 08:01庄志武
关键词:美术传统素养

庄志武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更为关注教育事业的进步,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够将文化精神不断传承与发扬,也利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基石。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将对其问题进行探索,并为教师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 传统文化 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28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学科中也要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艺术内容开展教学,丰富教学课堂内容的同时,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并将传统文化艺术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融入小学美术知识中,为学生传承我国艺术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今社会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都极为重视素质教育,进而在核心素养的教学下,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但现今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水平提升也受到限制,筆者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以下分析。

1.在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不受重视

现今我国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教师的观念和思想较为老旧,在教学中主要以课本美术知识内容为主,教师在教学中也认为美术教学是学生放松、娱乐的课堂,学生还应该将重点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中,进而美术教学课堂不受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也不受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美术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了解,也没有理解传统艺术文化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进而美术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传统文化艺术素养水平得不到提升。

2.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不高

美术教师的教学观点老旧,其教学方法更为落后,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硬性灌输式开展美术教学,并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没有自主探索和实践动手的过程,学生也无法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不高。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在学习中需要学生认识到艺术对生活的重要性,学生也要在学习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进而学生在学习中也更为积极主动,其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

二、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明确美术教学目标,转变教师课堂观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认为学生应该将学习重心放在文化课上,美术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也经常让学生自主学习,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而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教师认为美术课程学习不重要的教学观点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点,充分认识美术知识和传统艺术文化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在教学中明确美术教学目标,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的美术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在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渗透传统艺术文化,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的同时,让学生通过传统艺术文化了解更多的美术艺术形式,进而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水平都得以提高,也利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知识中《最受尊敬的人》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课本知识内容渗透传统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学生的美术艺术水平也得以提高。教师可以结合古代文人创设相关的趣味性故事,以故事讲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古代文人历史,学生通过不同的故事对不同的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学生内心也会对古代历史人物产生敬畏和佩服。教师让学生以故事中对人物的描述为主,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绘画,其绘画的主题就是“最受尊敬的人”。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历史文化更加了解,以听故事的形式学习,学生也更为积极主动,课堂学习氛围也极为融洽,进而学生的美术素养水平也得以提高。

2.结合美术名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感受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融入传统文化艺术教学内容,教师就要结合美术名画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观赏、感受艺术作品,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美术作品中体现的情感,进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都得以提高,进而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也得以提高。

例如在学习美术知识中《线条的魅力》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艺术名画进行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不同以线条为基调的艺术作品,并让学生感知其艺术作品中的魅力和情感,学生之间可以以小组探索的方式进行欣赏和交流,学生之间的思维能够充分碰撞,不同的艺术灵感也得以形成。例如毕加索的《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玛尔》,其艺术作品的线条更加多变,也更为灵活,学生在合作探索中能够对作品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也逐步提升。

3.开展美术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美术小组合作,为学生之间构建融洽的艺术探讨空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艺术感受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的艺术素养水平得以提高,课堂学习氛围更加融洽。

例如在学习美术知识《变废为宝》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的卡片进行剪纸,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的学生剪纸最为形象。学生在合作实践中都能够积极参与,学生的剪纸水平和创新思想得以培养和提升,教师将废旧纸壳剪纸的创作引入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让学生在学习中也逐步了解传统艺术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水平和传统文化知识水平,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也更加灵活,为学生未来的艺术发展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也得以传承和发扬。

4.民间艺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融入

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民间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开展美术教学,一方面能够丰富课堂美术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了解欲望,另一方面,民间艺术的融入更利于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学生也能够将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传承与发扬。

例如在我国闽南地区的民间乐种中,其民间的文化传承以“南音”为主,其地区也传承着闽南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南音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将南音的乐器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中对地区传统音乐有所了解。其内容虽然是音乐教学,但在美术教学课堂中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探索欲,学生也可以利用画笔将南音的音乐情感绘画出来,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5.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单一的理论内容开展教学,课堂氛围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内涵和底蕴,进而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对艺术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也更为深刻,学习氛围也更加融洽。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美术博物馆,以实物进行讲解,进而学生实践观看中对传统文化与历史更感兴趣,其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以保障。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美术知识中,更利于在教学中渗透传统艺术文化,学生也能够对美术艺术更感兴趣,在学习中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学生的艺术素养水平和美术综合素养也得以提高。传统艺术文化的融入能够让学生将我国艺术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为我国艺术的传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彩燕《浅析如何在小学美术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

[2] 孙明艳《融传统文化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华少年》2017年第10期。

[3] 张瑾、解红宇《融传统文化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美术传统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美术篇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