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联合小剂量镇静剂治疗心肾不交型老年失眠的临床研究

2021-07-20 01:28于志峰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镇静剂小剂量剂量

王 萌,岳 萍,于志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老年人的健康状态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一半以上存在睡眠障碍,其中尤以失眠症为多见,严重影响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1]。目前西医对失眠的治疗多采用镇静剂,短期内效果较好,但存在耐药性和成瘾性的弊端[2],停药后易复发。针灸治疗失眠是中医的优势,效果显著[3~4],但起效较慢,也有部分患者畏惧针刺,或对针感不适应。我们在临床发现,一些老年失眠患者既畏惧长期、中大量服用镇静剂,又对强刺激针刺存在畏惧心理。因此,本研究采用刺激性较弱的揿针疗法联合小剂量镇静剂对老年失眠患者进行治疗,以冀短时间内快速起效,且最大程度减少副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2019年5月~2019年10月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共61例,其中男27例,女34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入组的受试者根据SPSS 24.0软件产生的随机序列随机分为揿针组和对照组两组。揿针组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68.14±7.32)岁;平均病程(0.5±0.2)a。对照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9.55±6.84)岁;平均病程(0.5±0.3)a。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失眠诊断标准:参考2012年《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5]: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比期望的起床时间更早醒来,在适当的时间不愿意上床睡觉。

中医证型诊断:诊断标准按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的“心肾不交证”症状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梦遗,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便结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1.3 纳入标准

*通讯作者。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80岁;③患者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

1.4 排除标准

①伴有精神障碍或既往有精神病史者;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或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者;③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如地西泮、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的患者;④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脱落、终止试验标准

脱落标准:因个人原因未能完成本临床试验,试验中途退出或失访者。

终止标准:受试者在观察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原有疾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而不能继续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揿针组

揿针埋压操作方法如下:选穴神门、内关、印堂、三阴交、安眠。先将穴位皮肤消毒,拆下揿针密封纸,从塑料容器中取出揿针,将针直接应用在已消毒的皮肤上,按压黏附扎好,除去剥离纸,将胶布压好以确保黏附稳妥。每次埋针时间3 d,每天每隔2 h~3 h按揉一次,每次1 min左右。每3 d更换1次揿针。疗程4周。同时配以艾司唑仑片(华中药业),1 mg,睡前服用。

2.2 对照组

给予艾司唑仑片(华中药业),2 mg,睡前服用。疗程为4周。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7]评估睡眠状态。评估指标包括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总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关于失眠的疗效标准判定。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 h,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揿针组中1名患者因皮肤过敏,无法完成治疗,中途脱落,故总病例为30例,对照组无脱落病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其中揿针组总有效率为8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 %,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PSQ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P>0.05),治疗4周后,两组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治疗后PSQI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3.4.3 副作用

揿针组出现白天嗜睡病例较少,经减少镇静剂剂量或者停服镇静剂,只采用揿针治疗,嗜睡症状消失。后期随访未发现增加镇静剂剂量的病例。而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白天嗜睡、乏力等症状,后期随访一些患者在治疗4周后随着睡眠质量的下降开始增加镇静剂剂量。

4 讨 论

失眠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经常性睡眠减少或者不容易入睡,或者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次入睡,睡眠时间缩短,甚至彻夜难眠的一种病症,在中医中归属于“不寐”范畴。《灵枢·营卫生会》中有言:“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可见气血亏虚是老年失眠的主要病因,而目前临床辨证多为虚实错杂,虚证多为脏腑虚损、气血阴精不足,实证多为气滞、火郁、痰浊、宿食等[8]。《景岳全书》指出:“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明确说明老年人由于阴精亏虚,阴不能制阳,阳不入阴,故夜不能寐。老年失眠病机虽多端,但总不离阴阳失交。中医学认为,心属火,肾属水,心肾之间有水火既济的关系。年老者多肾阴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导致心肾不交,心神失养而失眠。

治疗方面西医多以镇静催眠类药物为主,中医治疗以中药和针灸为主,强调辨证论治,副作用较少,更适合老年人体质特点。其中,针灸疗法又包括体针、头皮针、耳针、腹针、皮内针等[9]。揿针疗法属于皮内针法的一种,是基于十二皮部及卫气理论的一种浅刺法,通过长时间的刺激,静以久留,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揿针通过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可导致神经兴奋沿着相应的神经传导通路传导,在某些信号分子的作用下激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而发挥网络的整体调节治疗作用[10]。随着揿针的应用,一些疾病如颈椎病、面神经麻痹、肩周炎等都采用其作为治疗手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1~13]。在治疗失眠方面,揿针具有可持续刺激、疗效巩固、不易复发等优势[14],目前已在临床上多有应用[15~18],但针对老年失眠心肾不交型患者的治疗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中选取神门、内关、印堂、三阴交、安眠等穴位进行揿针埋压治疗,其中神门穴、内关穴养心安神,三阴交穴滋阴补肾,三穴共用交通心肾,起到水火既济之效,再辅以经外奇穴印堂穴、安眠穴增加催眠和安眠的作用,共奏标本兼治之功。

研究结果表明,在失眠程度改善方面,揿针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发现两组干预措施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PSQI亦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揿针联合小剂量镇静剂其疗效与中剂量镇静剂疗效相当,揿针的介入干预可能对镇静剂的治疗有增效的作用,使得小剂量的镇静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由于剂量的减少,有效地控制了白天嗜睡、乏力等镇静剂的副作用,使患者的依从性增加,有利于完成治疗。结合后期随访结果,对照组存在增加镇静剂剂量的趋势,而揿针组不增反减,可能与揿针在治疗过程中所起减毒增效的作用有关,这正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所在。

综上所述,揿针联合小剂量镇静剂治疗心肾不交型老年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地控制镇静剂使用的耐药性和成瘾性,不失为一种治疗老年失眠的有力干预手段,值得临床借鉴和尝试。

猜你喜欢
镇静剂小剂量剂量
·更正·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艾司洛尔联合镇静剂治疗心室电风暴观察
艾司洛尔联合镇静剂治疗心室电风暴观察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替代利凡诺终止中晚期妊娠的疗效观察
机械通气治疗哮喘重症患者时使用肌松剂及镇静剂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