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化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

2022-02-26 04:36龚小刚
公关世界 2022年22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思政理念

文/龚小刚

现阶段,国内外生态问题不容忽视,为了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将生态科技理念和环境伦理理念融入思政教育理念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就目前而言,在生态文化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要求深入挖掘生态文化的内涵,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生态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时代意义

生态文化内涵丰富,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兼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文化,包括社会学、哲学、环境学及伦理学等内容,既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又主张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反思,寻求现代文化的转型之路。而生态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将生态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可以引导人们自觉承担起对自然的责任,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能够指导人们用生态理念投身于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生态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一方面,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生态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生态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推动生态文化的认同。[1]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发展规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及时代发展要求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以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生态文化,构建和谐的生态道德观,能够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环境法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自然生态发展效益。另一方面,生态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文化视角下创新思政教育理念,能够促进思政教育发展。基于生态文化视角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既符合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有利于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由于生态文化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和谐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正是体现了社会与自然的双重发展理念,重视生态文化下思政教育理念创新,可以促进人们生态意识的形成,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二、基于生态文化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实践

1.夯实理论基础,构建思政教育新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人们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生态文化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必须在融合生态文化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思政教育的持久性和有效性,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应在夯实理论基础上,更新生态科技理念和环境伦理理念,强化生态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效果。[2]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科技发展不仅带来了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思想高度,生态文化视角下,将生态科技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弘扬科学精神,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增强了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从环境价值分析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融入环境伦理理念,构筑人类社会的新文明,要求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全面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2.搭建教育平台,促进生态道德教育全面开展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尤其针对当前国内生态破坏和污染严重的情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各大高校是人才输出的主要阵地,将生态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实现生态文化与思政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对于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意义非凡。这就需要任何教师意识到思政教育理念创新的重要性,注重生态文化的渗透,打造生态道德教育平台,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熟练使用各种新媒体工具,突破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帮助学生合理整合和利用学习时间,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3]比如,可以开设生态文明教育微信公众号,将生态道德教育内容推送到公众号中,如一些特点新闻、时事政治等,学生通过扫码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取信息;或者建立一个学习共享平台,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和下载学习资料,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也创新了生态道德教育形式,切实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吸收知识。同时,可以建立生态道德教育官网微博,在评论区开启分享交流功能,提升教育的互动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发挥多方联动作用,合力打造生态道德教育网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基于生态文化视角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更是对大学生思想意识、政治素养、品德修养等全面发展的有效补充。因此,要实现思政教育理念的创新,必须发挥多方联动作用,将生态文化的价值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发展生态道德教育,强化思政教育效果。[4]

一方面,要打破传统思政教育课程与生态文化脱节的现状。当前,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脱节的情况,导致生态道德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和交流,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生态道德因素,形成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走出课堂,重视生活体验,到校园中感受生态道德教育,体会生态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在教《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一课时,教师应向学生讲解生态文化,让学生结合本节课学习内容,开动脑筋,分析如何应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逐渐掌握思维方法,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应深入挖掘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生态道德因素,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包含生态道德教育内容,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要想加强学生对生态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可以借助互联网多方面整合教育素材,弥补课本教材中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少的缺陷,比如,在教材中提到了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后,国内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均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活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如何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当下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将生态文化知识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学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使学生时刻用高标准道德要求自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道德素质。[5]例如,在教《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有关知识时,要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良好道德可以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家庭幸福和人生发展,引导学生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4.注重内外兼修,加强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生态文化视角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加强二者有效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深化。通常来讲,单靠理论知识教育,虽然能够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但与思政教育的育人标准,如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教育目标的实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切实落实思政教育工作,必须依靠实践来完成,让德育回归于社会生活中,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作用。例如,在教《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体验式教育活动,真正融入到自然社会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奥妙,引导学生严格遵守环境法规,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以良好的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6]

三、结语

生态文化视角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加强生态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对生态文化的认同,还能推动社会建设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应结合生态文化内容,夯实思政教育理论基础,构建教育新模式,同时注重内外兼修,加强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思政理念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