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臀中肌损伤与康复研究

2021-11-21 14:08王洋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代偿髋关节受试者

王洋

(新疆艺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研究发现,臀中肌损伤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之一。该研究运用臀中肌损伤康复方法对50名受试者予以康复指导,对其中8名患者进行1对1的康复治疗,均获得较好的效果。

1 臀中肌解剖位置

臀中肌位于臀大肌和臀小肌中间,起于髂嵴外侧,其前2/3肌束呈三角形,后1/3肌束为羽翼状,止于股骨大转子外面及其后上角,上宽下窄[1],其神经支配源于L4、5和S1的臀上神经。

2 臀中肌损伤机制及造成的影响

2.1 中医学损伤机制分析

中医学讲经络、穴位,人体气血要畅通。《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写道“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2]”,即为“通则不痛、通则不痛”可以解释其损伤机制。当臀中肌出现慢性劳损,肌肉筋膜出现粘连、结疤、挛缩等问题时,会导致身体气血流通障碍,影响其他部位的功能。久之则会出现臀中肌部位涨、麻,甚者连带部位也会出现问题,如腰部酸困、膝关节无力、小腿胀痛等[3]。

2.2 运动科学损伤机制分析

首先,臀中肌对于人们走、跑、下蹲、弯腰等动作的完成具有重要作用,以髋部为衡量标准,骨盆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及旋转等长时间不平衡或动作力度突然超过人体承受范围,都会使肌丝排列偏离,出现局部肌肉的挛缩、粘连,导致臀中肌轻微损伤。

其次,臀中肌出现慢性损伤后仍然要持续做功,导致臀中肌本身无法恢复,负担逐渐加重。此外,臀中肌损伤后,需要其他部位肌肉协助臀中肌才能完成其本应完成的运动,出现代偿性做功。随着时间的推移,代偿机制逐渐由中间向周围扩散,从臀部肌肉臀大肌、臀小肌、梨状肌向上至腰部的竖脊肌、腰方肌等,向下影响髋关节处的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至大腿内收肌、股外侧肌、髂胫束,小腿外侧肌肉、踝关节稳定肌群等都会出现代偿性做功,加大其他肌肉的负担,导致身体出现链条式肌肉劳损。

最后,腰、臀、膝、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此时如果继续进行正常的身体活动,甚至加强锻炼,错误地认为运动可以达到康复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人们对臀中肌慢性损伤和肌肉代偿性做功并不了解,往往容易忽视肌肉损伤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损伤进一步加重。

3 臀中肌损伤具体症状表现

3.1 初期

患者臀部和大转子处酸胀不适,臀部、腰疼、臀腰连接处及大腿后外侧疼痛;臀中肌有按压痛,但无放射性疼痛,髋关节稳定性下降。身体活动后疼痛感会减轻,此时人们并不在意臀中肌损伤,这也是导致中期症状出现的根本原因。

3.2 中期

3.3 后期

患者膝关节稳定性下降,下蹲困难,按压膝关节外侧有疼痛感,膝关节持续疼痛,上楼、上坡或屈膝时有明显刺痛感;患侧小腿酸胀或不适,甚至发凉、发木;患侧踝部、足跟、底部麻痛或不适;站立过久,行路过长,上述症状加剧,出现间歇跛行症状,走路时晃动幅度过大;无法翘二郎腿,走路外八,小腿出现不安综合征。患者的损伤程度不同,其各阶段持续的时间也不同,中后期症状可能同时出现,急性损伤患者也可能不出现中后期症状。

4 臀中肌损伤评估

4.1 观察(受试者主动完成)

4.1.1 观察受试者单脚站立情况

手不扶物单脚站立,另一侧髋关节抬高45°,膝关节弯曲90°。评估标准:能维持单脚站立15~20s,且骨盆、肩膀两侧呈水平。如果肩膀或骨盆出现倾斜,站不稳,站立腿屈且无法达到伸直状态,髋关节屈伸或出现绕垂直轴旋转都是臀中肌肌力不足、或臀中肌做功偏移的表现。

4.1.2 观察受试者的步态

如受试者一侧骨盆出现上下起伏、躯干左右或反向摇摆,犹如鸭子走路,则臀中肌肌力不足或肌肉做功偏移。如果出现跛行,则可初步判断为臀中肌损伤或其他肌肉关节损伤。

4.2 询问(受试者与评估人互动完成)

受试者的职业、日常运动情况、肢体习惯、对自身病情的掌握情况、做过哪些治疗和恢复情况等。

4.3 检测(受试者被动完成)

4.3.1 按压痛点

1)传感器类设计。图2是传感器类的逻辑结构,传感器对象依靠传感器号来唯一标识。这些属性都是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来进行设置的。在数据采集中,系统根据传感器对象的采集节点号和通道来读取MODBUS采集到的数据。读取到数据后,系统根据传感器对象的属性,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将其转换成最终数据。在系统中,传感器属性可以选择为模拟量、状态量、数字量、频率量。其中,模拟量可根据设置最大值、最小值以及输入电压范围进行补偿;数字量及频率量可以通过补偿公式进行补偿。

