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数字融合 服务智慧兴农

2021-12-14 15:36江苏省无锡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21年9期
关键词:无锡市全市联网

江苏省无锡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无锡市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部署要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加快农业数字化、智慧化改造,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等农业农村生产生活信息化发展不断加速,农业数字赋能取得明显成效。

发展成效

农业物联网建设持续强化。“十三五”期间,无锡市设立财政专项扶持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共投入财政资金1000多万元,累计扶持建设58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全市共建成规模农业物联网应用点295个,其中智能化设施栽培面积0.92万亩、智能化设施水产养殖面积5.2万亩、智能化设施畜禽养殖量50万头。2020年,全市新建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10个,重点推进完成了江阴市璜土智慧葡萄园、华西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智能化标准示范区、宜兴陶都国兰物联网大棚、惠山水蜜桃智慧果园、鸿山街道高标准智慧农田、滨湖区世外源生态农庄等物联网项目建设。滨湖区世外源生态农庄被评为2020年度全省数字农业农村基地。

农产品电商发展持续推进。全市农产品电商取得长足发展,销售额从2016年6.17亿元增长到2020年29.13亿元,年均增长率36.4%。2020年全市网上营销主体数量为943个,网店数量1083个,全年在线交易方式实现销售额29.13亿元,同比增长56%。上农农业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2020年度全省数字农业农村基地。疫情防控期间,针对本市农产品滞销问题,在微信公众号上开通 “锡菜通”信息平台,被“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以及省市各级媒体报道,成功为90余家种植大户、13家商超平台“做媒”,成功交易蔬菜、草莓、蛋奶、茶叶42.79吨,蝴蝶兰2848株;与华泽微福合作,搭建展示无锡地方特色农产品“锡网农博会”平台,集合无锡本地优质农场企业约150多家,上架农副产品约500件,开启本地优质农产品“云”上购销新模式;在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内成立省内首个农村电商产业学院,为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建立稳固平台,对首批8名优秀学生开展为期20天“农产品采摘、制作过程”等直播培训,与宜兴市杨巷镇现代农业企业“番茄小镇”联合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养。

农业信息系统建设持续深入。全市高度重视农业信息系统建设,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与农业产业全面深度融合,有效促进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的归集和应用,全市农业信息系统建设持续深入。完成市级“三资”监管平台、市级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一二期开发,OA办公系统、动物免疫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良好。江阴市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智慧管平台,通过叠加生态补偿、农业保险、农机作业等图层数据,以及全市720台大型农机物联网建设,实现服务环节全程实时监控,高精度确定作业面积,全面规范理论管理社会化服务各个环节及标准。惠山区投入150万元开启智慧农业大数据综合决策平台建设。新吴区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平台建设,实现全区8个主体(20户)的精准追溯,主要涵盖了葡萄、大米、水蜜桃和铁皮石斛等产业,已成功接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平台。江阴市被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评为2020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称号。

益农信息社运营持续增效。全市扎实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按照“六有”标准建设益农信息社,落地公益、便民、电商、培训四项服务,全面整合农村现有服务资源,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累计建成益农信息社中心站4个、标准站552个,实现涉农行政村全覆盖。2020年疫情期间,各地积极组织益农信息社开展疫情防控、“菜篮子”保供、抗疫备耕等工作,积极捐款捐物献爱心,参加防控16625人次、网上义诊50次,组织产销对接45场,发布供求信息272条。江阴市南闸村益农信息社负责人谢天烨被评为全国益农信息社“助力抗疫”先进典型。

存在问题

投入不够。一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投入建设一个物联网点平均30万元,而现有的财政扶持政策最多补助总投资的50%,且扶持资金总量控制,一年财政扶持总资金不到100万元。二是农业经营主体投入不足。农业本身是传统产业,效率、产出低,质量效益相对不高,而农业物联网建设对资金投入要求较高,改造后与实际效益提升往往不成比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业物联网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三是后期维护投入不足。一些农业物联网点建成后,往往前期能正常使用,但后期缺乏进一步的建设和提升。

人才缺少。一是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不高。全市农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偏低情况,如宜兴的农民平均年龄近60岁,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新模式接受程度不高,缺乏既懂农业、又懂物联网技术且愿意到农村服务的专业人才,严重制约着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二是农业信息化队伍较为薄弱。有的基层单位对农业信息化工作认识不充分,设备不齐、人员兼职、经费短缺,对农业生产指导作用不强,无法满足农民的需要。

标准缺失。目前数字农业、农业物联网主要关键设备和软件可能由不同公司开发,技术标准不一,无统一的监管标准,建设质量难以保证。农业物联网建设安装大量的诸如温度、湿度、PH、光照度等各类传感器设备,每时每刻都产生大量的数据。然而这些数据基本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大数据的价值,可能仅仅是设定了下雨自动关顶棚、干燥自动喷灌等少许指令。

提升措施

以物联技术应用为抓手,推进智慧农业升级赋能。依托“五园五区”载体建设,在设施种植、水产养殖、大田种植等领域重点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全市新建农业物联网应用点9个;借助无锡市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推进数据资源与省“苏农云”平台的有效对接;新建无锡市智慧农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无锡市智慧农机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无锡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信息系统,对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暨农经综合管理平台进行进一步提升。

以农村电商发展为支撑,推进农业品牌出村进城。积极推进朝阳集团建设“锡”字号农产品网上展示销售平台;持续扶持“鱼米江南”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自建电商平台销售本地农特产品;继续开展“兴兴向农·无锡农业品牌”直播活动;支持江阴市、宜兴市、惠山区选择1~2个(类)特色优势农产品,创建省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

以无人农场示范为方向,推动智慧装备示范运用。以无锡市政府与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签署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加快全市无人农场的示范。计划在2020年江阴市雪峰农机专业合作社试点试验的基础上,2021年与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建立稻麦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农场,共同推动稻麦作业主要环节(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等)的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和成果应用,实行无人驾驶、远程遥控、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管控,最终实现全自动化智慧农业,为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从“全程机械化”到“全程无人化”转变,探索经验和路径。

猜你喜欢
无锡市全市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从一道新的无锡市中考折叠试题谈起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