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城视角下的全域体育规划和思考

2022-02-06 18:27王朝晖罗田雨
江苏商论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新城全域

王朝晖,罗田雨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 201620)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背景下,城市的转型升级备受关注,现代新城的目标是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格局。全域体育是现代新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竞赛表演等体育服务功能融于一体,既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又能带来更具复合功能的城市空间。优质的体育板块为现代新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商业发展汇聚人气,增加城市活力。目前,健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环节,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体质状况,全国卫生大会反复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在当代社会,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缺一不可,体育健身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人们对健康要求日益提高,更加注重休闲娱乐、放松身心,全域体育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一、全域体育规划是建设现代新城的趋势导向

全域体育是展示现代新城形象,提升区域风貌的重要载体。环境优美、生态开阔的体育场地具有亲民性和高辨识度,有利于提升现代新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方位、多层次的全域体育规划能最大效益地使用体育资源,加速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升新城的竞争力。

(一)全域体育有助于实现体育资源优化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群众不但对体育健身、体育娱乐和体育观赏的需求逐渐增强,而且对体育器材、用品和运动场地的需求量也大幅提高。全域体育满足全民健身需求,打破了资源框架的限制,合理地利用区域范围内的各项资源进行体育规划建设,这种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体育开发的模式有助于实现特色化体育。同时,全域体育具有空间特性,由传统的“点式”规划向“面式”规划发展,让体育基础设施渗透全部空间范围。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配置体育资源的积极性,提升体育资源利用效率。

(二)全域体育有助于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

随着体育服务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们的体育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形式,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体育产业仍然存在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需求无法匹配的问题。居民消费持续升级,全域体育立足于消费者需求,体育设施供给从单一到丰富多样,最大程度地满足多元体育需求。全域体育可以丰富产品供给,培育体育消费,补充体育产业结构短板,从而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体育产业作为与其他产业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全域体育通过整合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的优势,促进了产业的融合发展。全产业融合开发路径不仅保持了体育产业自身的优势,还通过产业间的相互促进,为体育产业注入各界资本,实现了体育产业的扩展与增值。

(三)全域体育有助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体育是重要的现代生活方式,为处在快节奏、高竞争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健身、休闲与娱乐的方式。在全域体育规划下,体育设施覆盖区域全面化,人们不管是在居民小区还是在公共场所都能享受到体育资源,精神文化生活得以丰富。体育场地设施是区域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重要构成部分,为本地居民、产业人才和外来游客提供体育服务,承担体育公共服务的功能作用,提升区域的生活品质。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的建设同时也会带动周边餐饮、交通、购物的发展,商圈的繁荣进一步便利了居民的生活。全域体育的开发通过税收、土地供给等优惠政策的实施吸引了相关行业的入驻,随着商业价值的凸显,区域地块得到升值。大量商业资本的涌入增加了就业岗位和居民收入,区域内居民幸福感也随之提升。

二、现代新城视角下全域体育规划的特征

现代新城有着完善的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产业聚集效应明显,这些优势为全域体育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全域体育规划也有利于打造城市品牌和促进城市功能的升级。现代新城视域下全域体育呈现出覆盖区域全面化、目标人群全民化、体育设施多样化的特点。

(一)体育场所落实全区域建设

全域体育将体育规划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体育活动场地由单一走向多元化。体育活动场地打破了传统的空间限制,全空间开发让人们享受到便利的体育资源①。全域体育规划要实现空间上的全覆盖,包括居民小区、学校、公共场所、商务楼宇等场所。

其一,居民小区是居民体育健身的首选之地。社区内体育活动不仅能增进居民间的感情,也能增强社区凝聚力。我国部分居民小区的体育机制尚未完善,社区体育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群众也要提升参与度。现代新城的体育规划以社区为单位有条不紊地推进,居民健身休闲区合理配置社区健身站、健身步道、健身苑点、居民球场等运动场所,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体育环境。

