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土文化的仿梭织针织物设计

2021-01-05 06:28
艺术设计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格纹针织织物

张 茜

针织物自身具有独特的编织方式与组织结构形态,近年来兴起的模仿经典梭织物外观的针织物,以针织组织结构承载经典梭织物所具有的外观特点与文化内涵,重塑了经典梭织物的外观与性能,而备受顾客青睐。然而,国内外对于基于本土文化的仿梭织针织物的设计理论研究并不多见。

李佳衡的《仿梭织风格纬编针织成型服装的创新设计研究》和徐飔的《仿牛仔风格在针织服装中的创新设计研究》是为数不多涉及仿梭织针织物的文章,主要针对仿梭织针织物的工艺实现进行了分析与阐述,研究集中在工艺实现层面,不涉及对经典梭织物的文化与设计思路分析,而国外在仿梭织针织物设计实践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成果,但对于设计思路及工艺实现手法,还没有明确的理论梳理与总结分析。对于具有本土文化风格的仿梭织针织物亦是没有具体的研究。鉴于此类仿梭织针织物在文化、设计、工艺上的独特性与综合性,本文将从文化、设计、工艺与审美角度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完善此类将文化、审美、科技相结合的创新纺织品的理论研究,同时为同类仿梭织针织物的设计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概念与范畴

1、本土文化的概念

本土文化是较之于外来文化而言,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自身的深刻内涵并长期积淀传承形成的精神与物质文化的综合体。差异性和独特性是本土文化有别于外来文化的特点。①现今市场中的服装及纺织品也是以产品的形式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具有本土文化特点的产品,其具有的高识别度的文化属性,也使其有别于其他普通产品,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竞争力。可以使原本根植于该文化影响下的顾客,在文化上产生高度的认同感,使其自我认知与产品选择之间产生高度匹配,进而对产品产生在其功能属性之外的文化认同与情感依赖。②顾客对不同产品的选择,也反映出其对产品所携带的文化属性的认可。③携带文化属性也是基于本土文化的仿梭织针织物,有别于普通的仿梭织针织物,并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原因。

图1:单一模仿梭织物外观的针织物(图片源自2013年Stoll针织电脑横机秋冬产品册)

图2:单一模仿梭织物性能的针织物

图3:同时模仿梭织物外观与性能的针织物

2、仿梭织针织物的概念及分类

仿梭织针织物,是以针织组织工艺及后整理手法,来模仿并实现梭织物的外观及性能的针织物。④针织物与梭织物由于制作原理及工艺手法不同,使其各具独特的外观与性能。由于仿梭织针织物主要从外观和性能两方面来模糊针织物与梭织物间的界线,因此,从仿梭织针织物的实现意图上,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单一模仿梭织物外观的针织物、单一模仿梭织物性能的针织物、同时模仿梭织物的外观和性能的针织物。

单一模仿梭织物外观的针织物,主要指通过针织的特有的组织花型、编织工艺及特殊的后整理手法,使针织物具有与梭织面料相似的外观,同时兼具针织物的性能。如采用针织提花组织模仿人字呢面料的图案和纹理等(图1)。

单一模仿梭织物性能的针织物,主要指通过特殊手法使针织物在具有原本外观特点的同时,具备梭织物的部分性能。通常,针织物由于采用线圈结构编织而成,其防风防水效果较差。通过涂层技术,可以在针织物的正面或背面添加具有防风、拒水效果的涂层,使针织物具备梭织物的某些性能,同时呈现针织物的外观形态(图2)。⑤

同时模仿梭织物外观与性能的针织物,主要指通过针织组织与工艺,结合其他特殊工艺手法,使针织物在具有梭织物外观的同时也具备梭织物的某些性能。将采用可做缩绒处理的羊毛纱线来编织提花针织物,经过高温水洗处理后,针织物结构变模糊,呈现毛呢织物的外观特点,针织物变得厚实挺括,而针织物的弹性也被极大削弱,其性能趋向梭织物(图3)。⑥

