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形成的奠基之作*

2020-12-29 14:33权宗田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宣言

权宗田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0)

一、政党本质的科学界定: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

政党本质取决于政党性质,也决定着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具有生命力和战斗力。《宣言》作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史上第一个体现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建党原则的党的纲领,创造性地将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作为共产党的政治本质这种科学界定既划清了共产党与剥削阶级政党的阶级界限,也揭示了共产党之所以具有先进性、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根源所在。

政党是特定阶级的政治代表,有特定的政治目标,也是联结国家权力和所代表阶级的桥梁。对于丧失了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而言,要战胜掌握着生产资料和国家机器的资产阶级,建立起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的理想社会,必须自觉组织起来,建立起与资产阶级政党相对立的强大的政党组织。马克思1871年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对这一原理进行了深刻论述,强调无产阶级只有建立起代表自身利益的坚强的政党才真正有战斗力,“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1],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斗争的胜利。

对政党本质作出科学界定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的核心内容,也是《宣言》所阐述的核心思想。《宣言》通过对同资产阶级对立的诸多阶级进行分析之后得出这样的科学结论: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也是最先进的阶级。《宣言》也对其根源进行了剖析。与其他诸多阶级将随着大工业的不断发展而走向没落或灭亡完全不同的是,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2]38。《宣言》深刻指出,无产阶级的这种先进性决定了无产阶级运动的先进性,也决定了无产阶级运动与以往运动的根本区别,那就是,无产阶级的运动与以往运动不同的是,它“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39。《宣言》也在分析共产党人与无产阶级关系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与其他政党、其他政治力量的根本区别,揭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的根源所在,那就是共产党人在领导无产阶级开展的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41。

要确保共产党的先进性,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政治本质建设,必须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宣言》带给人们的重要启示,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苏联、东欧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带给人们的经验教训。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3]20这是对《宣言》精神的学习和传承,也将深刻影响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建设和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

二、科学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无产阶级要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政党,而且这个党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指导思想基础之上,这是《宣言》所阐明的重要思想,它深刻揭示了共产党建设的基本规律,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各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自身建设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具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是共产党建设的思想基础,也是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理论前提。恩格斯1847年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即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2]76《宣言》成为党的纲领也使同盟成为第一个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这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宣言》通过比较分析之后指出,在无产阶级运动中,共产党是最先进、最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政党,共产党的这种先进性、生命力和战斗力既体现在开展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方面,也体现在科学理论的探讨和建构方面,与其余无产阶级群众不同的是,“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41。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性、革命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科学理论。《宣言》通过对“资产阶级的关系”的深入分析,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批判,认为“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窄了,以致“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2]33。《宣言》对资产阶级根本局限的分析揭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宣言》批判指出,虽然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家的财富积累速度很快,“资本的形成和增殖”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但却无法改变“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2]39这样一个现实。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其根源正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宣言》提出共产主义革命追求的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进行最彻底的决裂”[2]49。正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这种深刻认识,《宣言》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资产阶级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无产阶级不可避免地走向胜利的科学论断。《宣言》关于“两个不可避免”的科学论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有助于人们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把握,它指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方向,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进方向,因而是科学的理论。但也要认识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不应是空洞的僵化的教条而应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生动原理,这是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的,他们在不同时期为《宣言》各种版本所写序言中也多次论及这一点。如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1872年德文版所写序言中所强调的,一方面,尽管情况发生了变化,但“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2]3;另一方面,不能僵化地看待《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对于这些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不能因循守旧,正确的态度应是“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3。

根据上述测量方法,利用国家授时中心西安场区卫星转发导航系统地面站,在C波段对同步轨道卫星—亚太7号,进行数据采集。系统上行工作频率为6 051.02 MHz,下行工作频率为3 826.02 MHz。将测量得到的下行频率值以及计算得到的多普勒系数代入式(8)和式(9)就可得到卫星本振频率及频率偏差。图3为卫星相对于地面站的径向速度,图4为计算得到多普勒系数值。

《宣言》为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在指导思想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3]74。这既是对《宣言》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也为新时代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科学的政党使命:坚持“最近目的”和最高理想的统一

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宣言》在阐述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问题时,坚持了“最近目的”和最高理想相统一的原则,推动了各国共产党的发展,也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宣言》将推翻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视为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最近目的”。《宣言》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将消灭私有制作为共产党的最基本任务,非常明确地提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42需要指出的是,《宣言》主张要消灭的私有制并不是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2]42。从这一论述可以看出,共产党所要消灭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要废除资本家剥削工人、奴役工人的经济制度基础。而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就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也是《宣言》强调的重要思想。《宣言》明确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治统治作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2]41,强调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2]50。

《宣言》强调,共产党在夺取国家政权后,应自觉承担起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发展生产力和教育文化、推动其所领导的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向前发展的历史使命。一方面,《宣言》强调,要利用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49;另一方面,《宣言》提出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2]46也就是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强调要大力发展无产阶级自身的文化教育,并设想在未来的理想社会里要“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2]50。这实际上阐述的是共产党如何领导国家建设事业以满足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问题,是对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的建设职能的规定性探讨。

