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传统文化意识的策略探究

2020-12-14 08:01祖晶晶
关键词:剪纸绘本传统

祖晶晶

摘 要:近几年我国更为注重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也提出了传统文化教学渗透的理念,因而,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更要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现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古人的智慧,文化的传承就是传承古人的智慧和精神,对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教育事业发展中永恒的内容。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 传统文化 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3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需要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努力,但现今社会发展较为迅速,社会经济也逐渐全球化,很多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人们的心中,进而人们逐步追求西方文化,忽略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人们的素养和道德行为都受到影响。在学前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从小对学生的思维和观点进行培养,也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人。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现今我国极为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良好的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学生在学习中接受良好的教育更利于改变其未来的人生轨迹和生活状态。在学前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够从小通过教育对学生的素养和文化进行培养,学生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所认识和理解,学生的思想也得以转变,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现今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以应试教育为主,教育理念存在较大的偏差。

二、在学前教育中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接受学前教育的学生通常年龄处于三至六岁,学生的思想和心智都不成熟,且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形成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一生的发展。教师在学前阶段推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从小对学生的思维和观点进行培养,促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另外,幼儿的思想并不成熟,更多的是通过对身边人或者教师的行为进行观察,进而开始模仿,对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注重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行为体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中进行,进而学生在模仿中也能够形成正确的行为,并逐步对传统文化内涵加以了解和把握。

三、学前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在绘本中认识传统文化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要避免传统的硬性说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开展传统文化教学,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前提下自主探索,进而保证教学质量,也利于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得以提高。幼儿通常喜欢豐富多彩的绘本图画,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利用绘本开展传统文化知识渗透教学,绘本的图画更多形象多彩,学生会更感兴趣,在绘本讲解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例如在学前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绘本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宝莲灯、哪吒闹海都是学生较为喜欢的动画片,其内容也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教师可以以绘本阅读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教学,进而幼儿在学习中会更为积极主动,幼儿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也可以以绘本内容跟幼儿开展探讨,进而使幼儿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与幼儿之间也能够建立更融洽的沟通和交流。

2.在游戏中了解传统文化

传统幼儿学前教育期间,教师主要以单一的说教为主,幼儿对单一的知识灌输毫无学习兴趣,也不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课堂学习中,进而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幼儿的性格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幼儿多数为儿童,较为贪玩,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游戏,进而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传统文化。游戏教学更符合幼儿的心理,也能够通过游戏将多样性的传统文化直观展示出来,幼儿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也会不断增加,幼儿的文化素养也得以提高。

例如在学前教育课堂中,教师可以以幼儿的喜好为主创设游戏内容,进而在游戏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我国传统文化中剪纸是一项较为悠久的文化传承,幼儿的年龄阶段也喜欢卡片、图画等,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剪纸游戏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利于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在剪纸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比赛,教师为幼儿制定多种剪纸的图画和内容,促使幼儿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剪纸。剪纸内容可以以十二生肖为主,促进幼儿在剪纸中对我国传统文化了解得更为深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在剪纸中也得以培养。

3.在环境中传承传统文化

在幼儿学前教育期间,教师要想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素养,就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俗话说:环境能够改变人,亦能够成就人,只有构建浓厚的文化氛围,才能够对幼儿的文化素养进行良好的熏陶,进而幼儿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得以正确树立。现今,大街小巷都开始崇尚国外的节日,幼儿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会自然追随,幼儿的观点和思想没有没有正确地形成。对此,教师要为学生建设传统文化的生活环境,并以中国传统节日进行重点宣扬,让幼儿在传统文化节日的熏陶下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我国传统文化才能够得到传承与发扬。

例如,教师在幼儿园中增加传统文化节日的宣传板,并在宣传板上张贴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传统节日所体现的文化内容。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家人团圆是其传统节日的习俗。另外,教师在班级中也可以增加中国传统节日的书籍内容,让幼儿在班级中可以自主选择喜爱的传统节日进行阅读了解,幼儿在学习中也会更为积极主动,进而幼儿也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这样的环境更利于提升幼儿的思想和文化底蕴,幼儿的文化素养水平也得以逐步提升。

4.在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幼儿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更会影响幼儿自主探索的意识,对此,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可以为幼儿创设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也能够通过活动更好地展示出来。幼儿在活动中也感受到学习的多样性,乐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得以提高。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不断增加。

例如在传统文化的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当地的文化博物馆,并对博物馆中藏品的历史进行讲解,幼儿更为直观地参观,其兴趣与对历史文化的探索欲逐步提升。另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当地的传统民间工艺制作,例如陶器、书法、雕刻等等,幼儿也可以动手制作,通过实践,幼儿的兴趣被充分激发,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的观点和思想,进而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理念,在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让学生将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总之,在幼儿阶段,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极为重要,甚至会对幼儿一生产生影响。对此,教师在学前教育中要渗透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树立幼儿正确的观点和思想,幼儿也能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文化素养,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也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扬,进而为幼儿未来有良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月霞《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研究》,《成才之路》2017年第27期。

[2] 李俊瑜《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科教导刊》2017年第25期。

猜你喜欢
剪纸绘本传统
绘本
绘本
绘本
大嘴蛙学剪纸
少年力斗传统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