3、基于本土文化的仿梭织针织物的概念

基于本土文化的仿梭织针织物属于仿梭织针织物。就仿梭织针织物的设计题材而言,是以经典梭织物作为模仿对象,采用针织工艺手法模仿梭织物的外观效果,其编织方式依然采用针织的线圈结构,因此既具有梭织物的外观视觉效果,又具有针织物的组织结构。基于本土文化的仿梭织针织物主要为单一模仿梭织物外观的针织物,也有少数同时模仿梭织物外观与性能的针织物,如模仿经典毛呢织物的仿梭织针织物。

就其特点而言,基于本土文化的仿梭织针织物,有别于普通仿梭织针织物,具备以下三个主要特点:(1)织物以对梭织物的外观模仿为主要手法。(2)织物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征。(3)织物具有针织物的组织结构及性能。此外,也将基于此类仿梭织针织物的特点对具有不同文化特点的仿梭织针织物进行分析研究。

二、设计案例分析

近年来借助针织特有的组织工艺手法模仿梭织物外观及性能的针织物不断涌现,这类仿梭织针织物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梭织物与针织物在外观和性能上的界线,尤其在对梭织物外观模仿方面,表现出对具有本土文化特点的经典梭织物的模仿趋势。在此趋势下设计的针织物,兼具经典梭织物的形式美感与针织物的性能优势,为纺织品的研究与创新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1、仿苏格兰格纹呢的针织物

源自15~16世纪苏格兰高地氏族的格纹面料,其产生与演变折射出苏格兰高地社会制度的变迁与文化的表达,具有鲜明的苏格兰本土文化烙印。在历史上既代表了当地的地域民族风格,同时也以不同的颜色及图案分割在高地氏族的身份认同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类格纹毛呢面料最初采用当地的羊毛作为原材料,用梭织方式制作而成,不同高地氏族拥有自己特有的格纹样式,通常相同地域高地氏族格纹的色彩和纹样具有相似性,这也是其文化和身份的象征。也有苏格兰斯图尔特皇室的代表格纹(图4)。⑦

图4:皇室斯图尔特格纹

图5:仿苏格兰格纹呢的提花针织物及服装

图6:缩绒处理的针织物

图7:仿牛仔布的提花针织物

代表着针织编织最前沿技术的德国STOLL针织电脑横机公司,2013年秋冬产品册采用针织组织工艺,对经典的苏格兰格纹面料进行再设计。采用细针型编织的芝麻点提花组织来表现苏格兰格纹呢面料,针织物对苏格兰格纹呢面料的图案纹理进行模仿,在外观上具有梭织面料的图案特点,具备针织物肌理的同时具有针织物的弹性(图5)。除直接采用芝麻点提花表现苏格兰格纹呢面料外,也可采用缩绒羊毛纱线,对编织完成的针织提花织物进行缩绒处理,使其在细节肌理上也具备苏格兰格纹呢面料的特点(图6)。经过缩绒处理的针织面料弹性会变小,但面料弹性依然优于同类梭织面料。

2、仿牛仔布的针织物

牛仔布(Denim),也音译成丹宁。牛仔布与牛仔裤是相伴而生的,源自16世纪的意大利港口城市热那亚(Genoa)的商船水手所穿的裤子,早期的牛仔裤面料采用帆布制作而成,颜色是棕色。其后在1855年由李维斯·特劳斯从法国进口蓝色粗斜纹棉布取代棕色帆布,奠定了现代牛仔裤的基本面料和色调。牛仔服及牛仔面料于美国西部淘金热时期飞速发展,其便捷的造型与耐磨损的面料特点使其逐渐发展为全球化服装。牛仔裤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使其功能性发挥到极致的同时,以服装的形式表现出开拓创新、追求个性、平等自由的美国文化特征。⑧

德国STOLL电脑横机公司2014年春夏的牛仔系列产品,采用针织双色提花组织模仿牛仔面料的斜纹肌理,并局部采用针织浮线组织,塑造打磨做旧效果,丰富了牛仔面料及服装的外观质感和细节(图7)。如果采用色纺纱线进行编织,可以更好地体现出牛仔布的色彩及斑驳的肌理效果。在兼顾外观效果的同时,针织牛仔面料较之梭织牛仔面料,具有更好的弹性,质感也更加柔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传统牛仔面料穿着的舒适性与运动机能性。⑨

