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三针配合中药熏足对剖宫产产妇肠胃功能的改善情况研究

2021-07-20 01:28黄燕彬林冬莉黄佰宏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三针胃肠功能排气

黄燕彬,林冬莉,黄佰宏

(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 针灸科,广东 汕头 515041)

胃肠道功能紊乱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因为剖宫产产妇受到麻醉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胃肠蠕动力减弱,导致胃肠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1]。产妇一旦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将会影响术后正常的排气、排便,从而出现腹胀、腹痛等状况,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还有可能出现肠麻痹,临床多是通过常规护理的方式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效果欠佳。中医学认为[2],通过刺激穴位联合中药熏足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胃肠蠕动力,起到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就胃三针配合中药熏足对剖宫产产妇肠胃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60例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年龄21岁~29岁,均值(24.36±0.25)岁;剖宫产手术时间38 min~62 min,均值(46.25±2.36)min;孕周37周~41周,均值(39.12±0.12)周。观察组30例,年龄20岁~29岁,均值(24.42±0.23)岁;剖宫产手术时间38 min~61 min,均值(46.13±2.26)min;孕周37周~42周,均值(39.25±0.32)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剖宫产指征的产妇;②单胎妊娠者;③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产妇。

1.3 排除标准

①术后大出血的产妇;②肝肾功能存在障碍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对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和用药后,进行中药熏足。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协助产妇翻身、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常规输液和保持导尿管通畅等,并嘱咐产妇禁食6 h。若产妇术后8 h~10 h的生命体征平稳,则实施中药熏足。药物主要包括何首乌、黄芪、菟丝子、熟地黄、木瓜各20 g,桂枝、川芎、巴戟天各10 g,当归15 g,牛膝、桑寄生、党参和鸡血藤各30 g,煎制后让患者采取坐位,将双足放置在药液当中,药液温度保持30 ℃左右,时间约为30 min,浸泡结束后让患者服用100 mL的温开水。浸泡后若肛门未出现排气的现象,可在12 h后再熏一次,注意每日熏足次数不可超过3次。术后12 h~20 h,护理人员鼓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行走、伤口按压以及深呼吸等,针对无法下床活动的产妇,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在床上做翻身、蹬腿等活动。

2.2 观察组

中药熏足与胃三针联合治疗,中药熏足方式同对照组。针刺穴位主要选择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天枢以及中脘穴,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依据患者的体型选择适宜的毫针,进针方式选择指切进针法,在刺到一定深度后再采取提插的方式,大幅度捻转(泻法),直到患者出现酸、胀、麻等感觉,随后在每个穴位留针30 min左右,每隔 5 min~10 min进行1次。若治疗后患者肛门未出现排气的现象,可在12 h后再次针刺,每日针刺次数不可超过3次。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手术结束后分别对两组产妇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进行记录并比较。②对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以及腹胀等。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产妇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3.2.2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4 典型病例

林×,年龄28岁,孕周为37周,剖宫产手术时间为40 min,给予观察组治疗方法治疗。治疗后患者肛门未出现排气,在12 h 后再次针刺,治疗后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5 h,排便时间为术后25 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53 h;出现恶心不良反应后,医护人员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后,恶心不良反应消失。

5 讨 论

剖宫产产妇在手术过程中会受到麻醉以及手术创伤的影响,术后极易出现肠胃功能紊乱的情况,若不能及时缓解,极易影响产妇术后的正常进食及机体恢复。中医学认为[3],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属于“胃痞”“胃脘痛”的范畴,主要是因为手术应激所致的气滞血瘀、脾失健运,因此治疗时,需遵循活血化瘀、理气通脉的原则。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中的腧穴,《四总穴歌》曾指出“肚腹三里留”,胃经循行属胃络脾,主要在胸腹深处,而肚腹相关的疾病多与脾胃相关联,由此可见,刺激足三里穴,能够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4];三阴穴属于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刺激该穴位能够疏通经脉、宣导气血;天枢穴与足三里一致,均属于足阳明胃经,与大肠有着密切的关联,是调节人体气机的主要穴位,中脘穴属于任脉穴,与天枢穴一同调节胃气机,升清降浊[5]。共同刺激以上诸穴,可起到行瘀止痛、和中消滞的功效,对改善胃肠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熏足中药中,何首乌具有润肠通便、滋阴养血的功效;黄芪、党参、当归以及熟地黄均有补气益中、行滞通痹的功效;桂枝以及川芎可起到温经通脉的作用;巴戟天能够补肾阳、强筋骨;木瓜可舒缓经络,化湿和中;鸡血藤、牛膝能够活血补血、舒筋活络,同时还能加强诸药的药效;菟丝子、桑寄生能够补益肝肾、强筋骨;诸药合用可起到活血化瘀、活络祛风以及调整脏腑机能的作用[6]。中医理论有言“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说明刺激相关的穴位,对治愈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药熏蒸的方式能够通过热气调节经络气血,保证气血运行的通畅,两者合用治疗剖宫产产妇,可起到调理胃肠气机的功效,有助于改善产妇的胃肠道功能。

本文观察组在对产妇实施中药熏足联合胃三针进行治疗后,该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说明中药熏足联合胃三针的方式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加快剖宫产产妇术后的排气、排便,进一步缩短肠鸣音的恢复时间。此外,通过中药熏足联合穴位针刺的方式,能够促进产妇唾液与消化酶的分泌,有效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腹胀以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观察组进行中药熏足联合胃三针后,该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中药熏足联合胃三针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产妇进行中药熏足联合胃三针治疗,可有效提高产妇的胃肠蠕动力,加快产妇的胃肠功能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三针胃肠功能排气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针刺颈三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靳氏膝三针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