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常态下我国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形势与对策

2022-02-06 18:27
江苏商论 2022年3期
关键词:旅游业常态防控

蓝 燕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前我国旅游业处在高质量发展的结构化转型阶段,疫情暴发的严重影响不仅将行业原有的开发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消费者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暴露出来,并且在客观上为旅游业均衡创新发展提供了规范与对策。疫情导致的停产停工致使高度依赖市场化的旅游经济经历了行业历史上最大限度地减收。在旅游活动停滞、经济下行趋势强烈时,政府与相关的投资机构和旅游业主体进行了精准的行业数据统计、测算和评估工作,并及时纠正与澄清了一些来源不明的可能误导行业的数据和观点如“春节期间旅游业直接损失5000亿元”等。21世纪始,我国旅游产业与创收持续高速增长,对服务行业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研判疫情对行业经济带来的影响并合理调整政策有利于激发旅游市场活力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推进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疫情常态下我国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新形势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的内涵与意义

目前我国政府选用“常态化疫情防控”取代“后疫情时期”来表述未来控制疫情的宏观发展形势,要求各行业将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新的约束条件和发展导向①。结合理论与实践深入探究疫情防控对旅游业的影响,丰富相关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深刻剖析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实现旅游产业经济存量整合,利用疫情防控期消化产业存量,高度关注市场需求走向,发掘旅游经济新增量,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道路。

(二)我国旅游产业经济的内涵与意义

旅游活动指游客从客源地经旅游通道在旅游目的地进行的吃、住、行、游、购等相关活动,异地性和集聚性强,旅游产业经济即以依托旅游活动为前提的重要商品经济联系,旅游经济相关主体包括旅行、旅游景区、酒店、民宿、餐饮等。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特点,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对相关行业或产业的发展起着带动和促进作用②。自20世纪旅游经济规模化发展开始,研究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量之间的关系成为热门课题,大量研究者为探究该课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在遭遇新冠疫情为代表的社会公共事件时,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量间的相关依存关系更为明显。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环境有利于通过实际情况支持对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深刻的科学理论研究,完善旅游经济系统观和生态观,为旅游管理部门通过政策指导不同类型与区域旅游经济复苏与发展提供参考。

(三)发展新形势

1.从政府管理的宏观角度出发。旅游产业和经济系统发展应当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升治理能力并完善旅游业治理监管体系。旅游产业的经济主体亟须脱离“政策救济”与“行业自救”等发展阶段,将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发展背景与条件。从宏观调控拓展旅游市场、加强行业监管,全面实行旅游经济运行监测等方面入手,严格要求市场主体遵守发展底线、远离红线并鼓励将思维与方式创新纳入新型旅游业市场化阶段③。由相关部门鼓励集群化、多样化发展以满足国民的旅游需求,督促疫情常态下的危机事件管理、游客安全监测等必要项目的高速与优质落成。

2.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学者一致认为旅游经济出现了一项新的发展机会:境内跨区域旅游的市场发展速度将领先境外旅游。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国民的安全与健康问题将驱使境内旅游人气与接受程度大幅提升,并随着城市集聚群复工、复产与防疫情况的逐渐稳定,需求反弹可能为旅游经济创造波动式的旅游热潮与营收高峰期。有利于推进“旅游+”与“互联网+”等产业链旅游理念的全面实践与深入,促使旅游与文化、金融、餐饮、教育等多个产业走向融合,推动旅游经济模式与游客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在获得更大游客基数的同时依靠高质量的服务提高消费者的体验与消费评价④。

3.从消费者(游客)的具体角度出发。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的变异性与不确定性,在疫情防控成为一定时期内的常态后,卫生安全与健康保障方面的各种问题将成为游客进行消费行为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为了尽可能打消消费者的疑虑并满足安全需求,提供旅游服务的主体都必须积极持续地采取实际举措以提升卫生标准。加快搭建固定区域内的旅游组织与公共卫生管理系统的联系渠道,为旅游经济主体与游客在信息与抗疫方面提供保障。

二、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近年来依靠国内科技通信与交通运输高速发展的趋势,在中央和地方发布的行业普惠性政策和市场需求刺激下,旅游景区、旅行社、各级酒店、民宿、主题公园等经济体发展迅猛。然而,遭受疫情的突然与严重打击后,2020年原预计接待游客4.5亿人次消费的春节黄金期创收大幅降低,旅游消费相关的上下游行业也停业停产,经济损失巨大,社会不良影响严重。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我国2020年前三季度国民消费同比增速为-6.6%,包括旅游经济在内受疫情影响幅度较大的服务消费行业创收大幅下降。参照2019年度同期经营收入,2020年旅游产业因丧失了正常的经营机会而导致的机会损失更多,其中直接机会损失约为0.55万亿元,间接机会损失约为1.4万亿元。

