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佐治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发热症状的疗效观察

2021-07-20 01:28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退热药扁桃体炎化脓性

田 怡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 儿科,江苏 南通 226001)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相当于祖国医学“烂乳蛾”范畴,是秋冬季节儿科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咽痛等,查体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覆盖脓性分泌物。本病早期,发热多表现为热峰高且短时间内易于反复,而临床常用的物理降温、药物口服等退热方法,对发热症状的缓解有限,或短时间内热度退而复升。患儿为发热所苦,常见易激惹、纳寐欠佳、精力疲惫等情况,不易于病情康复。我院儿科在临床治疗本病过程中,应用中药足浴辅助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经临床证实确能有效帮助缓解患儿的发热症状,值得临床推广,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见发热患儿共7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19例,女19例;平均年龄(7.00±2.29)岁;平均病程(15.89±12.31)h。治疗组中,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6.87±2.57)岁;平均病程(17.62±11.71)h。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1];病程<48 h;入组前24 h内体温≥37.5 ℃且≤41.0 ℃(腋温);年龄2岁~14岁(含2岁及14岁);法定监护人已被告知并同意此次试验。

1.3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伴见发热的疾病;高热惊厥及中暑患儿;合并严重原发疾病;足浴部位见皮损;对所用中药包含的成分过敏。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抗感染、解毒利咽等治疗。

2.2 治疗组

当患儿腋温≥37.5 ℃,加用中药足浴。足浴方药物构成:荆芥、柴胡、薄荷、紫苏叶、桂枝各10 g。上述中药由本院制剂室统一采购,碾碎加工为中药粉末,置入无纺布药袋,制作成为足浴袋。治疗前消毒足浴盆,随后置入足浴袋一只并添加适量热水。患儿双足浸泡于热水中约30 min,其间适时添水,保证水温波动在40 ℃~45 ℃,以患儿微微出汗为宜。儿童足浴时需要家长在旁陪护,以免发生烫伤等意外。足浴完毕后,拭干双足及周身汗出处,及时更换污染衣物,保证患儿贴身衣物干爽清洁。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要求多饮水,合理饮食,保证休息。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各组患儿48 h内服用退热药次数,24 h及48 h内发热次数。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指导原则》修改判定。显效:体温下降,37.5 ℃≤48 h内体温≤38.5 ℃,次数<3次,未使用退热药;有效:48 h内体温≥38.5 ℃,次数<2次,使用退热药次数<2次;好转:48 h内体温≥38.5 ℃,次数<4次,使用退热药次数<4次;无效:48 h内体温≥38.5 ℃,次数≥4次,使用退热药次数≥4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好转)/总病例数×100 %。[2]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48 h内使用退热药次数比较

治疗组使用退热药的次数为(2.49±1.34)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95±2.30)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2 两组24 h内体温比较

治疗前,两组体温≥37.5 ℃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24 h内体温≥38.5 ℃,37.5 ℃≤48 h内体温≥38.5 ℃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48 h内发热次数比较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7.18 %,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起病急,症状重,病初即可见高热反复。发热状态下,患儿总体的能量消耗增加,而相应的营养未能及时补充,易出现体重下降;患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发热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加,可能诱发惊厥等并发症。发热对患儿的饮食、睡眠、活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消极影响,不利于体能的保持及病情的恢复。因此,在病程初期,医护人员应积极干预发热症状,以减轻患儿的烦躁及其他不适症状,帮助患儿尽可能舒适地度过病初的反复发热期。

传统治疗方案中,用于缓解患儿发热的方法种类较多,包括冰袋外敷、退热药口服、退热栓塞肛等。由于冰水灌肠等物理降温方法可能引起患儿寒战、起鸡皮疙瘩等,反而增加患儿的不适感,目前并不作为一线方案推荐[3~4];临床广泛应用的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退热效果得到医护人员及家长的肯定,但停药后体温易反弹,且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口服药物退热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两者都有增加年幼儿童哮喘发作的风险[5];退热栓的给药方式及部位特殊,可能引起患儿哭闹、不适,不易为患儿接受。因此,临床需要更为安全、有效且易于被患儿接受的方法辅助缓解发热症状,弥补以上各类退热方法的不足。

中药足浴属于传统医学热敷熏洗治疗手法中的一种,安全有效,舒适度可,现代研究中不乏关于足浴用于儿科临床疾病的文献报道。王秀红、解玲芳、沈明等分别进行临床试验均发现,中药足浴在配合治疗小儿外感疾病时,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且退热后体温更为稳定,不易波动[6~8];此外,中药足浴联合刺络放血、刮痧等中医特色疗法,在手足口病普通型、肺炎喘嗽病等伴见发热的疾病病程中,也被证实能明显缓解发热症状,延长体温复升时间,减少同等时间内体温反复的频次[9~10]。此次研究所用足浴方中,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善治邪在半表半里或正虚邪陷者,具有发表和里、升阳举陷之功,适用于小儿发热状态下,正邪斗争已久、体力耗损较大的病情;荆芥、桂枝为性温之品,两者共用能通经脉、温腠理、御外邪,对缓解发热伴见的鼻塞头痛等症状均有良效;紫苏叶与薄荷,均为所属植株的叶片部位入药,药性一温一凉,合用尤其能疏散风邪、清利头目。本方柴胡为君,统领全方疏风退热,兼能清利头目,和解表里,取效优良。

综上所述,在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过程中,合用上述西药治疗及中药足浴,在短时间内可明显减少退热药物的使用,更为稳定持久地帮助缓解患儿的发热症状;其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能够有效保障患儿体力、安抚患儿情绪,将对其日常活动的消极影响降至最小,也能很好地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有利于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退热药扁桃体炎化脓性
退热药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扁桃体炎并发颈淋巴结炎 贴敷见效快
退热药你用对了吗
秋冬换季,小心扁桃体炎来报到
聊聊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退热药,在家怎么用
改良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