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封包五籽散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水肿的疗效观察

2021-07-20 01:28潘佳佳罗亚晶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封包偏瘫中风

吴 珺,潘佳佳,罗亚晶

(1.广东省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广州博爱医院),广东 广州 521006;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5)

中风后偏瘫肢体水肿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以偏瘫侧末端水肿、疼痛,或关节挛缩为主要表现。中风后偏瘫肢体水肿主要由静脉回流受阻或营养代谢障碍引起[1],发病与不正当的姿势摆放、功能锻炼及药物使用等有关。偏瘫肢体浮肿轻者,通过抬高患肢,加强主、被动功能活动,适当的手法按摩等方法,可以快速消除水肿;而偏瘫肢体浮肿较重且持续时间过长者,以上治疗方法效果有限,若不及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肿胀肢体中的蛋白质成分容易沉积,变成纤维组织,日久可导致关节强硬,甚至挛缩变形,引发患肢疼痛,影响偏瘫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恢复[2]。中医学认为,中风后偏瘫肢体水肿主要与气虚、血瘀、风痰等因素有关[3],由五籽散制成的中药封包具有温通经络、益气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笔者临床上发现中药封包五籽散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水肿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01月~2019年10月广州博爱医院康复科、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期间收治的中风后偏瘫肢体水肿患者60例,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在2周~半年内,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26±6.87)岁;平均病程(64.20±45.11)d;脑梗死17例,脑出血13例。观察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61.06±6.30)岁;平均病程(64.30±41.21)d;脑梗死16例,脑出血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卒中类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5]。偏瘫肢体水肿的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软组织损伤分级量化表拟定:Ⅰ度:较正常的皮肤肿胀,皮纹尚存在;Ⅱ度:皮纹消失,但无水疱;Ⅲ度:皮肤肿胀严重,且出现水疱。

1.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中风病及偏瘫肢体水肿的诊断标准;年龄35岁~75岁之间,性别不限,病程在2周~半年内;服从随机入组,依从性好,配合中药封包热敷治疗;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深静脉血栓,扭伤,或骨折等病变引起的肢体浮肿;肢体浮肿部位或附近皮肤出现破溃、出血,或感染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性倾向明显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康复及护理治疗。①常规康复治疗:予加强偏瘫肢体功能锻炼,尤其是远端腕关节、手指及踝关节、足背屈及趾伸等主被动功能锻炼,维持关节活动度,配合上下肢气压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②常规护理治疗:指导患者加强肢体良置位摆放,抬高患肢至约高于心脏水平30°位置,配合手法按摩辅助引流。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康复及护理基础上,另给予中药封包五籽散治疗。①药物组成:菟丝子、莱菔子、补骨脂、吴茱萸、白芥子各100 g。②操作方法:将上述中药混合装入特制的沙袋中,严格密封后,放入微波炉内中档加热2 min~3 min后取出,采用、搓、揉、推等手法将中药封包作用于偏瘫肢体水肿部位及附近关节,动作宜轻柔、和缓,封包温度以患者耐受为佳。当药袋温度过低时,更换封包再次重复以上手法,注意药袋需要紧贴皮肤操作,防止患者皮肤摩擦损伤。每次30 min,每日1次,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7]及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8]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中风后偏瘫肢体水肿的疗效标准判定。临床治愈:偏瘫肢体肿胀完全消除,3个月内肢体肿胀无复发者;显效:偏瘫肢体肿胀完全消除,3个月内肢体肿胀偶有复发,但很快消退;有效:偏瘫肢体肿胀未完全消失,但肿胀较前减轻者;无效:偏瘫肢体肿胀无任何好转。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分)

3.4.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分)

4 讨 论

中风后偏瘫肢体水肿主要由中风后血液循环速度降低,以及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所致[10~11]。有研究报道显示[12]:中风后偏瘫肢体水肿的发病率高达53.48 %。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以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等脱水消肿药物,或硫酸镁湿敷消肿,这些方法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存在疗效局限、个体差异化大、疗效不持久,或造成电解质紊乱等缺陷。卒中后偏瘫肢体的良置位摆放,关节的主被动功能训练,气压治疗,以及手法按摩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肢体血液循环。

中医学认为,中风后营卫气血失调,经脉运行不畅,三焦通调水道功能失司,引起体内阳气虚损,气虚寒凝,瘀血内阻,水湿内阻,壅滞于肌肉、关节之间,故发为水肿。有研究显示[13]:在中风后偏瘫肢体水肿者中,血瘀证人群占53.75 %,气虚证人群占48.75 %,可见血瘀、气虚是引起偏瘫肢体水肿的主要原因。《血证论》记载“瘀血化水,亦发水肿”“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瘀血流注,亦发肿胀者”。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血病可引发水病,故治水病者不忘治血。本研究采用中药封包五籽散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水肿,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助阳,莱菔子除胀消滞,补骨脂温肾助阳,吴茱萸散寒止痛,白芥子温中散寒。诸药合用,起到温阳散寒、温经通络、消胀止痛之功效。将中药封包五籽散放入微波炉内加热,将温热效应及药效通过皮肤缓慢渗透入肌表,一方面可起到开阖腠理、激发体表经络之气的作用,有助于通调气血,使血行则水消;另一方面可加快促进血液循环,激发偏瘫肢体肌肉及关节的活力,达到消除水肿、增强肌力、改善患者偏瘫肢体活动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且中药封包五籽散的制作具有简单方便、价格实惠的特点,患者接受度高,对改善中风患者偏瘫肢体水肿具有一定的疗效,体现了中医药“简、便、廉、效”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封包五籽散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肢体水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消除患肢肿胀,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封包偏瘫中风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护肤 巧用保鲜膜
无冲突规则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