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共产党的最高理想,也是《宣言》的重要宣示。早在1847年恩格斯即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对共产主义者的目标作了设定,设想所要建立的理想社会应该“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2]69。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则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并向全世界郑重宣告,共产主义社会是与资产阶级旧社会完全不同的自由人组成的联合体,在这个新社会中,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对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51。

《宣言》坚持“最近目的”和最高理想的辩证统一原则,对共产党政党使命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科学探讨,不仅深化了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也对共产党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共产党必须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建立美好社会为己任。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4],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使命的深刻认识,也是对《宣言》有关政党使命理论的当代发展。

四、科学的领导方略:党的领导原则与政策策略的建构

《宣言》对共产党的领导原则、政策策略等问题的科学探讨意味着《宣言》对共产党的领导方略建构的重要性及路径问题已经有了科学的认识,这不仅对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共产党坚守政党本质、完成政党使命也具有重要价值。

共产党的建立契合了无产阶级更好地开展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的政治需要,因而它也在斗争中不断获得发展,不断在斗争中彰显生命力和战斗力,正如《宣言》所指出的,虽然无产阶级组织政党存在较多艰难曲折甚至时常受到破坏,但其生命力和战斗力却不会被扼杀,“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2]37《宣言》的论述既揭示了共产党实现和加强对无产阶级的领导的重要性、艰巨性,也揭示了共产党必须通过自身的建设来不断加强领导能力才能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的深刻道理。

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建立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支持之上,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是共产党获致政治认同的基石。《宣言》通过对“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的考察非常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2]38。因而《宣言》在对无产阶级赋予推翻资本主义旧制度的历史重任的同时,对无产阶级与其先锋队——共产党的关系进行了科学论述,强调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一边,“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2]41基于对国际资产阶级联合压迫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现实的认识,《宣言》强调“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2]47并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作为《宣言》的结尾。

《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和目标都是非常明确的,斗争手段也是非常明确的,共产党人公开宣告,“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2]65。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深刻体现在它不仅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更体现在它能深入洞察共产主义运动规律,并带领无产阶级不断完成历史使命。恩格斯1847年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即结合对德国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这样的观点,“在同政府的斗争中,共产主义者始终应当支持自由派资产者,只是应当注意,不要听信他们关于资产阶级的胜利会给无产阶级带来良好结果的花言巧语。”[2]93《宣言》坚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并更为明确地强调,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对运动的领导,要对运动的现实目的和未来理想有清醒的认识,“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2]64共产党要加强对运动的领导,始终“代表运动的未来”就要对自身的使命有坚定不移的认识,就要在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的同时,大力引导无产阶级破除对资产阶级及改良主义的幻想,教育工人深刻认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2]65。《宣言》强调,共产党在同包括社会主义民主党等其他民主主义政党联合的同时必须坚持原则,必须坚持对运动的领导权,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这些政党的“空谈和幻想”“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2]64。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宣言》在阐述共产党领导方略问题时,既有坚定的原则性,也有政策策略的灵活性,“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2]65。这里所强调的领导原则的坚定性和政策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领导方法论,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领导方略的科学认识,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五、科学的党际关系:政党合作及其原则的把握

共产党要带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完成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历史重任,必须正确处理与“其他工人政党”在内的各政党的关系。政党合作是共产党完成政治使命的重要条件,《宣言》对政党合作问题进行的分析,是对科学的党际关系的重要探讨,也是共产党自身建设理论的重要拓展。

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以及包括社会主义民主党在内的其他民主主义政党的合作必须服务于共产党和无产阶级利益的实现,否则这种合作就是失败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坚持,也是《宣言》所阐述的重要观点。基于对“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2]43的认识,《宣言》强调“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2]65。在政党合作上,《宣言》指出共产党不仅要同“其他工人政党”联合或开展合作,因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2]41,二者在反对资产阶级政治统治这一点上具有一致性;共产党还要同社会主义民主党这类“或多或少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一部分人”“联合起来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2]64;甚至在一定革命阶段上,共产党还要团结那些反对君主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小资产阶级的“采取革命的行动”的资产阶级[2]65中的某些力量。《宣言》对共产党开展与其他党派的合作是持开放态度的,但这种合作不是无原则的,是服务于共产党和无产阶级追求的消灭旧制度旧社会、建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制度新社会的战略目标的。

共产党的政党本质和历史使命都决定了,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开展的政党合作都必须始终坚持以共产党为主的原则,不能因合作而丧失原则性和共产党的领导权,更不能放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共产主义者在一定条件下与“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达成协议”或“采取共同的政策”,但是,“共同行动并不排除讨论存在于他们和共产主义者之间的分歧意见。”[2]92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应该始终坚持的一些根本原则进行了重点强调,如“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进行最彻底的决裂”,“(无产阶级)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等等。1852年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更形象的阐述,他强调,“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5]

《宣言》对政党合作以及党际关系科学化的探讨,尤其是对共产党开展与其他党派的合作必须坚持共产党对合作的领导权的强调,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各国共产党的建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对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领导的同时,把包括政党合作在内的统一战线视为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并确保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且服务于人民利益实现和民族复兴大业的完成,推动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也使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宣言
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节选)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危险的侵略者”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陆尚博的思想有些什么问题?/资产阶级不能进入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