(二)旅游经济主体与政府部门缺乏有效联系与反馈,政策落实效果差

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许多旅游主体为了止损与盈利,忽视或不再遵守旅游发展需要以社会安全保障为前提,依托市场有效需求与供给体系等国家对于全面复工复产的发展要求。单方面的不合理行为使得如质保金部分退还、国内游免税、租房补贴等扶持政策落实难,效果不明显。政府方面由于缺少实际信息的反馈也无法确定政策发挥的作用以及是否长期持续等问题,政企合作停留在初级阶段。

(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发展方式落后于时代与规模

面对这样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严重影响,原有的对旅游经济的研究成果无法适应实际,难以对一些现象作出科学预测与解释。由于时间、距离、交通条件、地区基建水平差异大导致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服务供给与游客旅游需求不一致,缺乏优质旅游资源,同质化现象严重,疫情冲击因素使旅游产业市场在供给与需求方面原有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激化。旅游业发展可能面临更大的周期性波动和外部压力,不能承担满足人民群众旅游需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任务,行业未来前景不明确,拖慢经济增长速度与行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四)景区规划不成熟,疫情管理制度不科学

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部分中小型旅游服务从业者,由于私营或者其他条件限制对于官方管理部门提供的专业指导接受度不高,面临防控方法不当、防控运营不规范等难题。景区规划不成熟,与管理不科学已成为制约旅游业行业经济复苏的普遍问题。由于大众传媒在疫情常态下对旅游经济的重点关注与报道,不同地区的旅游服务区接待游客的情况与对安全事件的风险感知、处理能力变得透明,一些只注重宣传营销而忽视安全改造实践的旅游主体被政府点名处罚,责令整改。

(五)游客综合满意度下降,口碑与效益面临严峻挑战

根据《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的调查数据,71.5%的受访者认为只有待疫情稳定后才可进行短期旅游。一些省份公布的城镇居民出游意愿调查数据显示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近期3个月内没有旅游计划。疫情对生命健康造成的威胁与社会中的负面舆论容易给消费者造成压力,客观上限制了游客的旅游动机与消费选择,旅游意愿等此类精神需要明显降低。消费者对外出旅游出现了恐惧、担忧等心理,体验感下降,忧患感上升,属于一种轻微的旅游行业社会危机事件。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良好的处理,可能拖慢旅游业经济复苏的节奏,降低旅游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导致行业口碑与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打击。

三、产学研协作探研旅游产业新对策

进入后疫情时期或常态化疫情防控,旅游行政部门主动推进多个行业经济复苏计划与扶持政策,通过完善的政企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尽量满足各种旅游主体的现金流、合理监管等诉求,积极与民航、工信、财政、金融等部门合作恢复经济。旅游产业经济在疫情常态背景下应对危机事件的运营与管理对策需要根据疫情影响与防疫政策要求实时调整,产学研协作探研旅游产业新对策有利于为促进政府行政部门、旅游经济主体和消费者之间展开良性互动,为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多方满意程度做出贡献。

(一)政府推进政策保障,优化旅游市场内外部管理

为了消除疫情给旅游消费造成的不利影响,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财政政策需要侧重于给景区、旅行社、民宿酒店等发放财政补贴;金融政策则应将放款债务展期和流动性贷款作为中心;产业政策导向可以鼓励人工智能、5G通信等先进科技应用于消费场景改造与创新游客服务,促进旅游业向数字智能化方向升级;政企合作为旅游业内工作人员特别是执证执业人员发放工作补贴。

在政府的鼓励引导之下,旅游行业内部应严格遵守“疫中”旅游管理思维与标准,规范建设旅游设施与提供旅游服务,努力使疫情风险达到最低,促进消费者旅游活动正常化与提升安全度、满意度。虽然短期内的收益可能受到影响,但此举能够更好地配合政府工作,提升旅游服务能力,规范运营活动以提升长期效益。遵循分区分级防疫原则,采取游客日限量、有序开放等方式杜绝报复性消费过程中游客大量聚集导致卫生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本文认为,为响应疫情防控要求,一些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旅游主体可以在调查基础上,选择旅游资源丰富、优质、旅游环境较好的相邻地区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场地,促进自身发展与当地人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相一致,在减轻发展风险的同时作出社会贡献。