图8:扎染面料

图9:仿扎染布的针织提花织物

图10:经扎染处理的针织物

图11:艾德莱斯绸

3、仿扎染布的针织物

扎染布的工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印染工艺之一,是依据设计好的图案,用针和线将梭织物的局部缝合,或直接用线捆扎,然后抽紧扎牢,使织物局部皱叠在一起,染色时褶皱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从而形成别有风味的晕色效果与文化审美特点(图8)。⑩

在2016年的上海国际流行纱线展会(Spinexpo)上,模仿传统蓝染纺织品及扎染手法的针织物也频繁出现。织物采用针织提花组织及深浅不同的蓝色纱线,模仿扎染产生的不规则晕染图案,实现扎染效果(图9)。织物直接采用针织纬平针织物进行扎染,来实现扎染面料特殊的色彩图案效果(图10)。⑪

4、仿艾德莱斯绸的针织物

来自新疆的艾德莱斯绸,以其丰富绚丽的色彩、极具地域特色的图案、轻盈飘逸的质感,以及扎经工艺形成的模糊审美效果而著称(图11)。

艾德莱斯绸通常采用双色组合、主色搭配配色和多色组合三种色彩组合方式。⑫

多种色彩组合的艾德莱斯绸配色方式,在艾德莱斯绸的制作中是最为复杂的一种,同时在同一横行采用多种色彩的纱线编织多色图案,对于针织编织工艺而言也比较复杂。因此,尝试采用针织特有的编织手法在降低编织织造难度的同时,也能够呈现色彩繁多的彩色图案效果。织物从艾德莱斯绸中提取桃红、翠绿、黑色、白色,以空气层提花组织作为基础,在色彩交错过渡部分,采用彩条组织或混纱编织的方式实现不同彩色纱线间的过渡。具体而言,彩条组织是通过在两种色彩过渡部分编织不同宽度的彩条来实现色彩的过渡(图12)。而混纱编织,是通过两根到两根以上的纱线合股,在编织时改变合股纱线的色彩配比来实现色彩间的过渡。最终通过多种色彩的渐变与过渡,实现丰富多彩的图案效果。而仿艾德莱斯绸针织物的图案部分,由于采用不规则的翻针工艺,使图案产生模糊而斑驳的视觉感,亦如扎经工艺织造的艾德莱斯绸。

三、设计思路与方法

对具有本土文化特点的经典梭织物进行模仿,需要以传统梭织纺织品的地域文化研究为背景,以传统梭织纺织品包含的设计元素分析提取为基础,同时以现有的针织仿梭织的工艺手段为支持,来进行仿梭织针织物的设计创新。以下就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其设计思路与方法。

1、深入研究织物产生的地域文化背景

具有本土文化特点的梭织物,其文化内涵的迁移是建立在深入理解梭织物文化内涵与准确提取设计元素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其产生的地域文化,了解其地域人文是如何影响经典梭织物的形成,有助于准确地提取其具有的设计元素,并在设计元素整合的基础上,将其文化内涵及外观形式以针织物的方式展现出来。

2、准确提取经典梭织物的设计元素

梭织物所具有的设计元素通常包含:色彩、图案、质感、工艺、材质等。在提取经典梭织物的设计元素时,要明确其最凸出的特点。通常以色彩图案作为核心设计元素的织物,需要对其常用色彩、色彩搭配、图案题材及构图特点进行重点分析。如上文对基于本土文化的仿梭织针织物的分析中,涉及的苏格兰格纹呢、艾德莱斯绸,都具有鲜明独特的色彩搭配方式及图案题材特点,这是经典梭织物辨识度最高的核心元素,因此采用针织方式来呈现时,会首先凸出其色彩及图案元素。再如,在对仿牛仔布的针织物进行设计时,牛仔面料的纹理与质感则是其最凸出的设计元素,用针织纱线及针织组织对斜纹面料的纹理及做旧质感进行有效模仿,可以直接体现牛仔面料的特点。