其二,学校是发展校园体育的载体。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时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体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全域体育响应国家发展校园体育的号召,推进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地布局运动场馆。同时,学校以场地资源为中心,共享服务为核心,构建一个集人员安全认证、体育资源共享为一体的体育设施开放服务体系,为市民体育服务增添便捷。

其三,公用场所体育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全民运动的基础。主要类别为绿地休闲带、体育公园、体育场馆等,能开展多项群众体育运动,兼顾休闲与娱乐的功能。公共绿地体育建设通过因地制宜地铺设健身设施、修建公共厕所、完善公建配套,在美化市容、改善环境的同时,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休憩的运动场地。

其四,打造商务楼宇健身区是实现“健康楼宇”的有效举措。针对职工存在的“锻炼少”“亚健康”等状况,可通过开展一系列“健身、健心、健智”文体活动来促进身心健康。商务楼宇健身区将体育与工作结合起来,职工可以充分利用午休等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锻炼,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让身心得到放松,也能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二)体育运动实现全龄段覆盖

全民参与健身事关国家大局,它在提高全民健康,推动国家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方面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全域体育的主要体现的是全民运动,使各个年龄层面的群体都能享受到相应的体育服务。

其一,“少年强,则国强”,中国青少年体育的茁壮成长一直是全社会与各个家庭所关注的重点所在。在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中,青少年时期是人体发育的黄金期,持续地进行体能锻炼才能达到强健身心的目的,青少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应通过健全体育设备来保障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其二,中青年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背负着最高的生活压力,然而相比较其他年龄群体,中青年用于休闲锻炼的时间最少,久坐的姿势给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商务楼宇健身区主要是为朝九晚五的中青年上班族服务,健身房匹配了中青年的健身需求,健身区域与工作区域高度重合,让商务人士非常便利地享受体育资源。

其三,我国正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老年群体的关注,提高人口身体素质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居民社区不仅要保证太空漫步机、扭腰机、上肢牵引健身器等常用体育设施的供给,也要组织开展如健身球操、健身秧歌、脱落球等丰富多彩的中老年健身运动,让老年人也能在体育运动中焕发活力。

(三)体育设施满足全民性需求

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下,体育需求呈多层次分布,全域体育规划基于民意调查的基础来配置体育设施,以满足区域群众多元化体育需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这类体育设施要精分需求,多层级供应。全民体育需求大致分为健身、休闲娱乐、培训三种,全域体育设施可以满足人们多维度的体育需要。公共场所推行体育健身设施免费开放,确保全民健身有序开展。商务健身房专用器材种类繁多,能细分为全身性健身器材、局部性健身器材和小型健身器材,精准满足全民健身需要。

篮球、乒乓球、排球等功能型场馆都具备特色化体育设施来支持各项休闲活动的开展。绿地休闲带完善的公建配套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绿地运动可以使大脑从高密度的技术性工作中获得放松,使人们在自然环境中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最后,体育培训机构逐步标准化、规模化,形成了成熟的市场体系,为青少年培训提供了保障。体育培训需求大多为素质教育需求、生存锻炼需求、兴趣培养需求,培训机构专业化设施和系统化课程让市场需求得到匹配。

三、现代新城视角下全域体育的开发路径

现代新城若要进一步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促进体育资源的优化,在掌握全域体育理念,明确体育目标定位和开发原则的基础上,需要通过有效的开发路径来促进全域体育发展。在开发主体上,政府必须和社会机构合作,推动“全领域”联动开发,在开发手段上,要突破体育产业独自发展的缺陷,将体育产业视为区域发展的媒介,实施“全产业”融合开发。

(一)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联合多方合力开发

政府作为体育资源开发的主体要起到引导作用,倘若政府统一包揽体育规划和建设项目,一方面会加大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体育规划会缺少创新。因此,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在体育开发中要加强合作,形成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局面。

