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当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08-05 11:18戚展宁张笛扬南方周末实习生刘岍琳
南方周末 2021-08-05
关键词:工程院称号荣誉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戚展宁 南方周末记者 张笛扬 南方周末实习生 刘岍琳

◀上接第3版

随着近年来对院士制度的质疑声越来越多,“院士制度改革”也开始被频繁提及,内容包括改进院士候选人提名方式、完善增选工作机制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后,国办也出台规定,要求院士在70周岁后退休;个别因国家重大项目需要,最多延长至75周岁退休,2018年开始,部分到龄的院士开始退休。

“院士称号承载非学术性因素的影响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21年5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上再次谈到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话题。他说,个别院士“不合理站台、撑门面”等现象还是时有发生,饱受社会诟病的“跑院士”现象屡禁不止。

对此,李晓红提出几项措施,如制定院士行为负面清单,对违反学术道德、违规违纪的现象零容忍,实施停止一定期限内提名权和评审权等处理措施等。

“院士称号和学术权力、行政经济待遇、商业利益联系密切,各地高薪聘请院士,是因为院士能给学校和企业带来很多价值。”李健认为现在的院士称号有太多不当利益、附加利益,包括资源、话语权等,就变得不纯粹了。他建议要杜绝竞相用高额科研启动费、安家费、年薪等争夺院士的行为。

新一轮院士制度改革已经在酝酿当中。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5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广州围绕院士制度改革开展调研,参加座谈会的有3位中科院院士和3位工程院院士。

受邀参会的汤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国家高层正在就院士制度改革开展调研和咨询,相关细节还在讨论当中。

汤涛是2017年当选院士的,据其观察,在西方国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基本都是虚职,是一种荣誉。

“院士对科技的推动主要在成名之前,当选院士之后对科技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还是靠年富力强的人、靠创新驱动。”汤涛觉得(院士称号)以后慢慢会回归到荣誉性质,“大部分院士已经过了科研创新的黄金年龄,到了享受个人荣誉的时候了,应该从政策上鼓励更多人创新。”

猜你喜欢
工程院称号荣誉
谁能当中国工程院院士
谁能当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倩等26名运动员被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东源顺天镇荣获省第二届 《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镇”称号
荣誉时刻
荣誉背后
国家和城市的“美丽称号”
荣誉
周文斌教授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她们与荣誉如此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