(二)学界强化专业理论研究,创新指导旅游行业实践

参考专业理论研究与分析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旅游业进行方向调整与制定具体发展策略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产业发展方向的学术理论研究指导有利于为旅游经济转型与长足发展提供参考,指导经济复苏与进一步发展的工作实践。许多学者从创新概念与视角上对新冠疫情期间的旅游行业发展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对于疫情期间旅游收入、服务成本和损失等数据的测算与统计也逐渐明晰。研究反映出旅游业经济市场正趋向于“去中心化”,各个区域的优质旅游资源被开发,特色服务增多,资金流动性变好,创收稳步上升。旅游行业内部对于数字化基建的要求强烈,线上与线下联系紧密,旅游服务呈现出新的变化。各地应当更好地利用教育优势开展旅游岗位职业能力培训,积极引导旅游从业者创新特色化的景区环境和服务流程,综合提升旅游项目在食、宿、游、购方面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行业协调,扩大产业链

旅游业的发展与外部环境联系十分紧密,发展的根本是具有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为恢复原有的业态,需要考虑学者建议和预测施行稳健灵活的措施,由专家领衔、游客意见反馈参与、科学决策等方式,加强顶层设计与专题实践研究。例如在恢复行业资金流动性、减少损失、扩大创收的基础之上,适当延展旅游产业链条,试行符合防疫安全要求的房车旅游和中高端民宿等项目。倒逼旅游设施制造业升级发展,促进链条向旅游业上下游延伸,提升行业整体利益。除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工业之外,与旅游服务相关的游客咨询、创意设计、市场营销宣传等中介组织在疫情期间搭建消费者与旅游主体间的桥梁、增加游客数量等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产业科学化基建水平

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后,对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该适应发展智慧旅游等项目,并且为大数据、AI、5G通信等科学技术在旅游场景中的应用提供保障。为提升疫情防控的质量与降低风险,旅游主体经营管理需要从两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开源节流,降低日常运营成本、利用流水收益恢复资金链条。可以由景区主导促进旅行社、民宿、酒店、交通运输业等多方主体合作,发挥线上宣传优势,推出“预售+优惠”、节假日大放价等活动扩大目标消费人群。了解疫情期间在游客中备受欢迎的文化活动,据此创新开发旅游项目和产品,有利于刺激消费,并有利于不同的城市或乡镇旅游主体形成独特资源。二是在当前所处的旅游营收平淡期进行更多的市场调研,根据结果发现更多自身发展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完善发展规划,科学地引进或学习更为先进的旅游企业的管理经验与流程,共同提升软实力与硬实力,利用旅游浪潮的波峰与波谷合理恢复旅游活动,为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提供全面人性化服务,恢复消费信心

旅游业需要坚持以游客需求作为服务改进的驱动力,以创造美好生活为行业使命,提供全面人性化的旅游服务。要求政府与行业主体合作共同推进公共服务,发放消费券,利用旅游市场的空窗期集聚资源加快旅游系统建设。线上与线下并重,加大对景区工作人员与游客双方健康安全防疫问题的宣传和监督,将旅游安全作为消费者必须享有的权利与旅游主体必须承担的义务,权责对应地提升国民的健康旅游消费意识与习惯,打造服务供给方与消费方融洽和谐互信的新发展局面。例如由于医护群体为抗击疫情与挽救生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与牺牲,可以由政府组织、旅游主体积极配合为医护从业人员专设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动,彰显行业的社会贡献。新形势要求下,旅游业有必要细分面向个体消费者、面向其他企业乃至面向政府的多种新型体验模式,提升旅游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维护游客的黏性与良好评价,重塑口碑与公信力,从而帮助国民加速恢复消费信心,推动市场供需平衡。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从政府、学界、消费者(游客)多主体角度出发分析得出结论:在疫情常态下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主旋律是恢复与改革并行,通过积极响应政府领导并与政府、学界、相关产业展开协作,尽可能科学地减轻新冠疫情对产业和旅游市场的冲击。利用境内旅游当前的优势,在先进理论指导下把握新的机遇,优化顶层设计与基础经济系统,在获得社会与消费者支持的基础之上深度发掘适合疫情防控要求的科学管理模式,未来产业链延展与去中心化的发展方向。

因此,本文结合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从政府推进政策保障优化旅游市场内外部管理、学界强化专业理论研究创新指导旅游行业实践、加强产业科学化基建水平、提供全面人性化服务以恢复消费信心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对策。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帮助旅游业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分析并顺应新形势对于促进行业长期稳定发展所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指导旅游企业全方位贯彻各项政策,利用产业经济的内生动力推动转型升级,促进旅游经济体系建设和高水平发展。

注释:

①马波,王嘉青.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旅游产业新走向[J].旅游学刊,2021,36(02):1-3.

②景秀丽,郭文巧.系统动力学视角下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式发展关系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8(06):37-46.

③李柏文,张文静.构建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相适应的旅游“疫中运行”模式[J].旅游学刊,2021,36(02):8-10.

④张海洲,陆林,贺亚楠.产业链旅游:概念内涵与案例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20,29(05):1006-1016.

猜你喜欢
旅游业常态防控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