其一,强化政府领导,避免体育资源同质化开发。政府在进行区域体育规划时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基于体育产业的特点进行统筹规划,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体育资源的开发进行引导。目前政府正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减少开发审批事项,不少开发商为了抢占市场盲目开发,造成了同质化竞争现象。因此,政府不仅要在立法层面统一思想,做好政策干预,还要加强开发监管并规范市场,尽量避免同质化开发对体育资源的浪费,实现体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二,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更多建设主体参与开发。全域体育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和建设,提升开发的效益。体育开发一方面通过担保服务、信贷支持等手段来弥补政府在融资方面的不足,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坚持动态开放,使每一种体育要素都能物尽其用。社会主体与政府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企业之间能形成联动开发。同行业联合和跨行业发展为全域体育开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资源之间互通共享,形成良好的多维合作局面。吸引多主体参与开发能减低政府开发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社会资本的涌入会给体育产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企业带来的先进技术能推动全域体育建设的创新。

(二)以“产城融合”战略为指导,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在过去的规划中,产业和城市发展之间存在“时间不同步”和“空间无互动”的双重错位,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落后阻挡了产业升级的步伐,产业升级效果不明显制约了城市功能的完善。“产城融合”战略可以协调产业与城市之间的发展问题,在体育开发上能吸引各界合作,加速产业融合,为产业集群打好基础。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将体育健身和商业服务结合起来,服务多元,覆盖多数体育人群,成为城市体育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②。体育综合体与城市环境的有机配合,实现了体育功能和商业功能的复合,提供了多样化的公共空间。

其一,体育元素聚集商业人气。体育产业带来的消费以体验式和参与式消费为主,由于人的体验感无可替代,商业可以借助体育产业的体验式消费来聚集人气。例如体育中心型综合体可以承接各类大型比赛和竞赛表演以吸引人流,大型体育中心馆通常选址偏僻且人流量很少,但在赛事举办期间能迎来爆炸式人流量,周边的餐饮、住宿等商业活动可以在体育活动的带动下发展。商业中心内嵌型体育综合体也能以体带商,室内私人健身房在提供消费服务时可以为商城其他项目带来可观的人流量,使商城一站式娱乐服务更全面。

其二,商业内容助力体育发展。商业在享受体育产业带来的益处时也能反哺体育产业,商城通过为入驻商户提供完善的培训和运营服务,给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支持,体育衍生行业的发展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方面要求,进一步提升了顾客满意度。商城中巨大的人流量也可能会产生潜在的体育消费群,所以推进体育和商业的融合能实现双赢。

(三)以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为导向,提升场馆运营水平

体育场馆需要加强现代企业经营,采用市场化、专业化的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服务功能。运营能力较强的场馆可以采用自主运营模式,成立直营公司,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健全场馆管理体系。合作运营也是有效的运营模式,直营公司与政府体育部门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体育部门严格把控发展方向,确保运营活动在合法合规范围内进行,直营公司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并落实措施。二者之间各司其职,取长补短,既降低了运营活动的风险性,又避免了体制僵化带来的灵活性缺失。部分场馆也可以采用“产权归国家,经营归企业”的模式,政府拥有所有权,将运营权力下放到企业,并对运营行使监督权,从而分散风险,提高效率。全域体育规划是全空间、全领域、全人群、全产业的集合,规划的重点是“覆盖全”。全域体育发展的重点在于“精”,该特点能够体现在体育场馆的专业化运营水平之上,在借鉴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以提高运营效益。将“全面规划”和“专业运营”结合起来能形成持续健康的发展模式,使现代城市向综合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全域体育的提出符合体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对于建设体育强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体育参与者能享受完善的体育设施和配套服务,提高健康水平并获得幸福感。体育建设者能焕发体育开发活力,探索体育发展新模式。在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多方参与创新下,共同提升现代新城的发展空间和城市承载能力。

注释:

①王天齐,张金桥.全域体育的逻辑与重点[J].山东体育科技,2019,41(05):16-20.

②丁云霞,潘时华.体育综合体转型发展的逻辑动因与路径——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价值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06):30-35.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新城全域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比亚迪集团扶贫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