臀中肌压痛点或激痛点,无神经性刺激症状,无真正放射痛,如果有说明臀中肌出现损伤。按压髂腰肌、梨状肌、阔筋膜张肌、髂胫束是否有痛点,如果有则可能臀中肌损伤引起其他肌肉代偿性做功并且开始出现其他肌肉损伤或引起肌肉黏连、无菌性炎症、筋膜变化等问题。

4.3.2 拨动肌纤维

拨动臀中肌上部,检测是否有条索状肌肉。如果有,则臀中肌上部损伤较为严重,出现功能障碍。检测阔筋膜张肌、髂腰肌、臀大肌、梨状肌等部位也出现肌肉结节,则可能出现多发性肌肉损伤,合并臀中肌损伤,需要做详细的排查。或者到医院拍摄MRI进一步判断肌肉及关节损伤情况。

4.3.3 直腿抬高实验

患者健侧卧位躺在床上,患侧屈髋90°,屈膝90°,患者大腿用力,向床面按压患侧膝部,如果膝盖不能碰到床面,则评估为阳性,说明臀中肌受损同时膝关节部位也出现不稳定情况。

4.4 评价(受试者与评估者互动完成)

评估者根据检测情况,再次询问受试者在检测过程中的感觉,与受试者核验检测结果是否符合受试者的经历,从而评估受试者臀中肌损伤的程度,是否有合并其他肌肉关节损伤等结果。

5 臀中肌康复手段

5.1 “疗”即治疗

5.1.1 松解臀中肌及周围参与臀中肌代偿性做功的肌肉

(1)按摩

采用摩、按、点、拨、推、叩、搓的手法和步骤对患者患处进行按摩康复。主要目的是松解紧张的肌肉,对出现结节的患处进行肌肉的剥离、梳理,使肌肉恢复到正常的肌丝分布状态,以缓解臀部尤其臀中肌周围肌肉张力,改善周围血液循环[4]。同时,松解臀中肌代偿性做功的肌肉,使始终保持紧张的肌肉得以放松,减少肌肉损伤的可能性。

(2)针灸或小针刀

肌肉结节非常严重的,无法用按摩的手法实现松解的,需要用针灸对结节处进行剥离。更严重者需要进行小针刀手术治疗,强行剥离或者切除结节部位,使肌肉重新愈合,达到缓解淤堵,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5]。

5.1.2 外敷、内服中药,促进血液循环

使用中药贴贴于患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肌肉损伤带来的不适感。中药贴有局部消炎的作用,消除筋膜炎。内服中药红花、三七等促进血液循环的中成药,在不影响身体代谢的前提下,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让血液经过患处的频次加快,输送养分增多,使肌肉得以康复。

5.1.3 烤电、艾灸对损伤部位加热配合肌肉拉伸实现康复

利用中医理疗技术对局部损伤进行热敷,同时外敷活血化瘀的中药,让药物直接渗透皮肤抵达患处,加快损伤恢复。局部加热也有消炎的功效。局部加热后肌肉粘滞性降低,局部温度升高使僵硬结节得以暂时软化[6]。此时进行静力拉伸,可以使肌丝恢复正确排列,达到康复的效果。

5.2 “养”即保养

臀中肌损伤后,不能在损伤的状态下持续加强臀中肌及臀中肌代偿性做功肌肉的使用频率和负荷强度,应该在一段时间内,将臀中肌及其代偿性肌肉的使用频次和负荷降到最低,即在满足日常活动的前提下不再加强运动,尽量避免走、跑、跳等活动,如果能够卧床休息最佳。但是人们在身体可以活动的前提下几乎无法实现卧床休息,此时应采用辅助器具,降低臀中肌及其代偿性肌肉的做功,让辅助器具代替部分肌肉功能,减少肌肉负荷,从而达到养的目的。

5.3 “练”即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保养后,对患者进行臀中肌评估测试,达到允许锻炼的标准后,方可循序渐进地加强臀中肌力量练习,恢复臀中肌功能。练习时一定要避免负荷过重或者动作错误,否则将重蹈覆辙,加重肌肉损伤程度,造成损伤复发。形成陈旧性损伤后,无法实现治愈。训练前一定要做好热身,把身体充分活动开以后,进行局部拉伸,然后进行强化力量训练。训练结束后也要进行拉伸,确保肌肉松弛和位置正确。训练后不能忽视治疗和保养,要循序渐进,没有“一蹴而就”的康复。

5.4 “控”即控制

控制是控制动作姿态,始终将身体保持平衡状态,前后左右对称。臀中肌是主要控制髋关节平衡的肌肉,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髋关节平衡。身体姿态的正确性,包括脊椎生理弯曲、脚、踝、膝、髋的位置正确等。改正习惯性单侧负重动作,确保身体平衡控制,才能逐渐康复。

6 结语

臀中肌损伤是较为常见却常被忽视的肌肉损伤,会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该文经过康复实验总结出臀中肌损伤观察、询问、检测、评价的4种方法,运用疗、养、练、控4种康复手段循序渐进地实现臀中肌损伤的康复,实现患者的康复。为普通群众提供人体科学普及知识和臀中肌康复理论指导。为高校体育工作内涵式发展提供支撑,为促进高校师生健康打下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代偿髋关节受试者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No.2 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政府代偿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信用卡余额代偿的美国经验
玄幻小说阅读心理需求及影响研究
适度惩罚让人进步
重要的事为什么要说三遍?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