图12:仿艾德莱斯绸的空气层提花针织物

3、恰当选择符合核心设计元素的实现手段

在设计实现过程中,需要在明确织物核心设计元素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呈现该元素的纱线、针织物组织花型、针织机机型、针织物密度、针织物后整理方式,使设计的仿梭织针织物,在贴近经典梭织物外观特点的同时,能够在织物性能上兼具针织物的特性。

在纱线选择上,要选择与模仿梭织物相同或相近色彩、材质、质感的纱线,纱线支数同样需参考梭织物的厚度。如仿牛仔布的针织物,在纱线选择上就以色纺纱线来体现牛仔面料的做旧和褪色效果。

在针织物组织结构上,选用的针织组织花型将直接影响仿梭织针织物的最终呈现效果。通常针织提花组织、衬纬组织可以用来模仿以色彩、图案为核心设计元素的梭织物。而浮线组织、纱罗组织、添纱组织、衬垫组织、衬纬组织,适于模仿以质感、肌理为核心设计元素的梭织物。

在针织机型及针织物密度的选择上,可依据梭织物的薄厚、质感及依此选择的纱线来定。

在针织物后整理方式上,主要依据梭织物的特点,对已经编织完成的针织物进行后整理,如仿毛呢的梭织针织物即是以缩绒的后整理方式使其在外观质感上更贴近模仿的梭织物。此外,还可以采用抓绒、针刺等特殊的后整理方式,实现梭织物的外观效果。

四、结论

国内外众多具有本土文化特点的仿梭织针织物的层出不穷,表明仿梭织针织物的设计开发具有可行性与可实践性。在此趋势下,基于本土文化的仿梭织针织物的设计研究,在外观上追求与梭织物的相似性,不仅使针织物具有经典梭织面料拥有的本土文化内涵与属性,也为针织物的设计带来更多新意和空间。同时,也使得本土文化影响下产生的纺织品,其外观呈现形式与品类更加丰富,文化承载形式得到拓展,也满足了当下文化多元化与个性化的需求。

此外,基于本土文化的仿梭织针织物,尽管模仿的经典梭织物品类特点不同,然而其设计思路和方法具有共通性。对于根植于本土文化的梭织物,如中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蜡染,中国古代传统织锦等纺织品,也同样可以借鉴此类研究方法,通过对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梭织物纺织品的文化艺术背景深入研究,进而提取其特有的设计元素,结合针织特有的工艺手法,进行仿梭织针织物的设计与制作。这种设计思路和方法对于基于本土文化的仿梭织针织物的设计研发具有普遍适用性。

注释:

① 祝帅:《在本土与全球之间——“平面设计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第9-15页。

② 陈晓莉:《服装设计本土化初探》,《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0期,第128-130页。

③ 周旭、易心:《浅谈现代设计中的本土文化意识》,《设计艺术》,2008年第1期,第101-103页。

④ 李佳衡、郭瑞萍:《仿梭织风格针织面料的创新设计》,《针织工业》,2017年第2期,第73-77页。

⑤ 张茜:《涂层针织物的外观设计及应用分析》,《毛纺科技》,2020年第7期,第54-58页。

⑥ 张茜:《基于羊毛缩绒性的针织物设计》,《毛纺科技》,2020年第4期,第29-33页。

⑦ Donald William Stewart. “Old and Rare Scottish Tartans with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and descriptive notices”,Scottish Antiquary Or Northern Notes & Queries, Edinburgh: G. P.Johnson, 1893, pp.14-22.

⑧ 周英:《牛仔裤承载的美国文化》,《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9年第3期,第68-70页。

⑨ 徐飔、郭瑞萍:《仿牛仔风格针织成形面料的创新设计》,《针织工业》,2017年第8期,第20-23页。

⑩ 刘素琼、高卫东、梁惠娥:《以我国遗存绞缬物为对象的传统扎染技艺研究》,《纺织学报》,2014年第10期,第100-104页。

⑪ 尹艳梅、徐麟健、朱寒宇:《针织服装设计中的手工艺装饰应用》,《针织工业》,2009年第12期,第29-31页。

⑫ 徐红、杨璐萍:《艾德莱斯绸纹样设计工艺探讨》,《丝绸》,2015年第9期,第37-38页。

猜你喜欢
格纹针织织物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
俏皮格纹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针织暖意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多彩针织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格纹通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